摘要: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就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办事,而且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切实解决党在作风建设中特别是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关键词:党的工作作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WTO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见,中央对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十分关注。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没有党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作为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一、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需要。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改变过去单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包揽一切、直接管理的方式,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同时,我国加入WTO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管理经济和规范政府的行为已成为必然。而我国的一些行政管理方式或行政法规与WTO的规则已不适应,如果再继续实行,就无法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这就要求我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国际惯例和WT0的规则,加快调整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在经济工作管理中采取符合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方式和方法,转变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和政府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使党对经济的管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党政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逐步理顺关系,规范职能,实现党政领导方式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是信息网络化发展形势的需要。
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大时空、多样化、快速度、高效率的特点,必然要求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与之相适应。
党和政府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获得各种信息,研究各种情况,指导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和应对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国家主权和文化建设的挑战,注意信息网络化的安全问题,增强党和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控制力。
3.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是“四个多样化”日益深化形势的需要。
“四个多样化”的日益深化,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受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岗位、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就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党必须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下去、深下去,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真抓实干、创新巧干,不要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珍惜民力,不要贪图虚名、追名逐利、哗众取宠。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二、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对策
1.深化领导体制改革。
领导体制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在党政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机关;在上下级机关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少数有权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
二是机构臃肿、职能交叉、部门林立、层次重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党政职能分开的问题,使党的领导真正成为思想观念、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千方百计保证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组织充分有效地行使职权,而不应事事干预和包办代替。要合理配置权力,使其适当分散与平衡,形成上下级之间、领导班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以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应精简机构,明确职责,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关,以避免推诿扯皮造成的官僚主义。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严格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因此,在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制定严格的行政法,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使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哪些是自己应负责的,哪些是应该请示汇报的。总之,应避免因无章可循、职责不清而引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3.搞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任命制,这是引发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制度根源。这种以任命制为主的干部制度,造成了上下两种约束力的不对称:对上负责是强制性的,因为有组织任命的压力;而对下负责是软约束的,它只有良心的依托。这种干部制度运行机制的不闭合性,必然造成干部行为的失范。西此,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于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办法。干部的考核制度,也直接影响着干部的工作作风状况。我们现行的干部考核制度的缺陷:
一是考核制度不完善;
二是对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
三是缺少对干部的跟踪考核和奖惩。因此,要完善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干部的跟踪考核和奖惩机制,使干部的考核,从横向上尽量全面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从纵向上能够历史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从考核制度上杜绝形式主义、急功近利行为的发生。
4.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
干部监督机制的薄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人之所以敢于并能够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之所以敢于并能够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监督不到位。因此,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是解决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
干部监督,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
党内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纪律监督、权力监督和作风监督。为完成党内四大方面的监督,我们党形成了以代表制度、领导制度、纪检制度、组织制度和信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监督体系。要加强党内监督,关键是在以上制度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细化的问题。
外部监督是一种重要的外部压力,强有力的体制外监督是推动体制内自我监督的基本力量。因此,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重点是健全和完善党外监督。
一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法制监督。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而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两部分。它们都代表着国家的法制力量,这些机关对共产党都具有监督的权力和责任,就是我们所说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是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通过民主协商实行监督。
三是人民群众与社会团体的社会监督。
四是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
总之,要加强党外监督,还要使之与党内监督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