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创新 创新型国家 科技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条件入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这个概念在国外是怎么提出的?二战以来,工业化、现代化就像迷魂药一样迷倒了世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寻求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这些国家根据各自国情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国家。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已有基本共识,即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学术界根据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同方式,把这些国家分为三类。
一类是资源型国家,如中东盛产石油的国家,主要依靠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捷径。
第二类是依附型国家,如拉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没有能够形成全球市场垄断、动摇世界经济神经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于是就像穷人“傍大款”一样采取“傍大国”的发展战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人才、技术,从而走上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第三类国家很特殊,它们与前边两类国家不同,它们不靠“天”、不靠“外”,而靠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引领潮流,从而达到现代化的巅峰状态,国际学术界就把这一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共20个左右,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
(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
(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理由和重要性归纳起来有三点。
第一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
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均GDP要从现在的1000美元达到2020年的3000美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靠什么?温家宝总理讲“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一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实现这个目标靠什么呢?胡锦涛总书记讲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二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平均保持9%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一种资源型、粗放型的增长,现在这种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和瓶颈状态已经出现,特别是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运动员开始跑前一段路的时候,可以依靠肌体力量来支撑前进,但是越往后跑就越没有劲头,就来不起气了。而要一直跑下去,就必须在体内装入一种永动机制,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永动机制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第二点重要性,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这个“挑战”和“竞争力”是什么意思?通俗一点讲就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避免落后挨打和受人欺负的需要。人类社会有一个毛病,至今是一个无法医治的毛病,就是富国、强国不会让穷国、弱国安安静静地去过他的穷日子、弱日子,富国、强国总是要剥削、欺负和侮辱穷国、弱国。国与国之间折腾的永恒规律是以强凌弱。迄今为止,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富国、强国剥削、欺负和打压穷国、弱国的历史。富国为什么富啊?不是它创造了富,而是它创造了一种夺取穷国、弱国的(技术创新)的“合法”方式,然后“依法”拿走穷国、弱国天然、天生、天赋应该拥有的东西。比如美国,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讲人权、最有民主、最有法治的国家,可是它以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着世界34%的资源,除了让几亿人生活在极贫线上,除了不断攻打别国、以至打出了一个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恐怖组织,它给世界尽了多少义务呢?毛泽东主席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是历史最深刻的教训!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贫穷落后就要受剥削、受欺负,最大的压力是“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三点重要性,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的差距有以下几点:一是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三是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的对外依赖性,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滞后;五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很低;五是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缺乏;六是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从技术上讲,这里边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比较薄弱。关键技术创新最要命、最厉害的地方,往往主要不是那个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本身的作用,而是它创新了一种技术标准,以后相关产业都得学习和执行这个标准。比如波音公司它不只是生产飞机那个厉害玩意,它还制定了一套生产飞机的技术标准;比如英特尔公司它不只是研制计算机芯片,关键是它探索出了微机芯片的一整套技术指标;又如微软公司它不只是编制计算机软件,关键是它编制了一套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指标体系。这些技术标准最要害的地方,就是它会形成行业垄断,让整个行业的科研、生产都跟着它的技术标准走,如果它修改或淘汰那个标准,就会给那些纯粹的“学习型”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例如微软公司,它用WINDOWS淘汰MSDOS,全世界基于MSDOS的应用软件就全部淘汰,也造成了一批软件公司破产,同时又造就了一大批图形界面公司。微软公司的例子,就是技术标准的改变带来一场信息行业的产业革命。现在微软公司的WINDOWS、OFFICE一升级,我们全国的政府人事部门就要组织公务员交钱去参加学习、考试。这就是关键技术最要命、最厉害的地方,那个创新的关键技术形成之后,它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不用再创新,而只是变动一下技术标准,就可以打倒竞争对手。所以关键技术创新最要害的地方,就是它创造了规则。综上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历史使命。
三、怎么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国家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以加强体系内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中介机构这些要素要互动、协调,而不是分散地各自为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个创新体系能否建设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主创新战略的成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是基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网络平台之上,在加强区域互动和国际交流的背景下,以及强化区域科技创新的软硬环境对区域科技创新核心部分支撑作用的前提下形成的,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目标,在一定地域之内具有开放边界,要素完备、配置高效、网络互动、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具体而言,在区域内形成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学研究体系;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对区域创新起催化剂作用的中介服务体系。
其次是加大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并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而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仅30%。据有关统计,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只占其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0%。从国家投入来看,美国、日本这两个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其2003年科研经费总额分别占其GDP的2.8%和2.9%,目前我国仅为1.35%。所以,加大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三,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包括确立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基本方略的法律地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法律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自主技术标准的形成;完善产业技术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包括财税、金融和采购扶持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的政策等。国家要通过这些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规,降低企业的科技开发成本和调节风险企业收益,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成果,引进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
(二)突出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引进国外技术,但缺乏技术开发力量,而且引进以后对研究院、设计院保密;而真正有引进技术消化创新能力的研究院、设计院,人才济济却只能靠通过搞国家下达的课题养活自己,研究成果不能变成产业成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企业能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科技创新战略,主动和研究院、设计院和高校结合,使自己真正成为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文化氛围
政府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宏观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营造社会文化环境,就是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公众的技术素养,倡导尊重创新,容忍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法律环境,就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要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另一方面要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的法规纳入自主创新法律法规中。营造政策环境,就是要在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营造市场环境,就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破垄断,放宽进入市场的准入,减少差别待遇。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新理念。
作者简介:吕蓉: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2009级MPA(工作单位: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
参考书目:
【1】郎咸平:《2008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
【2】陈华:《生产要素演进与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制度》
【3】费格伯格:《创新与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