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论文范文分析乡镇环境的污染情况及解决方案

所属栏目:环境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4-04-16 10:08 热度:

  论文导读:当前,社会各界应当认清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工作。本文选自《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原名《生态农业研究》,1993年创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万方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中国期刊网统计源刊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刊,并被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CABI)、美国化学文摘(CA)、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数据库及检索单位收录。《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是以农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水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水分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生理生态、抗性育种、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适于国内外从事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农业及环境管理工作者及基层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人员阅读和投稿。

  关键词:环境污染危害,污染原因,解决对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威胁人体健康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利用,加之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乡镇企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对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农药残留可通过接触、食物链传播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发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危害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等。流入水体的大量化肥,加之排入环境中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在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以及大气恶臭的同时,也会滋生大量病原体,严重危及人体健康。降低农产品品质,危及粮食安全我国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大量农药流失,加之部分农田灌溉用水污染严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使得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农药残留量较高,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成为了限制我国国际农业贸易的主要壁垒。加入WTO以来,在我国农副产品的出口过程中退货、索赔事件时有发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实现农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优质的农村人居环境。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乡镇企业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方式落后,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居住条件较差是我国农村发展基础薄弱、民生问题严峻的真实写照,更是城乡发展差距在生活质量、生存环境方面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经济趋于瓦解。农村公共服务弱化,基层财政短缺,难以对农村环境实施大面积集中整治。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阻碍了城乡统筹规划与发展。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我国农业现代化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农技推广体系尚不健全,科学的施肥、耕作及栽培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普及,使得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仍以粗放型为主。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各种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断增加,即依靠农业机械投入规模的扩大,化肥、农药等物化技术应用量的增加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这种生产方式物耗能耗较高,经济效益较低,决定了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抵御病虫害,造成了水体和土壤污染,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环保意识薄弱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焚烧秸秆、任意丢弃喷施农药的废弃物品(如废旧药品、药瓶、喷雾机械等)等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农村配套设施不完备,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工作得不到充分落实。此外,乡镇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较差,没有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盲目招商引资,忽视了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效应,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一些城市将把污染转嫁到农村作为治理城市污染的捷径。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城市中无处安置或难以处置的生活废弃物转移到城市附近的郊区,采用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置;二是为保障市容市貌,一些城市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迁到城市郊区或更偏远的农村地区;三是以招商引资为诱饵,把高能耗、高烟尘、高噪声、高污染的企业设置在农村;四是将城市淘汰的电子产品、过时商品销售到农村地区。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不仅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对城乡的统筹发展造成了影响。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从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与专门的监管机构,且环境保护的职责权限分割不能涵盖农村环境污染的全部,基本上没有形成农村环境管理监测体系。现有的立法许多条款不能用以有效地指导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如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控制点源污染效果显著,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作用不大。此外,由于未建立农村自然资源的核算制度,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缺乏动态监测,农村自然资源的损益状况得不到真实的了解。

  农村环境治理对策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以高投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综合分析农业粗放型生产方式的特点,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引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合理养殖,逐步走上新型农业化道路。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要促进高功能、无污染、易降解农膜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固化气化发电技术的应用,加快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中坚力量。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农民了解污染危害,掌握科学农业生产技术,真正把环保意识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与诉求,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统筹城乡发展,防止污染转嫁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是我国在工业化及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对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机制,防止污染转嫁。要强化环境立法,打破城乡环境立法二元化局面,针对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制定更适合于农村环境现状及发展的法律规范,提升农村在环境基本法中的地位,提高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的现实操作性。创新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与投入机制,全面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统一筹措与调配环保资金,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农村环境监督法律体系在农村环境保护上,要做到重视农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制定完善的约束性法规政策,坚持依靠法治手段协调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首先,在国家层面需要制定环境基本法,使生态文明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弥补现行环境保护法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失衡。其次,需完善相关政策,以已经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系统分析和综合各相关行业部门法规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对相关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提高政策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在地方层面上可制定专门性的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性条例,对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内容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对现行法律中已涉及的内容则结合当地农村的具体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规定。

  结语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环境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社会各界应当认清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工作。

文章标题:环境法论文范文分析乡镇环境的污染情况及解决方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huanjing/205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