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作为国家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是最先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的城市。机动车的限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缓解交通压力,甚至节能减排方面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在其推行之初,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同样是车主对于这个政策的认识和执行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今新一轮的机动车限行政策仍在继续推行,我们不禁要问:这几年的限行能限来什么,政府真能让所有人都为其“买单”吗?下面我们将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谈谈北京机动车限行政策的推行。
关键词:机动车,限行政策,社会分层
北京市机动车限行政策开创了国内机动车管制的新方法。政府推行这个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和约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节能减排,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推行过程中,社会的争议和质疑声却一直不断。因为,在这几年时间里,机动车“闯号”的现象并未逐步减少,反而还有增长的势头。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的情况,这又将导致怎样的结果,我想,这才是政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所在。
一.北京机动车限行的现状
1.机动车限行改善了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
北京将机动车限行作为一项强制性的手段,推行至今也有几年时间了,在此期间面对大小的争议,政府均以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交通拥堵有所缓解为由,势必将其政策进行到底。据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的处长介绍,在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北京每天停驶的机动车辆达到70多万辆,有效的缓解了交通压力,并且每天减少污染排放392吨,一年下来总共减少了9.8万吨污染物的排放,这也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由此显示出了机动车限行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机动车限行本身也暴露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而这类问题政府并没有真正的对其引起重视。
2.违法违规问题屡见不鲜
政府出台任何一项社会政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北京的限行政策也是如此。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却看到,仍然有很多私家车主视法规于不顾,违规,“闯号”等现象在限行政策大力的推行之下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2011年9月6日,笔者在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即清晨七八点间与傍晚五六点间在海淀区北三环中路与北三环联想桥这个两个不同地点进行了蹲点拍摄,所得出的结果使人震惊。就这两个时间段,“闯号”上路的车辆达到了近百辆之多。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车主在“闯号”?是什么使得这些车主视限行政策于不顾,明知违规还依然上路?
二.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
对北京市机动车限行政策研究,不同学科的视角均有所不同。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角度来解释“闯号”车主的主观行为,更能挖掘其深层的原因。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同一社会集团成员之间态度以及行为和模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不同集团成员存在差异性。而目前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与取证,在那近一百多辆的“闯号”车辆中,将近80%都是价值在50-100多万以上的名车,还有近20%的车辆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用车,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面对国家出台的限行政策,社会中间阶层是十分配合的,很少会出现"闯号"的现象,因为他们是生活在中层的普通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压力不得不使他们变得小心谨慎,反而是那些拥有财富和权利的社会上层,他们面对限行并不在乎,违规罚款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件小事,微不足道,他们不会考虑要遵守政策的规定,更不会因为此政策去坐公交来代步。在他们看来,因限行不能上路耽误了生意和会议才是大事,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只会视政策和法规于不顾。
由此,不难发现人们当前的意识形态被物质所困扰,社会阶级依据财富、地位、职业等为尺标划分。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今日,物质条件仍然成为人们衡量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面对机动车限行政策的出台,支持者与反对者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大一部分源于身份的差异。而这种身份的隔离与文化的磨合,只会加剧阶层之间的摩擦。
三.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后果
1.社会分层使得政府推行的政策出现漏洞
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财富的不同,他们在对待相同问题的看法上便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政府原本完备的政策出现了断裂和漏洞。在限行法制定的过程中,政府考虑到了其对交通,对空气的改善,并且针对北京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可行的限行政策,但却忽略了社会分层对其的影响。试想一下,当拥有金钱和权利的社会高层与限行政策相遇时,他们还能主动地去遵守吗?当然不会,因此限行政策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出台和不出台都一样。在蹲点调查过程中,笔者曾访问过几位“闯号”的车主。其中一位驾驶保时捷卡宴的男子说:我知道今天限行,但我有一笔很大的单子要谈,必须立刻赶到上海,这笔单子可是几千万啊,你说我能耽误吗,相对于违规罚款,那也就不算什么了。
2.社会分层使得政府推行的政策备受争议
限行政策的推行,一直以来都是质疑和指责声不断,除了很少的民众支持以外,更多是反对,觉得不合理不公平。因为这样的限行给人们在出行的时候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三环以外的王女士说,买车非但没有让她可以多睡一会,反而面对限行和迟到罚款还要坐回公交。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买了车更是非但没有缩短时间,反而还要应对没有停车位的情况。张女士更是愤愤不平地表示,限行政策只是限制了普通人群,而对于那些社会上层来说,毫无影响。
四.解决方案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民众不支持限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社会分层的差异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映。政府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把这项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让其受到法律的制约。比如,在处理酒后驾驶的问题上,政府一开始也是通过违规和罚款来进行整治,后来随着国内不断出现醉驾撞人的死伤事件,政府果断地把其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只要是醉驾就一律吊销驾照,判处6个月监禁,这样一来,便大大降低了醉驾事件的发生。因此,机动车限行作为一种强制的手段,只有和醉驾一样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闯号”的现象。
综上所述,政府推行的限行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考验,而最主要的是来自社会分层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是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和要改善的关键所在,一项必须强制实行的政策,只有将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从根本上抵制此类问题的产生,真正将限行政策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刘乾坤;;汽车限行政策的法律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2]宗延;中国城市交通政策问题分析[J];政策论坛;2009年第7期
[3]谢旭轩;政策效果的误读———机动车限行政策评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第6E期
[4]莫纪宏;机动车限行必须要有正当的公共利益[J];法学家;2008年第5期
[5]张润泽;形式、事实和价值: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三个维度[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