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1-02-24 08:41 热度:

  摘要: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性化”设计观念早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建筑、纺织、服装还是机械、家电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都在追求着对于“人性化”的表现,设计的人性化已经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成为评价设计优劣的最佳标准。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特别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为人们提供方便,更多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不仅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安全美观的生活环境和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体现城市文明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学科,但在设计和创造为人们所需的一切时,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首要条件来考虑。
  一、 城市公共设施概念
  克莱尔认为:公共设施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的设施等等。具体表现为公共座椅、垃圾箱、路灯、公共厕所、候车厅、指示牌等。公共设施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十分密切,起着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可以促使人们彼此自然的交往,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备与完整,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公民素质,也体现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艺术内涵和文化品味。
  二、人性化设计概念
  城市的主体是具有意识和创造力的人类。因此,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方便人民的生活、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味。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和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李砚祖曾说“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这一观点正反映出了设计界对人性化的关注和重视,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
  三、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从历史上看,公共设施最早可追朔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场所。后来,变得更加普及,如十六世纪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蚀刻版画所表现出来的景象。但,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前,某些公共设施仅考虑了实用和经济,某些只是彰显了对王权和神权的崇拜,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派兴起以后,开始逐渐感知到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公共设施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我国的公共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的神庙、集市,封建社会的城市、庙宇、码头等公共设施,在当时是比较发达的,但到了近代,公共设施的建设处于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兴建广场、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使人民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通过以上阐述,大家应该了解到公共设施建设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通过对各大城市公共社施的调查,不难发现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是利弊相伴。我们应当充分分析这些利弊,从而推动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一)、人性化设计“四因素”的体现
  我们可从以下四个因素: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人文环境、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与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合一”。济南黑虎泉的公共设施设计,就是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范例。黑虎泉作为开放式的城市公园,垃圾桶造型设计成天然的树桩形(材质:水泥并粉刷上合适的色彩);标志、路标醒目;电话亭、书亭等公共设施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泉城的深厚历史文化;景观雕塑宏伟壮观。做到了色彩、风格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又例如:济南大明湖,植物园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为人们服务的公共设施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例如,经济型大都市上海,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非常快,需要公共设施和产品为他们提供便捷而舒适的服务;而文化型城市北京,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与四周的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要处处体现其文化内涵,让人们时常受到文化的熏陶。公共设施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地域文化的差异,才能设计出符合各地自身的传统特色的人性化的设施,这样才能使公共设施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出人性化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建立在文化特征、文化差异、地域习俗的基础上,除设施功能外,更重要是对当地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安徽及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等。在这些风格各异的地区安置公共设施时,必须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从形态、色彩、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如城市雕塑、喷泉、景观灯等,作为公共设施应当与城市景观和谐一致,相辅相成,既要有利于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还要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居民的人文精神。
  公共设施设计以人为本。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又美化着城市。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例如带有肓文指示牌或语音提示的公共卫生间,可以使视障人士独立准确的找到卫生间,避免了询问他人的尴尬。还有为使用轮椅和拐杖的弱势人群设计的上下楼的坡道。又如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设计的指示牌和楼梯扶手等等。怎样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设计师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二)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非人性化的问题,如有些公共设施不健全、不完备,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与环境不协调,缺乏人性关怀。去年夏天连续的高温天气就暴露出我们的许多城市在公用设施建设上的诸多缺陷。去年七月份以来,许多城市平均气温都在30多度以上,每天日照时间都超过10小时,而很多市区天桥没设顶棚、道路两侧树木稀少,公交站点没设遮阳设备,从而无法遮挡烈日,让很多居民难以忍受,城市公共设施的非人性化可见一斑。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某些城市的公交站点不集中太分散、小小的公交站牌被广告牌遮挡、垃圾箱设置少;某些大商场只顾自己盈利,对于人们购物后的劳累却视而不见,为什么不能多设置一些空间、桌椅供大家小憩;某些城市的繁华购物地段,人流量和车流量相冲突,无论是从步行者还是司机的角度考虑,都不方便;为居民安全而设置的道路防护栏修理不及时,不但起不到防护作用,而且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某些城市的街头雕塑不但起不到装点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反而成了城市形象的败笔。诸如此类的设施还有很多,这需要不断的发现更新。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捷,更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舒适安闲,并从体味生活的愉悦中转化为对美的永恒追求。
  城市公共设施的好坏,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也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同时,一个城市全体居民的总体素质也体现在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上。因此,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素质和修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使全体居民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2006
  2、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张黔:“欧洲城市文化与城市艺术”,《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张东初:《创造性设计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5、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陈淑光、张凯华:《以人为本——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2003
  7、李永清,《公共艺术设计实务》,2005
  8、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1。
  9、马青、吕正华、赵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文章标题:论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731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