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结合亳州市实际,就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制约;亳州市;循环经济;建议
亳州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九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全市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水污染、面源污染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区坑塘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市经济发展、影响我市对外形象的主要因素。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还没有形成资源再利用的体系,中水的再利用还没有起步等,都制约亳州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1.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1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循环经济的一般特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必然带来的一种效果。
2.2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科学选择。亳州市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显然,亳州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果继续沿袭传统增长模式,不仅资源供给将难以为继,而且耗费大量资金进口资源,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是加快亳州崛起的科学选择。
1.3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本世纪头20年是亳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如果继续沿袭现有的增长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至少翻一番,这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目前末端治理的模式,使绝大多数污染物内化于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最大可能地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
2.1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填坑填塘现象严重,涡河、包河、城市坑塘以及辖区内相当一部分地表水常年处于五类和劣五类,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一些地方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有河必枯、有水必污”的局面。
2.2环境污染隐患未得到根除。部分企业法人环保意识不强,重生产轻环保,管理不到位,治污设施陈旧,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至今未上马治污设施,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有的企业受利益驱动,偷排漏排、擅自闲置治污设施、违法超标排放,还有的企业治污工艺落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较小,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加剧了污染的程度。
2.3环境基础设施薄弱。该市应建设四座污水处理厂,目前仅有涡阳一座正常运营,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受管网建设影响,尽管已开始运营,但收水率较低,其他两座在建。绝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未建成,固体废物的任意倾倒也加重了水体污染,导致该市城市环境治理难度加大。
2.4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大。亳州市人均矿产资源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人均耕地不足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不足全省的二分之一。原材料工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所占比重超过60%,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可以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区位优势,已经成为该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对策及建议
3.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党抓经济、全民共创业、全市谋发展”的高潮中,紧紧围绕“1468”战略布局,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彻底摒弃传统经济“大量开采、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发展模式,以最省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两个结合就是紧密结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形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首先,从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抓起。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资源消耗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古井集团、新宇纸业、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果,还要在更深层面、更宽阔领域和范围广泛开展。其次,要培育循环经济型园区。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研究和建立入园企业的链接关系,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实现园区的废物零排放。再次,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等资源节约工作,以耗能耗水耗油大户为重点,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3.3落实发展循环经济措施。一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二是加快技术进步,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发挥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清洁生产促进法》,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环保三大绿色产业,积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四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注重总结示范单位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3.4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理念。应重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先进典型,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公开曝光,使公众充分认识该市的资源形势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朱林.循环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和地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J],2004,16(2):24~26.
[2]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与路径选择,安徽省2007年度统计年鉴[M],238—239.
[3]李建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对策。黑龙江环境通报[J],2006,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