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队的作战对象日趋复杂,传统的消防战训工作理论、模式和工作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成为消防战训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结合基层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实践,对如何提高基层消防中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提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基层消防部队 灭火救援 能力
一、现阶段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状况
1、训练缺乏针对性,与实战需要不相适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物资大流通、大集中,人员大流动。特别是高层、地下建筑、大型商场、市场、宾馆、酒店、KTV等大型综合性场所,可燃物质多,人流、物流高度集中,火灾荷载呈几何增长态势。一旦发生火灾,作战纵深长,时间长,浓烟与高温共生,控火与营救并举,危险与挑战同在。然而,一些基层单位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消防基本功、操场体能、技能训练等单一的常规训练上,没有真正将灭火救援战术训练摆在重要位置,更缺少对诸如水中、井下、高层、泄漏、爆炸等实战演练和联合演练训练,削弱了部队实战和联合作战能力的提高,制约了新形势下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训练工作的发展。
2、基层单位体能、技能、战术训练不平衡。目前基层中队的训练情况,无论是训练时间还是训练质量,总体上是体能强于技能,技能强于演练,战术训练始终是基层中队训练的薄弱环节,把基础性的训练成果转化成实战能力还很不够。其主要原因是体能、技能训练容易组织,好量化,所以就训练的多些,反之,战术训练则少之又少。
3、大部分基层单位战评总结工作不真不实,抑制了部队灭火救援作战水平的提高。战评总结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做好此项工作,发挥战评总结应用的作用。可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人员素质的制约,大部分单位的战评总结工作没有真正抓出实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队灭火救援作战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功利思想作祟,不能正确对待战斗中的失败。二是战评内容不全面,缺乏对科学数据的计算。三是纵向联系不深入,缺少对以往战例的研究。
4、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制定标准混乱,不统一。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制定工作已经延续多年,应该在长期的应用中得到总结,使灭火救援预案趋于规范和完善。然而,全国各总(支)队灭火作战预案制定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形式五花八门、内容简繁不一、说法各有不同,大多数不在“实”、“真”上下工夫,而刻意在可观性、技术性上做文章,起不到制作预案的应有作用。
二、现阶段提高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的对策
1、要增强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训练的针对性,首先要针对于中队、区域的作战对象开展练兵活动。要针对本地消防保卫对象的特点以及易发灾害事故的类型开展训练,在训练科目的选取上,器材的配置上,都要以此为依据。其次,要结合作战任务练兵。再次,要紧贴作战环境练兵。加快训练基地建设,强化各种灾害条件下的模拟训练,对本地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进行全面的预测,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部队设置到预定作战任务的相应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要注意把作战环境设置得恶劣复杂一些,坚决克服和纠正避险就安、避重就轻等现象,努力锻造部队在最不利条件下的作战适应性。
2、要实现战斗员的“三个转变”。通过战斗员的“三个转变”,提高班组和中队的实战水平。1、体能训练向智能训练的转变。人是战争成败的决定因素,而人的智力又是人的创造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在搞好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智能训练,提高战斗员的文化素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创造力。2、操场训练向火场训练的转变。从“梯子水带”的基础技术训练转变到适应性、应用性、智能性训练上来;从一般的摆兵操练转变到针对性强的实地演练上去,从只注重操场训练转变到结合无烟火的系统网络软件对抗上来,使训练贴近实战。3、技术训练向战术训练的转变。战术训练源于实践、反映实践、高于实践,战术训练以实战为依据,又对实战具有指导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执勤业务训练的层次与质量,必须从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主的模式,向以战术训练为主转变。明确规定战术训练在执勤业务训练中的比重,从时间、内容等方面确保战术训练的主导地位。
3、要坚持以战养战,在认识的飞跃中提高灭火救援能力。从当前基层单位兵源结构的现状看,兵役制度的改革和士兵服役期的缩短,战斗员轮换快、成份新。多数官兵经历的火场少,尤其是缺乏参加较大规模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一旦遭遇特殊的灾害现场,往往方寸大乱,难以从容应对。针对这种情况,基层部队一定要加强战术研讨和战评工作,因为它是部队执勤业务教育训练的重要环节,能使广大官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产生一个飞跃。也就是说,我们实践于灭火救援现场,通过理论研究在回到灭火救援现场中去,并在灭火救援现场中领悟,从而增长灭火救援能力。例如,我们组织战评总结或开战例分析研讨会时,并非身处灭火救援现场,是面对一个个过去的灭火救援现场。再现火场或灾害的情景,而且用更加冷静、理智的心态来审视曾经的火灾扑救和灾害处置,综合分析,认真总结,客观评述,并从理论的高度来衡量审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全面提高。从而通过现象领悟各类灾害事故和火灾的特性和本质,通过作战过程把握灭火救援制胜的规律。
4、要科学地制定灭火抢险救援预案。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是消防部队基础性作战文书,是生成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基层单位应立足于现有灭火救援力量和消防设施,在对辖区易发灾害事故和重点单位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案,首先是着火单位在第一时间如何处置的预案,包括职责、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二是主管中队的预案,包括着火单位内部的进攻路线、排烟位置、疏散路线等都应在图上标明,不同部位火灾到场后应采取什么措施及火场供水方法;三是增援队的预案,增援队到场后水源如何分配?其任务、职责是什么?如何通信联络?承担什么战斗任务;四是多中队、多支队跨区域灭火抢险救援预案;五是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应该采取哪些工艺措施,应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六是战勤保障体系如何健全,器材装备、灭火剂的储备如何到位;七是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管理,宣传鼓动和心理干预工作如何跟进。
5、要注重训练工作的实效性。要始终把部队战斗力作为训练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训练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且最终形成战斗力才是真正的成果。因此,要求我们在训练实践中,不仅要注重成果的创造,更要注重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只有这样训练成果才能在部队应用中转化成战斗力,否则再好的训练成果也只能是一种摆设,经不起实战的推敲。同时,我们在评价一个单位训练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不能仅看声势的大小、会议开了多少、方案制订了多少、经验出了多少,而要看官兵素质、训练质量、战术运用和部队整体协同作战的水平与层次提高了多少。这样训练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消防部队基层单位作战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处理和协调。特别是我们贵州消防部队的训练工作离中央军委提出的“训练内容规范化、训练秩序正规化、训练场地基地化、训练方法模拟化、训练保障节约化、训练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和“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提高训练质量,增强作战能力,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战训工作和基层中队工作的消防官兵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