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对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的调查,文章从资金筹集、待遇水平、基金增值、制度衔接等角度分析了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激励机制建设、加强基金运营管理、细化进出机制和增强制度衔接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级政工师论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重庆市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重庆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到2011年4月,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已实现全覆盖。那么,新农保制度全面实行三年多来,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当如何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行政策?笔者根据对重庆市丰都县、忠县、垫江县和梁平县等地的实地调查,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
一、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现状
本次调查对调查对象采取的是随机抽样方式,考虑到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采用访问式填答法。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3份,回收有效率92.3%,符合问卷调研要求。调研对象男性人数为201人,女性人数为122人,受访者中16.3%的人文化程度为“未上过学”,53.06%为“小学”文化,16.24%的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4.30%;61.01%的受访者其收入来源主要为农业、畜牧业、林业产出,29.28%的受访者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问卷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1.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情况。(1)对新农保制度推广手段的调查。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村居民对新农保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新农保制度覆盖面的重要前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对新农保制度的有关信息有76.12% 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政府或村委在村内的公示与宣传获得,有14.00%的人是通过亲戚、朋友、邻居介绍了解的,有6.88%的受访者则是通过报纸、收音机、电视等大众传媒获得信息的,只有不到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有这项政策,统计结果与课题组的判断和预期相符合,这说明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前期的宣传总体效果较好。(2)对新农保具体政策的了解。虽然重庆市目前新农保参保率很高,但是从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从图 -1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新农保政策“非常了解”的比例仅为8.16%,“比较了解”也只有16.33%,“了解较少”和“不了解”比例之和达到了近 78%。进一步的调查发现,86.28%的调查对象仅仅知道只要子女每人每年缴纳100元,年满60周岁的老人就可以每月领到80元养老金,84.00% 的受访者知道政府给予了补贴,而对于养老金的构成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政府补贴数额等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农户对新农保制度了解得少,必然导致短视行为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出现,从而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2.对农户参保缴费状况的调查。(1)参保原因的调查。图-2显示的是农户参保原因的调查结果(图-2中1表示政府给予补贴,2表示为了家中60岁的老人能够领到养老金,3表示因为其他村民购买,4表示新农保是一项好政策),从结果来看,16.42%的受访者是因为政府给予补贴才购买,44.48%的受访者则是因为新农保的“捆绑”政策不得已而购买,17.60%的人则是因为从众心理而购买,而21.50%的受访者则是认识到新农保的惠民性而购买。从中可以看出,真正因为认识到新农保的普惠性(包括政府补贴)而参保的比例不到38%,说明新农保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大。(2)投保档次及原因的调查。重庆市新农保年缴费标准有100元、200元、 400元、600元、900元5个档次,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农村居民选择的是100元档次,而对于选择高档次的积极性非常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于自身的经济状况;二是因为选择高档次缴费标准,相比较于低档次缴费标准,得到的养老金差距不太大。由于政府对个人账户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统一为30 元,而并未根据缴费档次加以区别对待,故导致收益率与缴费档次呈现负相关关系。以缴费15年、领取时间139个月为例,随着缴费档次的不断提高,农户收益绝对额虽然在增加,但比例逐渐减小,收益率逐渐降低。说明新农保缴费激励机制不足,不能有效激励农户选择较高档次的标准。(3)参保缴费年限的调查。关于农民参保缴费时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8.65%的受访者选择“在保证最低缴费年限的前提下,尽量推迟缴费时间”;42.21%的受访者则表示“立即参保”,只有不到10%的农村居民选择“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增加缴费年限”。这一结果表明,部分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性;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农村居民认识到新农保的惠民性,希望以此来增加未来收入、改善老年生活。这说明农村不同群体对新农保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3.对参保实施效果的调查。(1)经办机构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关于基层参保服务机构办事效率、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52.16%和 18.33%的受访者表示对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比较满意”和“很满意”,评价“一般”的比例为16.29%,“不满意”的比例为13.22%,说明重庆市各区县基层经办机构总体服务水平较好,受到了百姓认可。(2)养老金数额满意度调查。从关于“新农保缓解了广大农民的养老压力”认同度的调查结果看(图-3),调查者所持的态度具有较大差别,“赞同”和“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31.44%和34.58%,而“非常赞同”和“完全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仅为4.02%和3.20%,这说明新农保养老金数额对不同群体而言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分析认为年轻群体依靠外出务工,收入相对客观,消费也相对较大,养老金数额对他们而言难以“缓解养老压力”,而对于依靠务农收入的老年群体,由于收入低、支出少,所以较少的养老金还是具有一定“缓解养老压力”的作用。 二、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中面临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新制度,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完善需要长期的探索、修正,从近两年重庆市新农保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资金筹集环节问题多。重庆市新农保的缴费构成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个部分,但目前来看,三个部分都存在一些问题:(1)个人缴费偏向低档次。重庆市新农保设定了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5个档次,虽然绝对额并不高,但相较于农村居民剩余可支配性收入而言,可能会有较大负担。2011-2012年,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480.41元和7383.27元,而同期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则分别为 4502.06元和5018.64元,人均剩余可支配性收入分别为1978,35元和2364,63元。以2012年为例,新农保5个档次的缴费水平占人均剩余可支配性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3%、8.46%、16.92%、25.37%、38.06%。可以看出,100元和200元缴费档次对农村居民不会构成太大负担,但高档次的缴费显然超出了多数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农民收入的非稳定性等原因,都会促使农民购买低档次的缴费标准。(2)集体补助缺失。虽然重庆市新农保规定了“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但从前期调研结果来看,村集体缴费补助几乎为零,这有多种原因:一是重庆市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集体财力有限;二是由于“有条件”内涵模糊、概念界定不清晰,使得少数有财力的村集体往往为减轻负担而逃避责任;三是新农保政策只强调了村集体的缴费补助责任,没有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比如村集体企业税费减免等。(3)政府补贴固定化。重庆市新农保规定“政府在参保人完清养老保险后,政府在其个人账户中每人每年补贴30 元”。政府补贴的确有利于鼓励农民积极参保,但是由于政府补贴的固定化,即不管参保者选择何种档次的参保标准,得到的补助都是一样的,这使得缴费档次越高,收益率越低(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当参保者选择100元缴费档次后,其个人账户的直接收益率为30%,收益百分比为 23.08%;而当参保者选择900元缴费档次时,其个人账户的直接收益率仅为3.33%,收益百分比仅为3.23%。前者是后者相应收益的9.01倍和 7.15倍,差距极为明显,由此,政府补贴变相的促使参保者选择低档次水平缴费。
2.养老金待遇水平明显偏低。根据重庆市新农保相关政策,选择15年期限、100元缴费档次的参保者,其每个月的养老金总额大概为94.03元。而从“需要多少养老金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调查结果来看(图 -4),选择100元以下的比例仅为7.6%,100-200元的比例为18.40%,需要200-300元和300元以上的比例之和为74.00%,可以看出,相较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标准看,目前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水平明显偏低。进一步,相比于重庆市2012年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18.64元,养老金待遇所占比例也仅为1.87%,这一比例的养老金替代率实在难以大幅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3.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随着重庆市新农保制度的普及,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个人参保缴费累计金额不断增多。在我国物价进入上升大通道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目前来看,重庆市并没有明确专门机构负责新农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其个人账户基金的增值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购买国债,二是存入银行。而在近年来银行实际存款负利率的情况下,基金的保值增值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4.与其他社保制度的衔接问题。由于我周农村地区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现象严重,如何实现新农保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与旧农保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社会优抚、 “五保”供养等政策的衔接,是重庆市“新农保”制度运行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重庆市新农保政策的改进及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由于农村居民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得不够详细、不够透彻,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因此,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长期、持续宣传新农保相关政策:一是利用好广播、电视、广告标语、村委宣传栏等大众媒介;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宣传培训,强化政策的惠农目的;三是充分重视农村“意见领袖”的作用,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信息灵通、德高望重的人,往往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将这一群体组织动员起来,有利于新农保政策的宣传。
2.强化激励机制建设,调动各方参保积极性。一是强化集体补助激励机制建设。由于集体补助强度与农民参保积极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集体补助越多,农民参保积极性越高,因此,应制定诸如村办企业税费减免、政府采购优先等的相应配套政策,鼓励集体真正参与到对新农保的补助中,成为新农保筹资中的重要力量。二是完善个人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改革固定化的政府补贴政策,建立“多缴多补、长缴多得”机制。“多缴多补”即在100元缴费档次政府补贴30元基础上,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政府补贴按一定比例增加;“长缴多得”则是对于缴费超过15年的参保者,每多缴一年,政府补贴同样按照一定比例增加。
3.加强基金运营管理,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明确专门机构、建立完善的运营制度是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明确县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在基金投资管理中的责任;二是积极探索新农保基金市场化运作模式,适时开拓投资渠道,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定向贷款等方式投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新兴产业等,使新农保基金获得更高的收益,达到保值增值目的;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相应监管机制,强化对新农保基金的收支和运营的监督检查,确保基金安全。
4.细化进出机制,增强制度衔接有效性。一是改革缴费依据。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是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缴费,而新农保缴费选择了分级定额式缴费标准,缴费依据的不同,不利于两种制度的衔接转移,应考虑新农保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缴费,为制度的衔接奠定基础。二是细化进入退出机制,考虑不同制度的转移接续。新农保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细化每种制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实现不同制度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