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的探讨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3-12 08:12 热度:

  摘要:过去十几年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以及湿地作为风景旅游区成为开发的对象,湿地景观的审美价值逐渐被中国大众所认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自然质朴的景观给设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现在城市湿地已经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景观与生态基础设施。本文作者分析了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和原则,论述了湿地公园规划中的保护性开发战略,为湿地公园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湿地公园,合理规划,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展开,越来越多的山地、 湿地景观旅游项目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湿地公园是人类保护利用湿地资源的一种形式,同时还具有进行生态方面的环境教育和旅游功能的特殊区域。湿地公园与小型的湿地保护区的概念接近,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保护区和公园又不完全相同。比较有名的香港米埔国际湿地公园等都是在湿地保护区的外围进行湿地公园的规划,从而实现城市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娱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与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二、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1)规划目标: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保护湿地的植物景观,从而维护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的特性。尽力营建自然保护群落,不断恢复湿地的景观与特有的生态功能,对于生物的多样性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的生活环境,进行生态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等,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湿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得到保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规划原则:首先是功能综合性原则。湿地景观的功能很多,在进行湿地公园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态、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不断改善湿地环境,发挥湿地的功能,呼吁市民参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促进人与湿地资源的共同繁荣。其次是生物多样性原则。根据湿地资源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特征,借鉴本地的植物构成特点和演变规律,使单位面积内的生物多样性的指数不断提高,形成一个稳定的湿地植物群落,为湿地的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再次是生态性原则。要立足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遵循生态性原则,选择地带性的湿地植物为湿地公园设计的素材,再适当的引进一些特色的植物,构建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的格局。对自然湿地植物群落进行模拟,从而构建富有特色的组织形式,建立绿色生态网络,为城市生物的生存创造合适的环境。最后是地域文化性原则。城市湿地一直被誉为“城市之肾” ,要不断挖掘城市的湿地植物文化, 结合这个地区的区域特色,建设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城市湿地公园。

  三、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首先,城市的城建规划部门要根据整个城市区域的自然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深入搞好规划和建设湿地公园规划踏勘调研工作,力争做出高质量湿地公园规划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总的要求应是:城市的湿地公园建设应注重生态,与自然的山势、水势、地势相结合,与整个市城区山水型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相融合,与整个城市的人文景观相对应。

  其次,城市的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应根据城市的自然山势、水势、地势的地理现状,切实搞好建设规划的招投标方案、拆迁安置小区的设计,使之与整个城市区域的自然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并据此设计和做出高质量湿地公园规划的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的详规。

  再次,城市的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应根据其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状况,突出其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特色。在其规划建设的目的、理念、目标、方法、措施上突出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规划建设的目的应体现既有利更好地执行国家关于湿地公园规划的保护政策,又不能狭隘地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片面地理解为种植湿地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景观;规划建设的理念应体现如何通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给市民和游人提供一个新的生机盎然、多样性的游憩空间;规划建设的目标应体现,如何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在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上;规划建设的方法上应做到如何通过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将城市湿地的整治与城市自然景观规划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城市湿地区域与整个城市的自然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融而为一的新的景观整体。

  四、湿地公园规划中的保护性策略分析

  (1)测算生态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之内资源开发对于环境所能承受的压力。测算环境容量是进行合理的开发湿地公园的前提条件,也是湿地公园规划人口确定的一个参考指标。进行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不能简单的套用《公园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区域图,结合当地的湿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生物资源与水资源以及地表植被的覆盖率等综合指标进行统一测算,通过科学的观测方式, 对于收集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观察这一时期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保证湿地生物的平衡状态,掌握其平衡状态的时间与规律等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

  (2)不同圈层的景观规划

  根据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可以把整个景观区分为核心保护圈,生态缓冲圈、 实验控制圈和外围控制圈等。不同的圈层处于保护目的的不同对于景观的规划要求也不相同。核心保护圈主要是以地带性的植被为目标,不断改善生物群落的组分结构,丰富植被类型来改善景观功能,选择本土植被对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从核心保护圈的生物栖息区域,通过景观设计建立与外围的通道;生态缓冲圈是要改善景观植被的群落结构,在一些重要的部位引进乡土植被,可以围绕核心区进行一些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科学活动;实验控制圈是用于外来物种的实验以及科研的专门区域,避免因为引进外来物种对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可以在调整土地利用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地域性植被的比例;外围控制圈主要是建立一个外围的防护林,从而建筑生物的廊道系统。这个区域的建筑形体需要结合保护生态系统的需要进行建设,并给予一定的约束,从而降低对湿地公园的影响。

  (3)维护和修复策略

  湿地公园的维护和修复的目标是不断保护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为这些生物提供较好的生存空间,控制生物环境的改变范围。维护和修复的内容主要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结合季节上和是建设上的变化对于规划和开发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湿地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的目的就是制定调节和控制策略。季节性的调控措施主要是在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完成之后对于游客的游览区域、线路以及方式等进行的有效保护。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需要建立在全面的掌握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功能综合性、生态优先性等的规划原则,制定和统筹具体的规划策略,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周建东.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6)

  [2]孔祥龙.生态文明下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 以浮力南卤阳湖天骄湖景区规划设计为例[N].中南大学.2011

  [3]李文明.胡月仙.孟鹏翔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建设措施及相关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0(6)

  本文选自《科技创业家》。 《科技创业家》聚焦中外科技前沿动态,促进科技的传播与发展;在全国营造一个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交流的学术环境,给各院校、各学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努力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及人文进步。

文章标题:对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的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1653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