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太原地区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特别是市区气象资料,城市绿化应用植物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在太原市区园林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对太原城市园林植物规划,提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外来适生树种为辅,经济、生态、美观诸原则,列出植物配置比例、基调树种、骨干树种、特定用途树种和引进推广树种;探索建立合理的绿化复层种植结构的具体方法,结合传统的抗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共同构成绿化种植复层结构种植模式的植物群落。
关键词:太原地区,园林植物,调查,应用分析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随着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必然要对作为改变城市环境重要手段的园林绿化特别是园林植物资源的科学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城市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中实现经济、生态、美观三大效益的最佳整合,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的关键所在。把太原地区园林植物的应用分析作为发挥园林综合功能效益中的重点加以研究,进一步摸清太原市园林植物资源的家底,筛选出适宜太原地区园林绿化的园林植物,提出具体的太原市园林植物规划,运用丰富的本土植物资源,按照地方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使太原市园林绿化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1.1城市园林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1.1.1骨干树种种类较少,特定类型绿地中树种单调
近年来,随着太原绿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从总体上来说在城区和郊区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一些绿地的园林植物多样性不够,部分地区或特定类型的绿地中应用的树种比较单一[1]。从调查结果来看,公共绿地树种比较丰富,而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及防护绿地的树种种类相对单调,应用树种的种类较少。
截至2009年底,太原市建成区范围内,落叶乔木中,国槐、银杏、毛白杨、白腊、旱柳、垂柳、刺槐等几个树种占落叶乔木总量的58.6%;常绿乔木中,侧柏、桧柏、油松等几个树种占常绿乔木总量的88.9%。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太原 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的骨干树种主要集中在数量不多的几个树种中,因此,树种丰富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另外,在一些特定类型的绿地中,树种单调问题表现也比较突出。例如,在太原的道路绿化中,行道树总体应用树种少,仅限于国槐、白蜡、毛白杨、油松、栾树、银杏、臭椿等少数几种,其中国槐的频度高达52.75%。
1.1.2自然条件限制树种应用
太原地区由于环境气候条件的限制,夏季开花的乔木种类较少,只有合欢、栾树、紫薇、木槿等几种,另外,太原 地区冬季树木景观比较单调,露地越冬的常绿阔叶树种仅有大叶黄杨、锦熟黄杨、胶东卫矛等数种,冬季缺绿情况较为突出,近年来各单位虽对此有一定认识,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冬季景观单调的状况。今后需继续加强本地园林树木抗寒、耐旱、耐热等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1.1.3园林树种储备不够合理
截至2009年,太原地区已有各类园林苗圃1234家,但由于受利益驱使,有些苗木储备单位盲目跟风,片面求新、求奇、造成储备树种雷同,一些优良的植物储备量不够,当前仍有许多挖掘山苗、破坏资源的现象,许多苗圃中储备的山苗,为保成活而修剪过重,树形恢复慢,园林应用时可选择的余地较小,许多绿化工程中使用外地苗木。
1.1.4新优树种推广不力
引种驯化树种和选优的乡土树种推广力度不够,造成一些优良的园林树种未能很好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迅速应用。例如,枫杨、小叶朴、构树、水栒子、乌头叶葡萄、照山白、马蔺、射干、卷丹等,能较好地适应太原地区气候特点,但未能在城市中很好地应用。
1.1.5绿化树种色彩不丰富
太原在近几年的城市绿化建设中实施了“彩叶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总体来说,当前城市绿化树种色彩仍不够丰富,仅紫叶李、紫叶矮樱、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树种应用较多,秋色植物和常年色叶植物数量比较少,树种也比较单一。另外,观花、果植物彩叶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
1.1.6部分地区没有做到适地适树
城市应用园林植物时,不从太原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盲目跟风,大规格、大面积使用大规格雪松、油松、银杏及冷季型草坪,引发苗源地和用苗地的生态灾害。城市的许多绿化区域立地条件较差,制约着树种的选择应用。在部分城市绿地中树木应用不尽合理,造成树木出现衰弱甚至死亡,未能有效地发挥园林树木的生态和景观作用。
1.1.7 养护水平低,影响新优植物的进一步推广
由于存在重建轻管的思想,在园林植物推广方面同样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新优苗木从引种驯化地到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往往有一个调整实验期,在这个阶段中本应该给予这些新优苗木更加精细的养护,在实际操作中,养护不过关,从而使新优苗木的发展雪上加霜。
1.1.8乡土树种、药用植物应用少,“高价买绿”现象时有发生
太原地区在植物分布上属华北区的辽西晋冀山区和丘陵区,植物自然分布多样,白皮松、侧柏、构树、小叶椴、小叶朴等都有天然次生林分布,瓜蒌、甘草、桔梗等药用植物长势不错,但都应用较少。反而大规格、高价格苗木走俏,“高价买绿”现象时有发生。
2.太原概况
2.1地理环境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太原盆地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北纬37°47'。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汾河冲积平原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其中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海拔最高点为2670m最低点为760m平均海拔约800m。东西横距约144km南北纵约107km。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大山脉间的河谷平原上。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均有分布。
2.2气候条件
太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晴朗少雨;夏季炎热湿润、雨量集中;全年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7.8℃-10.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26.8℃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39.4℃年平均地面温度9.3℃-12.8℃;无霜期135-157天;年平均降水量420-457mm;年平均蒸发量2043.2mm;年平均日照时数2360-279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3%-60%。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2.3水文特征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40km太原段是汾河的中上游。太原境内流入汾河的支流主要有涧河、大川河、凌井河、屯兰河、原平川河、阳兴河等45条河流。太原的天然湖泊有晋阳湖晋祠及市区公园内大小不等的数个人工湖。地表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川径流量大年平均为3.043亿m3。一年中汛期(6~9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9%~80%。
2.4土壤特征
太原市土壤整体呈现微碱性或碱性反应。太原市的土壤主要为褐土和潮土。褐土是太原市主要的地带性土壤为境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潮土主要分布于汾河冲积平原及季节性河流的两侧。在晋源区的晋祠镇、晋源镇和姚村乡等地集中分布有水稻土。
2.5植物区系
依据《太原植物志》(1990)的记载太原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区系成分虽以温带性质占优势地位且是主要成分。全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39科543属1000种(含习见栽培植物146种)占到全省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78.5%、72.3%、37.3%而太原地区的域土面积只占全省的5.8%。全区的维管束植物计有蕨类植物13科15属25种;裸子植物6科12属20种;被子植物120科516属955种。
2.6古树名木
太原市古树名木的调查工作是从1983年开始的, 2004年组织专人对全市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地毯式普查。经查,我市古树从原来的232株上升到586株,净增加354株,涉及20个品种。
3.太原地区园林植物选择和应用
3.1. 选择原则
3.1.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根据的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不同立地条件类型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树种特征[2],培育太原市的地方植物特色景观,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3.1.2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适生树种为辅的原则
城市骨干树种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较高观赏价值。
3.1.3合理搭配原则
配置上应体现乔、灌、藤、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灌木、地被、草坪等为辅,同时,树种选择要注重常绿与落叶、一般型与观赏型、速生与慢生的结合。
3.1.4季相突出原则
创造“春花、夏荫、秋色、冬阳”的植物景观。针对太原市冬季缺绿、城市景观单调的客观现实,有计划的增加常绿树种的比例,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减少冬夏绿量差异,改变城市冬季景观[3]。
3.1.5经济、生态、美观原则
3.2太原园林植物推荐名单
3.2.1基调树种:国槐、白腊、栾树、毛白杨(♂)、新疆杨(♂)。
3.2.2骨干树种:
落叶乔木:银杏(♂)、垂柳(♂)、旱柳(♂)、馒头柳(♂)、龙爪槐、河北杨、紫叶李、海棠类、山桃、五角枫、元宝枫、丁香类、黄金树、梓树、丝棉木、杜梨、文冠果、榆树。
常绿乔木:油松、侧柏、白皮松、樟子松、圆柏。
落叶灌木:黄刺玫、珍珠梅、榆叶梅、牡丹、玫瑰、蔷薇类、桃(观花品种)、紫叶矮樱、贴梗海棠、月季、水栒子、丁香类、连翘、迎春、金银木、锦带花、棣棠、卫矛类、猬实、天目琼花、山梅花、太平花。
常绿灌木:砂地柏、扶芳藤、北海道黄杨。
3.2.3特定用途植物
抗氟化物:国槐、臭椿、泡桐、白皮松、侧柏、丁香、山楂、紫穗槐、连翘、金银花、刺槐
抗二氧化硫:刺槐、银杏、加杨、臭椿、美国白蜡、枫杨、榆树、垂柳、旱柳、栾树、紫穗槐、丁香、泡桐、连翘、山楂、火炬、合欢、桧柏、丝棉木
抗氯气:国槐、榆、臭椿、紫荆、紫穗槐、加杨、侧柏、白蜡、合欢、五角枫
抗光化学烟雾:银杏、连翘
滞尘力强的植物:榆树、臭椿、刺槐、杨树、泡桐、桧柏
3.2.4滨河绿化植物
杨树、枫杨、旱柳、构树、水杉、桑、碧桃、紫叶李、迎春、连翘、芦苇、千屈菜
3.2.5水生植物
荷花、睡莲、芦苇、蒲芦、千屈菜、红花蓼
3.2.6防风固沙植物
加杨、意杨、旱柳、垂柳、榆、刺槐、桑、白蜡、紫穗槐、沙棘、锦鸡儿
3.2.7防火树种
栓皮栎、大叶黄杨、银杏、臭椿
3.2.8耐盐碱植物
白蜡、垂柳(♂)、旱柳(♂)、馒头柳(♂)、臭椿、毛白杨、新疆杨、榆树、杜梨、泡桐、刺槐、红花槐、香椿、构树、千头椿、红叶臭椿、栾树、文冠果、桑树、皂荚、丝绵木、杜仲、君迁子、盐肤木、火炬树、黄栌、复叶槭、沙枣、柽柳、暴马丁香、侧柏、桧柏、紫穗槐、锦鸡儿、珍珠梅、金银木、接骨木、金叶女贞、水蜡、连翘、小叶女贞、醉鱼草、锦带花、紫叶小檗、胶东卫矛、三叶地锦、五叶地锦、紫藤、凌霄、金银花、马蔺、鸢尾、千屈菜、萱草等。
3.2.9地被植物
沙地柏、扶芳藤、马蔺、迎春、五叶地锦、三叶地锦、蜀葵、千屈菜、荷兰菊、景天、鸢尾、射干、萱草、桔梗.
3.2.10垂直绿化植物
紫藤、南蛇藤、葡萄、瓜蒌、野葡萄、五叶地锦、五叶地锦、凌霄、金银花、猕猴桃、迎春、胶东卫矛。
3.2.11宿根花卉
芍药、宿根福禄考、丛生福禄考、虞美人、八宝景天、胭脂红景天、三七景天、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石竹、地被菊、鸢尾类、蜀葵、蛇鞭菊、天人菊、金鸡菊、黑心菊、马蔺、射干、玉簪、荷兰菊。
3.2.12引进推广植物:
落叶乔木:金叶槐、蝴蝶槐、金叶榆、花楸、北京花楸、鹅耳枥、金枝白蜡、小叶朴、紫椴、红叶椿、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榛子、构树、杜仲、臭檀、小叶椴、毛梾、皂荚。
落叶灌木:毛栒子、绣线菊、圆叶鼠李、小叶鼠李、六道木、葱皮忍冬、雪果忍冬、锦带、陕西荚蒾、蒙古荚迷、红花锦鸡儿、小叶锦鸡儿、胡枝子、蚂蚱腿子、黄瑞香、照山白、枸杞、毛黄栌、茶藨子。
落叶藤本:五味子、丝瓜、苦瓜、栝楼、葛藤、萝藦、杠柳、蛇葡萄、中华常春藤。
宿根花卉:黄芪、草木樨、宿根亚麻、薄荷、、假龙头、婆婆纳、地黄、毛地黄鸢尾。
草坪及草本地被植物:紫花苜蓿、百脉根、铁苋菜、百里香、桂竹香、无芒雀麦、紫羊茅、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冰草、花叶芦竹、狗牙根、狗尾草、金色狗尾草、野牛草。
3.2.13市树市花
太原市已确定市树为国槐,市花为菊花。
4.思考与建议
4.1重视乔木的作用
必须充分重视乔木的作用,同时合理建植地被,建立必须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的标准是重要的。城市要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种植结构也要持久利用的方向发展,更新周期长的当地的长寿树种应引起进一步的重视[4],使它得到更多的发展而逐步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架。
4.2建立由乔、灌、草组成的合理的复层种植结构
园林是三维空间的艺术,其生态效益同景观效益是完全可以协调统一的.建立由乔、灌、草组成的合理的复层种植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5]。复层结构的建立必须讲求科学性,建立复层结构的关键问题——植物耐阴性的分类和耐荫植物的筛选,乔、灌、草的合理配植比例。
草坪的养护管理与植物群落的养护投入是3:1,而由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是草坪绿地的4-4倍,草坪还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太原为缺水城市,尤应对此作出合理的决策。
4.3加大乡土树种的种植力度,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一些抗性较强、观赏价值较高地乡土树种可以加大种植力度,如栾树、杜梨、臭椿、香椿、黄栌等。同时也可以积极引进新、优外来树种,丰富绿化树种种类如金丝柳、日本樱花、香花槐、金枝槐等。
4.4以速生树种为主,合理搭配慢生树种
太原市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较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但速生树种易衰老,寿命较短;而慢生树种生长缓慢,短期内达不到绿化效果,但寿命较长[5]。所以要根据主要功能选择不同生长速度的树种,如街道绿化应选择耐修剪、易移植的速生树种:而街头绿地、小游园则应多选择慢生树种,适当应用速生树种。
4.5适量应用彩叶与观果树种,丰富夏秋季景观
太原市主要观花树种花期大部分集中在4月份和4月份,4月份开花的树种较少。因此需要增加一些彩叶树种(黄栌、元宝枫、五角枫等)、和观果树种(枣、柿树、水栒子、山楂等)丰富夏秋色彩。
4.6积极探索垂直绿化、屋顶绿化
太原市绿化用地日趋紧张,应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上进行积极探索从管理层面进行政策扶持,形成 “政策扶绿、见缝植绿”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12-326.
[2] 雷淑慧.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 2004(14):2.
[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花卉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14-194.
[4] 裴淑兰.,梁林峰. 太原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园林[J]. 2008(08):90-94. [6] [5] 任宪威. 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34—489.
本文选自《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联合国全人类发展中国协会、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指导,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旬刊:上旬为时政综合概要;中旬为学术交流;下旬为城市建设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