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实和梦想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是矛盾。但,人们正因为梦想而伟大,我们祖先不断探索与实践,有的幻灭了,有的成功了。这些点滴造就了今天的文明。我们也延续了祖先的血脉,心中不乏一些原始的渴望与梦想。这正是生活在当今都市中的我们,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憧憬。也是进行生活环境改造,探索实践的本源。森林中的梦幻城市正是本次探索案,也是追梦的延伸…..
关键词:森林城市、梦幻、实践
一、城市居民生活现状及渴望中的矛盾
在百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今天,我们不知不觉中,便处于这楼林中。感受着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带给我们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高楼的冰冷和压抑感,带给人们的是更加紧张高节奏的生活。
人类的自然属性,使人们不断幻想着:蓝天、白云、大海、青山、田野、森林和小溪等。然而,这些大部分时间只能是想想而已。繁忙的都市生活,让人无法触及到这些自然资源。人们每天只是从一个居住的盒子跑到另外的办公的盒子或盒子间隙中(有的甚至只在这一个盒子里),从事着各种谋生的活计。也只能等到周末或假期,家庭或朋友组织开车去郊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下大自然的美好。这些在古代随手可得的景致,随着城市的进一步飞速发展,在渐渐地离我们而远去。这是人类改造地球和高速文明带给我们的一种负面影响。不知是自然属性还是物以稀为贵,越是生活在密度越高,容积率越大的地区——也就是越市中心的人们,对自然的渴望越强烈。
二、梦幻中的一种生活
大概,人们都幻想着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清晨,一缕金色的阳光射进了森林。远处,潺潺的流水声,似乎是告诉我们小溪的调皮与欢悦。一只百灵鸟站在枝头,展现着她那清脆美妙的歌喉。随着几声金鸡啼晓,新的一天开始了。小黄狗正摇着尾巴,用胖乎乎的小爪子轻轻地拍打着小木屋的门,等待着主人起床……主人推开门,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呼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开始带着小黄狗跑步玩耍……
这犹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是古人乃至现代人一直探寻的“世外桃源”。那种悠闲与惬意是在繁华都市生活的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
三、森林城市理念探索:追梦
作为现代的设计师,我们看到了这种渴望。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尝试。到宋至明清时造园发展到顶峰,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即微缩景观艺术。由一叶而联想到一片森林。现在生活空间倒不至于紧张到如此。我们完全可以由一片树林而联想到广茂的大森林。心中虽苦闷思索,然实践上却是有难度。一则,国内崇尚西方景观之甚已;二则,森林广密,而空有树,实乃野趣,尚无精致可言。如何修饰得了现代居住空间?更甚者,且无开发商为之尝试。笔者顿觉甚微,不足与外人道也。
什么叫做天无绝人之路?我们院与日本东京大学石川教授合作。以沈阳一环内某百米高层小区为题,打造21世纪之生态小区——森林中的城市。而据悉韩籍投资商甚喜此理念。我也有夹缝逢生,同喜的感觉。
在我们国家,也有个“森林城市”的评定。也恰是那时,2005年8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沈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刚从园林城市迈进森林城市不太久。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推进了本案的发展。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1.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35%以上,北方城市达到25%以上;2.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3.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应达到60%以上,丘陵区应达到40%以上,平原区应达到20%以上(南方平原应达到15%以上);4.积极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
四、梦幻森林城市探索与实践
沈阳是我国典型的北方平原城市,也是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本基地位于沈阳皇姑区一环内。规划用地面积33784平方米。园区由11栋百米高层、2栋33米小高层和1栋6层洋房组成,呈周高中低环抱状,沿街设商业,满贯地下室。另园区北1/3处有一12米城市级消防路,东西向切割,且不可取消。坐拥北行商业圈,毗邻珠江五校,周围还有43中学,120中学和辽宁大学等。西北角为百鸟公园,与北陵公园也只有3至4站地远。优越的商业人文环境及自然因素,把本园区自然定位为高档次社区。使我们不得不在景观上,多加心思,以达到高品位的生态和谐社区。
当然,方案创意主要由石川教授方面出。于是就有了“21世纪之生态城——森林中的城市”这个理念。楼林中的森林,森林中的百米大楼。恰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禅学境界。分别以青山、森林、原野和小溪池塘等为蓝本进行设计。
首先,打造森林。因为园区平均覆土厚度为1.6米,只能种些中小型浅根系的树木。所以在承重允许条件下,开始进行造山运动。山有平远、高远和深远之说。估计所造之山之微,只能达到平远。这些微地形高度在0.5—2.0米之间。主要先把建筑围合起来。在楼入户路北面的微地形略高些,1.2—2.0米。再加上喜荫乔木高度,便可以阻挡冬天的西北风,南面设4米长小院,视日照间距和私密性而定,南边微地形高度在0.5--0.8米,多种些喜阳小灌木。东西微地形则视园区景观需要而定,一般在1—1.8米间,树种选择也多样些。因中心景观区与12米消防路接壤,出于私密性考虑,同样采用围合手法,只是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及开口更灵活多变些。
其次,注入灵魂——开凿小溪与池塘。古语云: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山因水而活,山是骨架,水是血液,路是经络,建筑是眼睛,树木花草为毛发之说。所以,不管是灵魂还是血液,水景的地位都至关重要。于是,由北区中部假山跌瀑起源,蜿蜒涵洞过路,在东膨大成池,又渐成溪河,向西南而下,于园区第二景观区汇聚成湖。应甲方要求,在中心景观区,也就是上诉临消防路的围合区内,设计露天游泳池一个。与南北之水系虽断似连,有机的融合到一体。溪边多芳草夹岸,沿溪设一固化土小径,缘路而行,偶过一山,小溪蜿蜒迂回,时缩时放,时有小桥汀步,共计4处。
再次,与园区功能和应甲方要求,设高尔夫推球场一处,位于第二景观区水塘南部。为园区一处开敞公共空间设计。可以谓之“原野”果岭和沙坑镶嵌其中。另园区还设有康乐设施和儿童游乐场地,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因为全园为人车分流设计,所以全园采用柔性曲线铺装道路。
五、结束语
现实和梦想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是矛盾。但,人们正因为梦想而伟大,我们祖先不断探索与实践,有的幻灭了,有的成功了。这些点滴造就了今天的文明。我们也延续了祖先的血脉,心中不乏一些原始的渴望与梦想。这正是生活在当今都市中的我们,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憧憬。也是进行生活环境改造,探索实践的本源。森林中的梦幻城市正是本次探索案,也是追梦的延伸…..
参考文献:
[1]陈植.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美)约翰•O•西蒙兹(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国家园林局编著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
[5]石川干子.艺林采阁方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