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的关系分析

所属栏目:营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11 17:27 热度: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5年7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5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3例,占24%,本文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及与胰胆疾病的关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男:女为1:1.6。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1.2岁,50岁以上者15例,占65%。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
  1.2憩室情况及与乳头关系本组23例憩室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距乳头2cm以内(即距乳头1~2个环形皱壁内),共有27憩室。其中单憩室19例(82.6%),双憩室3例(13.04%),三憩室1例(4.3%)。憩室开口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且大小不等,最大直径2.0cm×2.0cm,小者0.2cm×0.3cm,直径<0.5cm8例,0.5cm~1.0cm11例,直径>1.0cm4例。位于乳头上方9例(39.13%),左侧8例(34.8%),右侧6例(26%),双憩室及三憩室多位于乳头上方或两侧。乳头开口于憩室内3例(13%)。
  1.3ERCP结果23例中其中3例壶腹部肿瘤插管失败外,成功20例(87%),单胆管显影16例(69.5%),单胰管显影4例(17.4%),胰胆管同时显影3例(13%),造影发现合并胆道疾病17例(74%),有的患者同时合并一种以上疾病。其中胆总管结石9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囊结石1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胰胆管显影正常2例。
  2讨论
  2.1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病率及发生原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较为常见。特别是开展ERCP以来,诊出率有所提高,ERCP检出率国内报道为2%~22%[1]。本组内镜检查的发现率为24%。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0岁以上多发,本组50岁以上者占65%,与文献报道相近。女性发病率稍多于男性。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发生原因可能系下列因素所致。(1)从胚胎学来看,十二指肠乳头部是胚胎前肠与中肠愈合部,为先天性薄弱区。(2)Oddis括约肌收缩牵拉,致肠腔内压力升高,使该薄弱区肠壁外疝而逐渐形成憩室。
  2.2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价值十二指肠憩室占消化道各部位憩室的第2位,但临床上常因无特殊临床表现而易被忽视。以往对该病的诊断缺乏有效的手段,主要靠X线钡餐和低张双重造影检查,有文献报道发现率较低,仅为2.0%~5.8%。ERCP检查具有能直接观察憩室位置、数目、大小、形态等优点。本组均在ERCP检查时发现。ERCP诊断:内镜在十二指肠(多为降段)附近,发现洞口,无胆汁溢出,无粘膜皱襞,边缘较整齐,多数可见憩室底,较大的憩室内尚可见食物残渣。
  2.3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组病例中合并胰胆疾病17例(74%),Miyazaki等[2]通过胆道测压法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Oddis括约肌功能,显示乳头部承受压力的能力明显减弱,造成胆道、胰管分泌排泄障碍,括约肌作为胆胰系统细菌屏障作用的生理功能被破坏,胆道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无憩室存在的患者。据报道,乳头旁憩室病例的憩室内容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很高,属于肠道菌群,常易引起憩室炎、乳头炎。由于憩室位于胆总管下端,常可直接压迫胆管及胰管开口,上述因素导致胆汁淤积和/(或)细菌感染,胆汁中的胆红素葡萄糖酸酯易被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形成游离胆红素,与钙盐结合沉积,可形成胆红素结石[3],因此,十二指肠憩室对胆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星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管病变关系探讨.内镜,1987,4:23.
  2.MiyazakiS,SakamotoT,MiyataM,etal.FunctionofthesphincterofOddiinpatientswithjuxtapapillaryduodenaldivertioula:evaluationbyintraoperativebiliarymaucmetryunderaduodenalpressureload.WordJ.Surg,1995,19:307-312.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胆道外科》编写组.胆道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37  

文章标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的关系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ingyang/450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