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措施之一,它对防止呼吸道梗阻,保证充分供氧,减轻脑水肿,降低肺部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颅脑外伤病人629例,行气管切开23例,通过对23例病人的护理,认为对病人采取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等综合措施,使气道分泌物及时排出,是防治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多半由于受伤过重、意识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颅底骨折或颅内压增高时,脑脊液、呕吐物、分泌物被吸入呼吸道;创伤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禁食等因素易造成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后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为了有效地降低肺病部感染,我们采取了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翻身拍背、及时吸痰、口腔护理等综合措施,使气管分泌物及时排出,有效地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了颅脑损伤病人629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23例,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5~~73岁,平均置14.3天,治愈7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死亡3例,无一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
2护理
2.1套管的管理(1)外套管的管理,套管系带要打手术结,松紧要适宜,太紧易压迫颈部血管,太松套管容易脱落,应以放入一指为宜,如套管放置时间较长时,应根据情况适时更换外套管。(2)内套管的消毒,我们采用两套同型内套管每6小时更换一次,即让病人先使用一套,另一套消毒后备用,两个交替使用。
2.2伤口敷料的更换每天更换伤口敷料一次,并及时清洁消毒伤口,观察有无感染出血及皮下气肿,如伤口敷料受污染,应及时更换。
2.3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湿化作用丧失,纤毛运动减弱和消失而产生呼吸道阻塞[1],因此,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主要措施。方法(1)雾化吸入:我们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吸入,每日4~~6次。(2)气管内给药:将雾化液配制后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每分钟10~~15滴缓慢持续滴入。(3)气管套管上覆盖双层无菌湿纱布,经常保持湿润无菌。
2.4定时翻身拍背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拍背应自下而上、自边缓至中央,有节律地叩击背部,应面对病人,随时观察面色及呼吸情况。
2.5分泌物的吸引吸痰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应先吸尽气管内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同时在吸痰时清醒病人应鼓励用力咳嗽,昏迷病人应在翻身拍背后吸痰,如需连续吸痰,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负压不超过去19.6Kpa。
2.6口腔护理一般病人用口灵每日两次清洁口腔,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溃疡及出血,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腔感染。
2.7氧气吸入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可降低脑水肿,改善缺氧状况,一般流量为2L/min,随时观察用氧效果,每日更换湿化液及吸氧导管,观察缺氧改善情况。
2.8防止医源性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换气,各种物品定时消毒,如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吸引器等。各项操作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防止交叉感染。
2.9加强全身营养增强抵抗力创伤后,病人处于高代谢及负蛋平衡状态,故要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现多主张胃肠道营养,费用低效果好,且有作者认为早期鼻饲对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2]。伤后3~5天内插胃管鼻饲,按鼻饲常规护理,一旦咳嗽和吞咽反射恢复,拔除胃管,经口进食。
2.10预防性用药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合理使用护生素,据报导肺部感染多在气管切开3~~7天[,所以及早应用抗菌素并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来调整抗生素,因抗生素是治疗肺炎的关键。
3讨论
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防治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气管内套管两套交叉使用,消毒彻底,又避免了离体超过30分钟,痰痂阻塞外套管的可能;气管内给药,增加了利多卡因、氨茶碱,可减轻吸痰对气管粘膜的刺激,同时扩张支气管,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吸痰采用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入大气道,便于准确吸出痰液,避免深部长时间吸痰,有效地减少了支气管粘膜的损伤。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增强全身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效地降低了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史继学,李树捷,秦秀香.急诊护理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199.
2张瞿路,吕健,戴芳德.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