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黄斑论文
老年黄斑变性的确切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代谢功能衰退有很大关系。作者采用中医中药学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论文
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36例(44眼)确诊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人,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指定的诊断标准[1],男21例,女15例;单眼28例(28眼),双眼8例(16眼);年龄48~72岁,平均63.57岁;就诊时间1d~2个月。视力0.02~0.25,Amsler表检查可见格子变形、缺失、及中心暗点遮盖等。眼底检查: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消失,见黄白色渗出水肿26例、见斑片状出血1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示:渗出水肿见荧光渗漏、出血见荧光遮蔽。
1.2方法本组病例采用基本方驻景丸加减方[2]为主。根据眼底视网膜不同情况随证加减,有水肿、渗出者加茯苓、猪苓、薏苡仁等;出血者早期加用生蒲黄、白茅根、仙鹤草;晚期加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水煎服,2次/d,服药学时间1~3个月。
2结果论文
36例(4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低的0.12,最高的0.6(见表1)。Amsler表检查可见格子变形、缺失及中心暗点遮盖等现象全部消失。眼底视网膜黄斑区水肿及出血全部吸收,渗出及机化部分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未见渗漏、可见部分荧光遮蔽。门诊长期随访未见复发。
表1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情况(略)论文
采用SPSS医学统计软件包经医学统计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性黄斑变性其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相关因素有年龄、种族、吸烟、环境因素、光损害、心血管疾病、营养等[3],主要与黄斑部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新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退化有关。它造成视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在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长,引起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及视网膜组织破坏,最后导致瘢痕生成,从而丧失视力。临床上分为萎缩型、渗出型,前者视力缓慢下降,眼前出现黑点、视物变形;后者常为一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为病变早期。眼底检查,萎缩型可见双眼黄斑对称性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可见黄白色大小不等的玻璃膜疣,部分患者后极部地图状萎缩且呈金箔样反光。渗出型可见眼底后极部有略带污秽的灰白色且轻度隆起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其外周有黯黑色的色素上皮,下部或深层视网膜出血及鲜红色的浅层视网膜出血,以及黄白出血块和玻璃膜疣。病变范围可有不同,从不足1个视乳头直径到波及整个后极部。出血严重者可有视网膜前出血,甚至形成玻璃体出血论文。
祖国医学将老年性黄斑变性归为视瞻昏渺和暴盲范畴,与肾、脾、肝的功能失调有关,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脾虚不运和肝失疏泄所致[4]。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且肝肾同源,精充目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眼底黄斑属土;肝开窍于目,主疏泄、藏血,肝和目能辨五色[4]。老年人年老体弱,脏腑功能渐衰导致:肝肾阴液不足,目失所养致视力逐渐衰微;肾阴亏耗,虚火上炎,灼伤脉道,血溢脉外或脾虚不能统血,溢于脉外之眼底出血,轻则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重则出现暴盲;脾胃失和,升降失常;脾虚不运,不能化湿,浊邪上泛,溢于脉外之眼底水肿、渗出,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论文。
根据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病因和机理及中医治病求本原则,治宜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本,采用驻景丸加减方以求治本之道,方中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加入茺蔚子以助明目,木瓜调理肝脏气机,车前子清热利湿而明目,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养心,紫河车粉补肾益精,三七粉补血活血,寒水石抑紫河车粉之燥性。诸药学合用,既滋肝肾精血,又能疏理肝气,虽补而不滞[2]。临床肝肾不足所致的多种眼病皆可用之,而内眼疾病选用尤多。
在临症中结合眼底情况随证加减,如眼底以水肿、渗出为主加用茯苓、猪苓、薏苡仁、冬瓜仁、炒二芽、山楂、鸡内金以除湿利水、健脾消积,待水肿消退后加入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出血早期适当加用生蒲黄、白茅根、仙鹤草、荆芥炭凉血止血;出血晚期加用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炒二芽、海藻、昆布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论文。
本组病例经过上方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msler表检查可见格子变形、缺失、及中心暗点遮盖等现象全部消失。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眼底检查视网膜黄斑水肿消失、出血吸收;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未见荧光素渗漏,荧光遮蔽也明显变淡、变浅、范围也减小。这说明以驻景丸加减方为基本方,根据眼底情况随证加减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符合老年性黄斑变性因虚而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这一中医发病机理的,为预防因老年性黄斑变性而失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眼底病.1987.3:封3.
2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33;67.
3王萧.胡世兴.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广州眼科报.2001,17(4):246~251.
4李传课.中医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