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为300例鼻出血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检查和治疗。结果:1次治愈270例,治愈率90.0%,2次治愈20例,治愈率6.7%。随访3个月以上,未见鼻出血复发。结论:鼻出血的治疗关键视明确出血的原因,找到出血部位。鼻内窥镜下检查出血点,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痛苦小,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急诊病症,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并且让病人经受最小的痛苦就能治愈本病,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鼻内窥镜行鼻出血的检查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年3月—2005年4月经鼻窦内窥镜检查治疗非外伤性鼻出血300例。其中男200例、女100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0—82岁,平均年龄48.2岁。单侧鼻出血290例,双侧鼻出血10例。300例中门诊治疗270例,住院治疗30例。
2、方法、体会、部位
鼻窦内窥镜检查治疗鼻出血的适应症:(1)前鼻镜未能窥见出血点的鼻腔出血者。(2)经前和后鼻孔填塞,治疗无效者。(3)须在内窥镜下进行手术、微波、激光、射频、烧灼等治疗者。(4)鼻出血停止后鼻腔检查。
鼻窦内窥镜检查:非出血状态下,充分收敛麻醉后,用吸引管清除鼻腔内积血。将中鼻甲推向外侧,仔细检查近鼻顶处与中鼻甲对应的鼻中隔上部,而后将中鼻甲轻微内移,检查中鼻道、嗅裂,最后检查下鼻道、下鼻甲后端,必要时做轻微下鼻甲骨折内移。填塞情况下仍处于出血状态的患者,使用麻醉棉片逐步替代原有填塞物。数分钟后,试着从鼻腔上部或下部依次抽出部分棉片,至发现出血为止,此时出血部位可仅保留1、2块棉片。鼻窦内窥镜发现出血点后,将应用微波、激光、射频、烧灼等治疗,视野清晰、操作方便。
全部病例首次鼻腔内窥镜检查发现出血点270例,再次检查发现出血点20例。使用微波、激光、射频、烧灼治愈230例。近鼻顶处、嗅裂上部,射频等烧灼不到。使用涂以红霉素软膏的明胶海绵1、2块卷紧鼻腔填塞治愈55例。5例出血点位于上鼻道及鼻顶处,射频或局部填塞失败后改用前后鼻孔油纱条填塞失败后,做同侧颈外动脉结扎术治愈。10例未找到出血点,随访3月以上未再出血。
鼻窦内窥镜下鼻出血点部位分布,290例中200例(占68%以上)在出血状态下找到出血点,非出血状态下找到出血点90例(占30%以上)300例出血点的位置:中鼻道10例、鼻中隔后端30例、鼻中隔前中端180例、嗅裂区50例、下鼻道及下鼻甲后端20例、部位不明确10例。300例鼻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好、痛苦小、诊断明确无任何并发怔。
3、论述
鼻出血治疗的关键是明确出血的原因,找到出血部位。普通鼻镜虽能窥清鼻腔前部的出血,但鼻腔深部的出血窥不清。前鼻孔填塞是传统的鼻出血治疗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方法。经前和后鼻孔填塞后出血不能停止,其原因有:(1)出血症状重。(2)填塞不到位。鼻窦内窥镜有多角度直视的优点,可以检查整个鼻腔,配有吸引器操作简单,并可同时进行止血治疗。鼻窦内窥镜下行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效果好、鼻黏膜损伤小、患者痛苦小、而且可避免大量填塞或其他不良后果及并发症。鼻窦内窥镜下进行手术、微波、激光、射频、烧灼等治疗,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效果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费用,痛苦小。随访3年均未再出血。因此在鼻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广泛的前景,禁忌鼻腔填塞和手术治疗者,鼻腔畸形妨碍填塞者,拒绝和不能耐受填塞者,更需在鼻窦内窥镜下做止血治疗。
我们认为普通鼻镜下不能明视的鼻出血,如:下鼻道后端、中鼻道、嗅裂等部位的出血均需行鼻窦内窥镜检查。鼻中隔偏曲呈嵴突者、并半高血压患者、鼻腔肿瘤患者易引起鼻出血。鼻出血是鼻腔肿瘤临床表现之一。在300例鼻窦内窥镜检查下鼻出血患者,中鼻道内可见筛泡囊性变30例、息肉15例、乳突状瘤2例、能对鼻腔肿瘤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因此鼻窦内窥镜对明确鼻出血的病因,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鼻出血病因复杂,就诊时寻找出血点并进行有效止血是首要任务。出血停止后行鼻窦内窥镜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因,并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我们认为鼻出血停止后行鼻窦窥镜检查对疾病的动态观察具有很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