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与推拿连用的方法对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经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疗程治疗后以及治疗完毕后,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可见对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核心期刊,针灸,推拿,腰间盘突出,疗效
腰间盘突出(protruded)是腰椎部位的部分椎间盘组织引发局限性移位同时超过两个相邻椎间隙,但移位的椎间盘组织未脱离整个椎间盘组织,随着疾病发展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其中腰4~5之间、以及腰5~骶1之间发病率最高,约占该病的95%[1]。腰间盘突出属于临床中的多发病,青中年患者多发,多由于外伤以及生理性褪变,或劳损引发,尤其是产后妇女,由于孕期腰椎长期承受胎儿及母体的重量而引发。而在临床治疗中,西医通过手术治疗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髓核进行复位或切除。对患者腰椎神经有着一定的损害并且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在中医治疗中有些仅应用活血化瘀的膏药贴于患处,或者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其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我院针对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和推拿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经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患者200例,年龄20~49岁,平均(33.0±3.7)岁,其中男79例,女121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年龄20~49岁,平均(37.0±4.1)岁,其中男36例,女64例;治疗组年龄 20~49岁,平均(37.0±1.7)岁,其中男43例,女5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MRI等临床检查进行确诊。其中单侧疼痛患者154例,双侧疼痛患者41例,中央型疼痛患者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检查
1.2.1 X线检查 该检查可作为初步诊断该病的检查方法,但无法确定是否有椎间盘突出,但通过X线平片可明显看到病变部位椎间隙狭窄,同时病变椎体边缘出现增生或退行性病变 [2]。而由于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常用于体检以及门诊检查,可初步诊断腰椎病变。
1.2.2 CT检查 该检查可清楚看到突出部位以及大小,形态,是否钙化等,可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也是较为普遍的诊断方法。
1.2.3 MRI检查 此项检查可全面的观察腰椎的各个层面是否出现病变以及可明确排除其他疾病如骨髓瘤等疾病。同时通过MRI的横切位影像,可清晰的显示突出部位的髓核形态及压迫的神经等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手术操作有帮助作用。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如该患者出现一侧腰腿疼痛,可单一取患侧的穴位,如两侧均出现腰腿疼痛的情况,需取两侧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穴位有肾俞,殷门、秩边、委中、委阳、承山、昆仑、及阿是穴[3]。足少阳胆经主要穴位有环跳、阳陵泉、风市、悬钟、丘墟、以及阿是穴。如患者为中央型疼痛患者可取穴腰阳关,肾俞,腰椎两侧夹脊穴;大肠俞、气海以及阿是穴[4]。根据具体穴位进行毫针刺,平补平泻。对普通毫针刺效果不明显患者则可进行电针治疗,在用毫针刺入得气后,将针柄介入电针治疗仪。针灸疗法每次治疗20~30 min,十次为一疗程。
1.3.2 治疗组 该组患者采用针灸和推拿联合治疗,在治疗时嘱患者俯卧,先对患侧以及该侧下肢进行滚法以及按法的治疗,可充分放松患侧紧张及痉挛的肌肉,同时可加快患侧的气血循环,可缓解患侧的疼痛感。然后嘱患者仰卧,通过牵引器的帮助将骨盆牵引,可使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增宽,可减轻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抬高伸直患者的患侧的下肢,来牵拉患侧坐骨神经和绳肌,可对已经产生粘连的部位起到松解的作用。同时沿着患侧的经络进行重点穴位的点,按,揉,最后用滚法和拍法进行全身放松[5]。患者休息十分钟左右在进行针刺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适当合理的自我康复训练,如飞燕功,拱桥功,仰卧起坐,交叉扭腰,抱膝触胸等,可加快患者康复。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不可过度锻炼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1.4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消失,无腰腿疼痛或坐骨神经痛,可正常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等,自行直腿抬高可到达70°以上,为痊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但长时间就坐或站仍有轻微不适反应,可缓慢进行上下楼梯,不可长时间走路及慢跑,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不适症状无改变,仍有明显的腰腿疼痛或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与治疗前基本一样为无效。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价。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前,治疗后一个疗程以及全程治疗完毕后的评分。其中:无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 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单侧和双侧疼痛患者的治疗中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对于中央型疼痛患者两组均无较好的治疗效果,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