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PBL教学法在常见心内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0名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为心内科常见疾病,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调查表,比较其认可程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理论成绩为(86.5±5.4)分,平均技能考试成绩为(85.2±6.3)分,对照组平均理论成绩为(79.2±7.1)分,平均技能成绩为(77.4±5.6)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方法认可度为97.5%,对照组其认可度为 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并加强记忆,提高实践能力,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临床医学护士论文,PBL,传统教学,心内科,房颤,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首创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中文翻译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是一种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方 法[1],目前已经在国际上较为流行,更是未来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PBL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通过患者疾病问题这个基础,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及记忆的同时,更与临床实践相结合[2]。我院心内科在对临床实习生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0名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均已经完成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男42名,女38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0.7)岁。随机将80名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两组学生其性别组成、年龄差异、基础文化、所选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讲师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学生有同一位讲师授课,教学主要内容为心内科常见疾病,教学实践为8个学时;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对对照组学生授课,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具体基础知识点及技能操作以实际患者进行培训。
1.2.1房颤 房颤是心内科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选取典型患者病例,提前告知学生其姓名、床号,并提出临床问题供学生思考,包括:房颤的心电图特点;房颤的易发人群;如何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房颤的并发症等。让患者带着问题去接诊患者。
1.2.2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因为粥样斑块不稳定使心肌缺血[3],出现心绞痛症状。将预讨论的患者资料及相关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包括:心绞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病机制;治疗机预防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诊疗工作的重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力求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并掌握关键知识,不可一味求全。
1.2.3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虽然在临床上发病率下降,但其仍是我国主要心脏病之一,应当引起重视。告知学生预讨论患者资料及问题。问题包括:二尖瓣狭窄病因;二尖瓣狭窄病理生理变化;二尖瓣狭窄的常见体征、症状;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二尖瓣狭窄程度及其相应临床表现等。
1.2.4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4]。问题包括: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的分级以及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最易累及的器官及相应临床表现;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分类以及应用适应证。因为高血压病历较多,可以选择几例不同分级及靶器官受累的患者,并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的基础上让患者预讨论及思考。
1.2.5慢性心功能不全 各种心脏结构及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功能持续受损,心脏失代偿后均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选取1例因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前告知学生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提出预讨论的多个相关问题: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诱因;患者的心功能指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
1.3教学效果评估 在所有学生完成心内科学习后,统一参加出科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及临床操作技能,由科室教研组进行批卷并进行打分,核算出两组学生分数;同时两组学生均填写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调查表,分为非常认可、认可、不认可三项。认可度=(非常认可人数+认可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教学方法认可度调查结果,见表2。
3讨论
心内科是临床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是临床实习生学习的重点,更是其应当掌握并在以后学习工作中熟练应用、融会贯通的重要能力,因此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心内科相关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PBL教学模式是美国教授在加拿大提出的教学方法,已经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用了30余年,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更加先进、科学,总结来说共有着以下优点:①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预讨论的问题,包括常见心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以及根据相应症状、病因所选择的治疗方案[5],从而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学生们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然后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使知识点得到丰富,形成知识链、知识网,并用查阅来的知识重新思考问题,探求问题的解决,而有些书本上的症状、体征等抽象、晦涩难懂,学生们反过来在患者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学校所学知识与临床相结合,让学生们从来临床着手,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分组在专业书籍上寻找答案,使其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6];③加强学生们团队合作精神,由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更偏向于临床,学生们在一个科室内实习时间有限,必须在短时间内寻找到答案,从而使自己得到提高,分组查阅不同资料、书籍然后汇总讨论不失为一个快速的方法,这必然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为其以后临床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④加强了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四者之间的联系,学生们为了收集更多的临床资料,必须要与患者家属、患者进行沟通同时为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相应的临床操作,需要与护理工作者进行接触与沟通,最终将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又与医务工作者沟通,这样一来,加强了医护之间的互信,便于工作的开展,又对患者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的角度,及时开导患者,增加患者对医院治疗的信任感,更利于其疾病的恢复。
观察组平均理论成绩为(86.5±5.4)分,平均技能考试成绩为(85.2±6.3)分,对照组平均理论成绩为(79.2±7.1)分,平均技能成绩为(77.4±5.6)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方法认可度为97.5%,对照组其认可度为 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心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了解整个疾病的转归,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为其日后的学习、工作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旭东.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28):118.
[2]乔宠,刘彩霞,栾南南,等.妇产科PBL教学促进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2):243-245.
[3]赵廷坤,康白,史立宏,等.PBL教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130-131.
[4]schmidt HG,Vermeulen I,van der M o1en HT.Long term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com parison of competencies acquired by graduates of problem-based and a conventional medical school[J].Med Educ,2006,40(6):56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