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临床上60例拟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进行动态和常规脑电图检查, 比较二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 并记录痫样放电的发生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常规脑电图检出痫样放电7例, 而动态脑电图检出49例。态脑电图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脑电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期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要明显低于睡眠期, 且主要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Ⅰ~Ⅱ期。结论 动态脑电图监测能够提高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 为诊断癫痫提供有力的依据, 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核心医学期刊, 癫痫,动态脑电图,诊断研究
癫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部疾患, 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是其病理基础。目前癫痫诊断唯一客观的标准仍然是脑电图中痫样放电的检出[1]。但是由于痫样放电持续时间较短, 而常规脑电图的描记时间也仅为20 min左右, 导致其检出率较低, 严重限制了癫痫的诊断。因此, 可以持续监测24 h脑电活动的动态脑电图投入了临床应用[2]。本研究将临床上60例拟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进行了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 并对其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门诊和病房拟诊断为癫痫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76岁, 平均年龄39.6岁。入组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均无明显阳性体征, 根据发作时的临床症状拟诊断为癫痫。
1. 2 方法 使用动态脑电图仪记录患者清晨8:00至次日8:00的脑电活动情况。记录开始时首先进行常规清醒描记, 持续20 min, 其中包含3 min过度换气、睁闭眼试验和闪光刺激。嘱患者检测期间尽量少活动, 并详细记录1 d中的睡眠时间和各种活动时间。24 h后由经验丰富的的脑电图医师分析记录盒。按照国际分类标准将睡眠时相分为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 再根据睡眠的深度进一步将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分为Ⅰ、Ⅱ、Ⅲ、Ⅳ期。
1. 3 判断标准 痫样放电的判断标准是动态脑电图中出现尖波、棘波、棘慢波和高幅尖慢综合波等。
1. 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痫样放电检出率对比 动态脑电图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 2 痫样放电跟清醒期、睡眠期关系 本研究中, 运用动态脑电图共检出痫样放电49例, 其中出现在睡眠期的为44例, 而出现在清醒期的仅有5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各睡眠周期中痫样放电的分布 本研究观察到, 痫样放电虽可发生在睡眠的各周期, 但主要集中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Ⅰ~Ⅱ期。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痫样放电发生率显著低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 4 痫样放电常见的发作形式和部位 在49例痫样放电中, 常见的发作形式为1.5~3.0 Hz/s高幅尖慢综合波和尖波, 其发作部位以双额颞区最为常见, 检出34例, 占69.39%。其余部位如颞区和额中央区, 也是痫样放电的多发区域。
3 讨论
癫痫是脑内神经元阵发性异常超同步化电活动导致短暂的神经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可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以及感觉、运动、行为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发作等。脑电图是临床上确诊癫痫最客观的检查方法, 但由于癫痫发作的随机性和短暂性, 常规脑电图对癫痫的检出率较低。动态脑电图的实质是延长了描记时间的脑电图, 可连续24 h或者更长时间的记录患者安静、活动和睡眠时的脑电图变化, 使阵发性发生的脑电图异常得以记录下来, 其痫样放电检出率大大超过了常规脑电图, 为临床确诊癫痫提供了重要依据。
由于患者睡眠时,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活动减少, 对皮质神经元抑制减弱, 使丘脑皮质的超同步化发放增强, 故痫样放电增多, 因此睡眠是痫样放电的重要诱发因素。动态脑电图具有自然睡眠诱发的优势, 能够在自发睡眠状态下进行描记, 接近正常生活的自然状态, 可如实的反映患者睡眠障碍、睡眠构成和夜间异常放电的发作情况, 同时使癫痫发作规律不受影响, 确保了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通过本次研究, 可以看出动态脑电图监测能够提高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率, 为诊断癫痫提供有力的依据, 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亚涛, 白宏英. 难治性癫痫治疗方法探讨. 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3):191-192.
[2] 高晓峰. 80例癫痫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诊断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