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假丝酵母菌为人体正常菌群, 在人体皮肤、肛门、口腔等均有分布, 同时白假丝酵母菌也是导致机体出现真菌感染的重要致病菌[1]。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利用, 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明显增加。
【摘要】 目的 分析255份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病历,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55份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 讨论患者一般资料、标本来源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 白假丝酵母菌来源依次为痰液、分泌物、尿液、粪便、血液及其他;抗菌药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氟胞嘧啶、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以老年患者居多, 其中痰液检出率较高, 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敏感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心医学论文发表,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抗菌药物,病历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se history of 255 patients with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case history of 255 cases with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 was analyzed. General information, specimen source and susceptibility testing result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The sources of candida albicans were sputum, secretion, urine, feces, blood, etc. Sensibility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to candida albicans were amphotericin, nystatin, flucytosine, ketoconazole, miconazole, fluconazole and itraconazole.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candida albicans are the elderly. The sputum detection rate is high and the sensibility of candida albicans to amphotericin is high. 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 Antibacterial agents; Case analysis
研究显示[2, 3], 目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呈明显增加趋势, 交叉耐药率也随之增加, 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分析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因、来源及药敏实验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255份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255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161例, 女94例, 年龄12~85岁, 平均年龄(64.37±4.61)岁, 其中60岁以上患者201例, 占总患者数的78.82%, 60岁以下患者54例, 占总患者数的21.18%, 住院时间17~32 d, 平均住院时间(24.63±4.25)d。按照基础疾病划分, 肺部疾病感染患者175例,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6例, 消化道疾病患者31例, 肿瘤患者24例, 其他疾病患者19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时间1周以上。
1. 2 方法 送检样本包括痰液、血液、粪便及尿液等, 将样本接种至培养基, 在37℃条件下孵育24 h, 观察菌落变化情况, 有菌落则用涂片染色并观察, 若无菌落孵育7 d后观察, 应用药敏实验板测定药敏实验。
2 结果
2. 1 白假丝酵母菌标本来源 白假丝酵母菌来源依次为痰液、分泌物、尿液、粪便、血液及其他。见表1。
表1 白假丝酵母菌标本来源(n, %)
来源 分离株数 构成比例
痰液 157 61.57
尿液 36 14.12
血液 6 2.35
粪便 12 4.71
分泌物 40 15.69
其他 4 1.57
2. 2 白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结果 抗菌药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氟胞嘧啶、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见表2。
表2 白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结果(%)
抗菌药物 敏感 中介 耐药
两性霉素 92.5 - 7.5
制霉菌素 85.1 - 14.9
氟胞嘧啶 82.6 - 17.4
酮康唑 63.7 11.3 25.0
氟康唑 38.6 18.5 42.9
伊曲康唑 23.8 7.1 69.1
咪康唑 42.1 13.2 44.7
3 讨论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 其发病同黏附素、芽管生成、胞外酸性蛋白酶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 白假丝酵母菌发病率现明显增加趋势, 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致死的重要因素[4]。白假丝酵母菌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 因其抵抗能力下降, 机体免疫力降低, 抗感染能力下降, 多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制剂, 增加了老年患者患病率, 同时侵入性操作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患者出现炎症, 增加了真菌入侵的几率, 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 增加了菌群感染的可能性[5-7]。白假丝酵母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主要包括:酶失活、药物作用靶酶改变、外排作用增强等, 导致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性增加, 同时增加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的交叉耐药性。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等多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 但因唑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 使多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8, 9]。 白假丝酵母菌由于耐药性增加, 使治疗难度随之增加,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种抗菌药物无效时, 应根据耐药性及时更换药物[10]。研究显示[11, 1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患者出现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临床应早诊断、早治疗,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实验室需要加强白假丝酵母菌培养鉴定, 开展耐药性监测,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显示, 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92.5%), 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85.1%)、氟胞嘧啶(82.6%)、酮康唑(63.7%)、咪康唑(42.1%)、氟康唑(38.6%)、伊曲康唑(23.8%)。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 这可能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有关。两性霉素为治疗白假丝酵母菌的重要药物, 但其具有较为严重的毒性反应, 但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白假丝酵母菌的重要药物。经调查的白假丝酵母菌病历中原发性疾病依次为肺部疾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疾病、肿瘤等。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 戴春来, 李玉梅.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并发侵袭性泌尿系统真菌感染五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6):636-637.
[2] 何泓, 濮德敏.宫腔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诊治1例.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6):460.
[3] 冯文莉, 王艳青, 杨静, 等.医院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8):1025-1028.
[4] 喻楠, 王乐, 尚元元, 等. 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2):118-121.
[5] 符新颖, 莫成锦, 李坪刚. 54株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及药敏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12, 12(8):979-983.
[6] Sardi JC, Duque C, Mariano FS, et al. Candida spp, in periodontal disease: a brief review. J Oral Sci, 2010, 52(2):177-185.
[7] 张文.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 2012, 33(16):2515-2516.
[8] 马耀梅, 朱颖军, 林婉君, 等.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及多耐药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5): 3620-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