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发表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分析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11 16:30 热度: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消化性溃疡的有效内科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内科治疗过程中采用口服埃索美拉唑镁钠肠溶片,能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大治愈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临床医学论文发表,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理即为胃蛋白酶及胃酸将十二指肠壁与胃壁进行了消化,使得粘膜组织出现了损伤。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速度虽然缓慢,但病程较长,而且难以得到彻底根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而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加,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且伴随着恶心、腹胀等并发症,甚至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因而采取有效的内科治疗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本实验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究了此类病症的有效内科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 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分布:20-75岁,平均年龄(43.5±6.8)岁。其中,53例为胃溃疡患者,36例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例为复合性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并经胃镜确诊检查, 14C检测阴性或阳性,无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病情、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叮嘱两组患者注意日常饮食规律,尽量少饮浓茶、可乐、浓咖啡等刺激性较强的饮料,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按时用餐。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避免其产生紧张、烦躁等消极情绪。医护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及作息习惯,少用甚至不用抗炎药,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进行诊治,每次服用150mg,一天两次。给予实验组患者埃索美拉唑镁钠肠溶片治疗,每日早晨服用20mg,一天一次。在服用埃索美拉唑镁钠肠溶片治疗的同时,还需填充由黄芪及白芨构成的中成药,每天冲服3次。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有腹胀、恶心的症状,可以临时口服吗丁啉;出现腹胀并伴有大肠干燥的患者则可以口服西沙必利,促进消化道的蠕动与吸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时间为 6-10周。

  1.3 疗效评定。根据内科学教材内有关胃镜检查标准,以及临床疗效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痊愈:患者的溃疡口完全愈合,所有溃疡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溃疡口基本上消失,不见溃疡,但存在一些明显的炎症;无效:患者的溃疡口无明显的变化,主要炎症没有消失,临床症状也未得到改善。

  总有效率=(痊愈的例数+有效的例数)÷组的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临床医学论文发表

  根据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实验组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复发状况: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在分别经过盐酸雷尼替丁及埃索美拉唑镁治疗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有10例患者再次出现溃疡症状,占总有效率的27.8% (10/36);实验组有2例再次出现溃疡症状,占总有效率的4.3%(2/47)。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含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这两类,为一种广泛的分散性消化道疾病。此种病症发病缓慢,难以有效根治,且复发率高,因而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统一规范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组和药物,因而经常发生混乱治疗的现象。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已经确定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主要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因此,临床上已将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治疗方向,目前,口服质子泵抑制剂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此种方法能将幽门螺杆菌进行有效根除,充分减少了患者溃疡的复发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产生。埃索美拉唑镁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患者胃部酸性物质的分泌,控制胃腺壁细胞,进而迅速抑制胃酸的产生,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除此之外,埃索美拉唑镁还能增大胃粘膜中的血液流量,从而加大胃部溃疡的治愈率。而盐酸雷尼替丁虽然同样能抑制胃部分泌的蛋白酶,但其具有较大的反弹性,倘若停药一段时期,还会再次复发溃疡,因而采用盐酸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内科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3]。

  本实验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给予盐酸雷尼替丁治疗及埃索美拉唑镁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镁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盐酸雷尼替丁,复发率也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表明埃索美拉唑镁能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大治愈的概率,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星.8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06):108-120

  [2] 冯小宝.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2,6(27):206-207

文章标题:临床医学论文发表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36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