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多见,严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本病。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
【摘 要】 目的:分析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经过、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16/29),其次为心动过速,其他为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痊愈26例(26/29),死亡3例。结论:中西医结合,静脉多路径给药治疗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中级职称论文怎么写,休克,静脉多路径,参附注射液,心律失常,电复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49~87岁;发病时间15min~3h。符合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原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1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病变5例,双支病变2例,单支病变9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房颤动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房纤颤突发心室颤动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死亡3例,全部为女性,年龄72~87岁。死亡原因: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右室心肌梗死并III房室传导阻滞1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交感风暴1例,冠心病3支病变1例。
1.2 诊断指标 有明确的心脏病史;收缩压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80mmHg,低血压持续时间>0.5h以上;意识异常;尿量<30ml或无尿。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紧急处理 全部患者均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动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管检测尿量。呕吐时肌注溴米那普鲁卡因4ml,胸痛时吗啡 50~100mg皮下注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用5%氯化钠100ml加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
1.3.2 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全部患者中用第一路静脉通道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ml滴注结束后,5%葡萄糖500ml加参附注射液100mg滴注,持续低血压状态继续用5%葡萄糖或氯化钠静脉滴注,直至血压回升或自行排出尿液后停止;非心律失常导致的休克,则加另一路静脉通道5%葡萄糖250ml加多巴胺 250mg,20~40滴/min滴注。
1.3.3 治疗原发病 3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10例急性心肌梗死在尿激酶150u加100ml0.9%氯化钠100ml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后,休克抢救成功。1例87岁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右室心肌梗死并III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不同意介入治疗死亡。3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房颤动非同步160焦电复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先后用ATP 20mg、胺碘酮150mg后血压降至40/0mmHg;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房纤颤停用β受体阻滞剂突发心室颤动非同步250焦电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抢救成功。
2 典型病例
男,72岁,农民。活动后胸痛半年,突然胸痛加重伴全身大汗1h,于2010年9月11日入院。半年来于上坡或快步行走时胸骨后憋闷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曾口服地奥心血康、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异山梨酯,胸痛不时发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后消失。1h前午睡中突然胸骨剧痛,自服上述药物无效,呕吐2次,系胃内容物,全身出汗,被送到当地卫生院,心电图检查II、III、aVF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3~4mm,V1-V5导联ST段水平性压低2~4mm,按右室梗死于5%葡萄糖250ml加入硝酸甘油 10mg静脉滴注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5.4摄氏度,脉搏7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5/20mmHg,表情淡漠,全身冷汗,四肢发凉,口唇发绀,喉中痰鸣,立即吸氧,建立3路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静脉推注吗啡5mg,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口服,尿激酶150万u加100ml0.9%氯化钠100ml30min内滴注完毕。第一路静脉通道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500ml,60~80滴/min滴注结束后,5%葡萄糖500ml加参附注射液100mg 60~80滴/min滴注。另一路静脉通道5%葡萄糖250ml加多巴胺250mg 20~40滴/min滴注。溶栓30min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4~40次/min,血压40/0 mmHg,静脉注射阿托品5mg,1h内血压波动在90~50/0~30mmHg,3h后血压95/40 mmHg,4h总液体量进入3800ml后,第一次排尿300ml,后持续用参附注射液100mg、多巴胺等加入葡萄糖和氯化钠静滴维持6d。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95%,植入3.5x33mm支架,痊愈出院。
3 讨 论
心源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心源性休克抢救中,应重视病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在有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优于溶栓治疗[1-2]。但限于条件和技术,基层多数医院尚未开展,医疗设备良好的农村也有许多患者不愿意行介入治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效,还应提倡。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紧急时非同步电复律有效,当急救电复律设备没有同步功能时,不应坐等而丧失抢救机会。此时心电图系宽QRS波又极不规则,且多数患者烦躁,即使选择同步电复律仪器也难以准确识别。
参附注射液由人参和附子两味中药提取物混合而成,具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甙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流量。附子有强心、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抗休克作用。两药物合用不受缺氧、离子紊乱因素的影响[3],与其他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有协同升压作用。基层医院没有输液泵,多巴胺加入输液中也能起到治疗作用。多通路输液可迅速补充血容量,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文因入组例数少,仅反映心源性休克的一部分的治疗结果,大量液体输入一般只适用右室梗死性休克。中药参与心源性休克的救治没有设立对照组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霍勇,王伟民,高炜.介入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 危小军,廖伟,钟一鸣,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24例[J].新医学,2007,38(6):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