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65岁以上的男性中,其发病率已高于肺癌[1];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均呈升高的趋势。近年来随着MR普及使用,尤其是MR功能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快速发展,MRI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表现,探讨DWI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列腺癌(Pca)及20例前列腺增生(BHP)的MR征象,全部患者行DWI及DCE检查,分析病例的DWI及ADC图像,测量Pca及BHP的ADC值。DCE共采集36次图像,分析Pca及BHP的时间-强度曲线变化规律。结果前列腺癌于DWI(b=800)图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侵犯的精囊膀胱及骨、淋巴结转移在DWI(b=800)也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腺增生的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灶的DCE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峰值出现后强化度快速减低(快进快出),病灶范围显示直观、清晰;前列腺增生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快进慢出)。结论DWI、ADC值的量化指标及DEC图像表现的时间-强度曲线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且可以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转移情况,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的分期评估。
[关键词]核心期刊,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6例,同时选择术后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2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56~85岁,中位年龄73岁。前列腺癌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储留、血尿症状5例,骨痛8例,患者无泌尿系症状8例,因体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行MR检查8例。前列腺增生均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1.2方法
全部患者使用西门子AVATO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MRI)、标准腹部线圈进行检查。DWI应用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成像(EPI),参数为(TR3700ms,TE80ms,FOV260mm,矩阵256×256,层厚3.6mm,层距0.3mm);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0与800s/mm2;同时自动生产ADC图,每个病例各取3个兴趣区测量ADC值,计算同大小的3处兴趣区ADC值的平均值。
DCE共36次成像,采集时间9s/次,采集参数(TR4.8ms,TE1.7ms,FOV260mm,矩阵256×256,层厚3.6mm,层距0.3mm);造影剂使用钆喷酸葡胺,使用量0.2mL/kg,高压注射器3.0mL/s团注。第一次扫描后开始注射造影剂,每个病灶选用三个感兴趣区,使用均值曲线软件直观显示病灶的时间-强化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分别记录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ADC平均值,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然后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记录的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动态增强中开始强化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强化开始下降时间的平均数值,运用Excel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分析,α=0.05,F>Fcrit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例前列腺癌中12例前列腺增大,4例无明确增大;10例位于外周带(图1),2例局限于中央腺体;4例呈弥漫性分布,跨越中央腺体及外周带并侵犯膀胱及精囊腺(图2);5例仅侵犯精囊腺,6例淋巴结转移,8例骨盆骨转移。按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标准,16例前列腺癌中T2期2例,T3期5例,T4期9例。前列腺增生均以腺体增生为主。
DWI、ADC图像表现及ADC值:16例前列腺癌灶于DWI(b=800)相对周围前列腺组织呈明显高信号,ADC呈明显低信号;受侵犯的精囊、膀胱及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在DWI(b=800)也呈明显高信号,ADC呈低信号为主。由于DWI及ADC信噪比较差,结节性病灶范围显示尚清晰,弥漫性癌灶范围显示欠清晰。20例前列腺增生DWI(b=800)呈不均匀稍高信号或稍低信号,基质增生结节呈稍低信号;ADC呈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感兴趣区的测量、对比,癌灶与前列腺增生的平均ADC值分别约(0.75±0.12)×10-3mm2/s、(1.32±0.11)×10-3mm2/s,两者分析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3.132,P均<0.05)。前列腺癌的ADC值明显小于前列腺增生的ADC值。
DCE-MRI表现:癌灶的早期明显强化,峰值出现后强化度快速减低(快进快出);外周带结节性癌灶呈早期均匀强化,强化后边界清晰,弥漫性癌灶出现坏死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前列腺增生早期不均匀强化,强化度呈进行性增高,强化持续时间长(快进慢出)。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动态增强的开始强化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强化开始下降时间的平均数值分别运用Excel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分析,α=0.05,结果见表1,开始强化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的FFcrit,表明均值间的差异是显著的,检验的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因此前列腺动态增强强化中,强化开始下降的时间对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的分别各组均值不能认为所检验的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对应的前列腺癌各组均值、前列腺增生各组均值并无统计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