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教学改革完成后在每年12月底对参与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与评价。调查内容为对本教学改革方法的看法、兴趣、适应情况,参与方式、个人收获等。本文选自《现代诊断与治疗》。《现代诊断与治疗》为国家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64页,逢单月出版,国内刊号cn36-1160/R,国际刊号ISSN1001-8174,邮发代号为44-60,国外代号BM137。由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南昌分会主管,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
关键词:教育方法,现代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教师以《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分类教学法为基础,即从临床最有效、安全治愈疾病的方法入手,将儿科疾病分为第一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第二类中医药治疗为主、第三类现代医学治疗为主、第四类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4类,选择第一类疾病中的某一个病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阶段完成教学改革。本课程开设在大四年级,分三阶段进行: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由高级、中级、初级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由年青教师、研究生担任。(1)第一阶段:由教师选择有中西医结合代表性的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阶段。一般在正式讲课前4周,2007级学生采用班级学号自然分组方式,每个自然班分为4组,平均分配人数,各小组自行选出组长;2008级学生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拟题:将疾病分为中西医概述和病因病机、中西医辨证与辨病(含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进行4个方面的内容,每组一个主题内容进行资料查阅,完成相关报告。(2)第二阶段:学生自学与相互讨论阶段。正式讲课前2周,由各组组长组织同学在一起,把第一阶段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交流并讨论,求同存异,拟定本组交流内容和主讲人,完成PPT初稿。(3)第三阶段: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问题交流阶段。正式教课前1周左右。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在一起,对各组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和交流,根据学生完成的汇报资料和PPT,进行启发式修改和指导,并找时间组织学生试讲,期间应多鼓励,少批评。课堂教学阶段本阶段指导老师由主讲教师或高年资教师担任。(1)各组代表根据准备阶段完成的资料,推荐一人在课堂上公开、正式用PPT形式交流本组所负责的内容,接受同学的提问并解答。(2)指导老师根据各组的总结报告、PPT、课堂讲课发挥内容进行评分。其中课堂发挥占成绩的50%,PPT占30%,讲稿占20%。(3)指导老师对各组的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和点评,并就疾病内容进行重点点评和讲解,解析学生的疑问和难点,指出各组优点与特色、不足的共性问题和存在问题。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应用的四种分类教学法2012年获本院教学成果奖,其源于临床,创新性用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配合多元化教学法改革的实施,使学生充分了解临床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而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医生[3],培养学生独立辨证与辨病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多元化教学法,提高查阅资料和应用能力、临床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掌握实用技能,为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和更好服务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研究有效问卷率达96.1%,结果显示:(1)学生对教学改革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良好的认可度与期待值,说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在小组合作形式、自己所起作用和能力发挥方面自由组合团队与自然分组组合团队有显著差异,2008级学生明显优于2007级学生,说明学生分组形式在多元化教学法改革中的重要性;(3)2008级学生比2007级更赞同多元化教学法改革,且认为教学改革很有必要,证实了本次教学改革的成功;(4)在多元化与自主学习方式感兴趣程度上和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方面,2007级和2008级学生无差异。2008级学生以自由组合为小组团队,组合属于主动性,学生在团队中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好,能较好发挥个人能力;而2007级学生以学号自然组合为小组团队,组合属于被动性,缺乏积极性,在团队沟通、协调、合作上欠佳,比较懒散;故2008级学生比2007级学生更喜欢、更认可这种小组合作形式和自己在小组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肯定小组团队的组合形式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元化教学法及发挥自己作用最大化的关键因素。提示今后实施多元化教学法时,在教学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自由组合团队方式,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个人所起作用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