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50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1周后康复治疗。2月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50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论文,偏瘫论文,早期康复论文
脑梗死是造成患者致残的常见疾病。现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发病后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康复组)的疗效,与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同类疾病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分析,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医学意义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入选病例全部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所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患者无明显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在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8即可进行。康复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发病年龄平均为(57±8)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发病年龄平均为(54±7)岁。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医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定分为轻、中、重3级[1]。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病以及既往史等各项积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论文。
1.2方法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其中对照组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康复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具体训练内容分如下4步骤进行。第1阶段:康复训练以被动运动为主,内容有正确肢体位置的摆放,以功能位为主;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由小至大,循序渐进,以达到完全曲屈、伸直,活动不少于10次。健侧肢体嘱其自行在床上做同样的活动;病情轻、中度者可指导其做患侧肢体的随意小范围运动,并逐渐加强活动范围、增加运动次数,上、下午各做1次翻身和坐起训练,保持坐位及平衡训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自行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活动的训练。此阶段的训练目标是使患者能够达到床上移动,并能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第2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予电针及其它电刺激以提高肌力。训练的重点以语言训练及患者的站立和步行训练为主,每日一次,包括有坐位耐力训练,起立训练(5~10)次,站立平衡训练10分钟,步行训练20min,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此期可借助肢体矫形器、四肢拐杖、助行器等,以便促进患者步行,防止畸形,为尽早使患者生活自理创造条件,此期一般需要(2~3)周。第3阶段:训练以走出室外为主,包括有上、下楼梯训练,走出到户外活动,每日1次,每次训练不少于30分钟,此阶段需(2~3)周。第4阶段:此期重点以适应家中环境,并以家中条件为限,协助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训练,有针对性地就遗有的语言或/和肢体障碍进行强化训练,需(2~4)周论文。
1.3康复评定及资料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及2月后均采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医学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3]。首次及再次评定有同一医师完成。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论文。
2.结果
脑梗死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积分比较分别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知,康复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Be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2月后这两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与康复组比较,对照组改善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论文。
3.讨论
影响脑梗死预后和康复的主要因素:[4]
3.1不利因素①发病至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较长;②病灶较大;③以前发生过脑血管意外;④年龄较大;⑤严重的持续性弛缓性偏瘫;⑥严重的感觉障碍或失认证;⑦二便失禁;⑧完全性失语;⑨严重认知障碍或失认知;⑩抑郁症状明显;?輥?輯?訛以往有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心脏病;?輥?輰?訛缺乏家庭支持论文。
3.2有利因素①发病至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较短;②病灶较小;③年轻;④轻偏瘫或纯运动性偏瘫;⑤无感觉障碍或失认症;⑥反射迅速恢复;⑦随意运动有所恢复;⑧能控制小便;⑨无言语困难;⑩无明显复发性疾病;?輥?輯?訛无抑郁症状;?輥?輰?訛家庭支持。
在药物冶疗的基础上,加上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疗法将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在早期,肢体的正确姿式的摆放可防止肢体肌肉痉挛,肢体关节活动可防止关节僵直,电刺激及肌肉主动收缩训练将有效地防止肌肉的萎缩,这些将为以后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运动疗法可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在反复活动中肌力可得到改善,协调性也得到训练。肌肉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本体运动及皮肤感觉的冲动,从而有可能帮助患者最有效地发挥易化作用,最终获得最大的康复效果。脑梗死患者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可建立起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处于受抑制的高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侧的功能。本研究说明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降低致残率,改善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35-537.
2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和评定[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
3王茂昆.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6
4郑雪梅,8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医药研究杂志,2003年总第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