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根据我们的经验,垂直褥式逢合法可适用于下列手术:①切口相对深大,例如肌肉活检取材术、表皮囊肿、脂肪瘤、腱鞘囊肿等;②表皮菲薄,真皮韧性大,和/或皮下脂肪少的部位,如眼睑、阴茎、包皮、阴囊、乳突下、耳垂后、颈前及手足背部等处的手术切口;③关节部位,如膝、踝、肘、腕、指趾关节和腋下等的手术切口;④皮下脂肪丰富的部位,如臀部、腹部和女性乳房等部位。本文选自《诊断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是以诊断病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讨论正在接受训练的病理医师和普通外科病理医师日常遇到的常见诊断问题,并能满足特殊专业对不常见的疾病的诊断要求。重点集中在经常遇到的诊断难题和陷阱,并附加最新文献。还着力探讨病理学诊断与临床结果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垂直褥式缝合,诊断病理学杂志
1垂直褥式逢合法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①较短的切口,仅用垂直褥式缝合即可,大多数切口除应用垂直褥式缝合之外,还应使用间断缝合法,使轻度外翻的创缘向一起靠拢,才能达到创缘更好地对合,及减少切口渗血的目的。②垂直褥式逢合法的要点,一是入针要深,最好是在一侧入针后,穿过全部或部分切口底部的组织,再从对侧相应部位穿出,进针和出针距创缘的距离要适当加大,这样能使束于缝线内的组织有较大的量,使创缘两侧和底部充分靠拢在一起,以闭合死腔,并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且又不至于压榨束于缝线内的组织和皮肤因绞窄而缺血坏死;二是回穿时入针和出针距创缘的距离,两侧要大致相等,一般以1.5mm左右为宜,太靠近创缘易被缝线拉穿创缘;距创缘太远,缝合后会形成明显的嵴状外翻。创缘每侧进针和出针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距离太近系结时缝线容易拉断。③多数切口,首先从切口最深的中央部位缝合,然后缝合两侧,对于切口较长,且皮表有弧度的部位,如前臂两侧、小腿腓肠肌等部位,直接结扎中央部位,易致中央部位形成明显的凹陷,而影响术后美观;此时,可以先将中央垂直褥式缝合的缝线穿好而不系结,待两侧的缝线系结后,最后系结中央的缝线。这样可以利用两侧缝线系结过程中促使切口内的组织向中央积压、移位的作用,以适当垫高切口中央表皮的高度,减轻切口中央部位的凹陷程度。④垂直褥式缝合完毕后,要及时检查是否有死腔残留,先用一块纱布轻盖在切口上方,以防挤出的血液溅到术者的脸上或身上,然后挤压切口的两侧或从切口的一端推挤至另一端,观察是否有血液或血凝块溢出。如果在垂直褥式缝合后并进行了间断缝合,仍担心有死腔形成,此时的检查方法宜用小号皮肤镊当作探针,缓慢插进切口,使切口有小的裂隙形成,以便切口内的液体流出,同时挤压切口,以观察有无血液或血凝块溢出,若无溢出说明缝合效果良好,若仅有少量溢出,说明死腔封闭效果较好,已无明显出血,则不需特别处理,缝合即可结束;若有较多血液或血凝块溢出,则需要增补褥式缝合,必要时应拆开原先缝线,进行重新缝合。⑤根据切口类型,选用不同的缝合针线。对菲薄、柔软的皮肤用小针细线,对肥厚、坚韧的皮肤用大针粗线,必要时采用双线缝合。⑥垂直褥式缝合的间距不宜过密,间距应根据切口的深度和长度而改变,深而短的切口间距适当减小,浅而长的切口间距适当增大。对于切口较长,且出血明显的切口,也可用垂直褥式缝合法间隔较大距离先缝合数针,以达到对位表皮和止血的作用,然后再间断缝合。⑦拆线方法,我们的方法是,根据传统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拆线时间的基础上,提前(1~4)天拆除垂直褥式缝线,然后拆除间断缝线。理由是,垂直褥式缝线因为缝线拉得紧,对皮表压迫重,容易引起缝线反应,加之真皮层的修复愈合比表皮速度快,拆除褥式缝线后表皮仍有间断缝线牵拉,而不至于使切口开裂,待表皮充分愈合后,拆除剩余缝线,既保证了切口的良好愈合,又减少了缝线反应。
2效果
近10年来,笔者采用垂直褥式缝合的病例达2460例,再没有发生过因切口内血凝块形成而延期愈合的现象。由于表皮对合状况的改善,也没再发生过因表皮对合不良,在缝线拆除后切口裂开的现象。总之,垂直褥式缝合法主要是为了加强有明显张力皮肤的外翻,以及关闭因深层组织缺损而形成的死腔,适用于深大的切口和皮肤菲薄的切口,以及特殊部位的切口,该缝合法的合理应用确实可以改善切口的愈合效果。垂直褥式缝合是一种瘢痕线上有明显张力的绞窄缝合,因能够产生瘢痕而极少用于面部。其它减小张力的方法,如使深部组织紧密靠拢的埋藏缝合,可用于面部切口的关闭。但根据我们的经验,眼裂周围部位皮肤修复能力很强,即使使用垂直褥式缝合也不易形成瘢痕,所以,眼裂周围部位可以使用垂直褥式缝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