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24 16:21 热度:

  【摘 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概括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 批判唯心史观,经过长期艰巨的科学研究完成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 本主义的影响,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文章通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探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历程。

  【关键词】哲学论文,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

  一、马克思之前人们看待历史的观念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是用唯心史观看待历史的,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列宁认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之前,所有思想家的观点 都是唯心的。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 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 用。

  唯心史观有着种种表现,大体可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史观。 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是: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 系,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无视物质生产活动,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 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

  二、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

  (一)唯物史观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1. 《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是创立唯物史观的开始

  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入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明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 理。这在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马克思自觉地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了起来,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了针对“原本”的批 判,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了对市民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形成了探索和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朝着发展历史一般 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次,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手稿》中的异化劳 动理论由于深刻的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这就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此外,《手稿》通过 异化劳动理论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为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奠定了基础;还分析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 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根源,深化了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

  2. 《神圣家族》中对唯心史观的批判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创立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首先揭露了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针对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马克思认为思辨唯 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即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创造者,而客观具体事物只是 一般这个独立存在的本质的简单存在形式。接下来,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针对鲍威尔等人把历史的发展 归结为 “自我意识”的唯心史观,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观念决定历史,而是物质生产决定历史。最后,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鲍威尔等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英雄反对群众,精神反对物质的历史。针对这种唯心史观,马克思不仅强调了物质利益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特 别强调了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指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这是唯物史创立过程中的一次意义 重大的发展。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 的说明了人的社会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的关系,进而阐明了时间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在《提纲》中,马克思揭露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指出旧唯物主义既无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更看不到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所以旧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者一样,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看作是精神的作用,而不是客观的社会实践,从而在 看待历史的问题上是唯心的。科学实践观的提出,为马克思全面创立和阐发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历史观找到了正确的立足点,因此,恩格斯将《提纲》称为“历史唯 物主义的起源”。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阐发

  《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指出费尔巴哈除了知道人们之间被理想化了的感情关系之外,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社会关 系。并强调指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才是自己考察历史的出发点,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就需要衣、食、住及其它东西,因此物质生活本身是第一个 历史活动,并由此阐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接下来,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他们指出,人类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 分工,分工不仅使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三者彼此之间的矛盾成为现实,而且导致了对人的强制行束缚。并指出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 式。通过对分工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说明了生产活动与分工的相互关系,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其他社会活动形式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 式,并造成阶级对立。正是在分工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的发展规律,并由此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 运动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着能动的反作用。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市民社会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至此,形 成了完整的关于社会形态的学说,唯物史观初步形式。

  (三)唯物史观的具体阐述

  1.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公开的阐述

  马克思将自己行将创立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完全建立在辨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确立了这种崭新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客观的、运动变 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则,不仅是本质的理解社会历史本质的前提,也是一切具体学科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前 提。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花了大量的篇幅精确的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并以此取代了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分析,使唯物史观的表述更为精确与科学。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 观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

  2. 《共产党宣言》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解答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趋势这一时代课题。 他们指出,由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辩证法,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历史必然性,因此都具有暂时的性质,其根源就在于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还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的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资本主义自身的客观经济规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他们把唯物史观的理论 运用到革命的实践当中,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唯物史观的表述更为系统和精辟。

  参考文献

  [1] 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文章标题:哲学论文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zhexue/2393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