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范文基于海德格尔建筑哲学思想的初探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3-10-09 15:23 热度:

  [摘要]海德格尔的思想是以现象学作为研究途径的存在论科学哲学,具有明显的人文价值的倾向和很强的现实性。他的思想深入了各个领域:对于哲学工作,它启发了很多新的研究思考方向;对于科学技术,海德格尔思想对技术异化的辩证批判,具有深刻性、前瞻性和可实践性;对于建筑学,他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建筑,尤其是将现象学引入到建筑学领域,更新和拓展了人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海德格尔,现象学,科学技术,建筑哲学思想

  1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的概述

  对于海德格尔的最初了解来自于他对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的栖居”的重新阐释,以及由此引出的关于现象学、存在论、对于“世界-居住-建筑”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相关论述。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是以现象学作为研究途径的存在论科学哲学,不同于胡塞尔,他并不把现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认为,现象学“不是诸科学中的一门哲学学科,也不是对其它学科而言的前科学。一般地说,‘现象学’术语是对科学的哲学的称呼。”对于传统的科学哲学而言,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或者说是一种新的哲学思考方式,一种另类的科学哲学。对于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德格尔与所处的时代下传统的、理性为主导的传统哲学思维相对立,对于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潜在危险性、社会危机等副作用深感忧虑,并且预见了科技急速发展所携带的技术异化,因此海德格尔对于科技的思考目的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存。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它的明显的人文价值的倾向和很强的现实性。现象学、生存论是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内在的逻辑主线,“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课题。

  2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

  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1976年),是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少时在教会学校读书,十七岁时由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开启了对于存在意义的这一问题的兴趣。自此开始研究19世纪末期哲学家布伦坦诺的哲学,并在就读于弗莱堡大学期间,研读神学、哲学。之后他作为现象学创始人E.胡塞尔的助教在弗莱堡大学执教。1927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存在与时间》,开启了胡塞尔现象学时期之后现代现象学的又一时期——存在论现象学时期,奠定了海德格尔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以及他在二十世纪哲学中的地位。1928年,胡塞尔退休,在其推荐下,海德格尔回到弗莱堡大学接任哲学讲座教授。1933年弗莱堡大学校长以辞职反对纳粹的政策,海德格尔经选举继任校长。1934年辞去校长职务。战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年恢复正常讲课。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受现代现象学学派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现象学诞生于近代欧洲文明发展中的理性危机之中,胡塞尔采取了一种不借助任何科学或现有结构性的哲学体系的纯粹的“描述性”的方法,来同时展现思想意识的表象和内涵。在“按照意识现象所呈现的事实来描述本身”这一基本精神上,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二者是相同的,但是海德格尔重建了一种存在论,把现象学作为一条有效途径,而非独立的一门科学,他认为现象学是“对科学的哲学的称呼”,科学的哲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在于为具体的知识部门提供基础,而是要切近哲学思考本身。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以《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后期从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看到人有日渐物化而丧失自身的危险,这使他不再专注于存在的分析,去寻找一种所谓达到“在的澄明”的途径。

  3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海德格尔称他的哲学是存在论,他研究的是存在问题。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论的现象学存在论,与传统存在论的关注点不同,不是关于存在者本身,而是存在者的存在。而事物的现象就只是外在的偶或现实或尚未实现的潜能,相对于“存在”而言只处于从属地位。在他看来,事物的“存在”具有专属于它们自身的特点,而并不需要最终依赖一个最终的存在根据。各个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可能性。这里的可能性可以理解为不确定性、相对性。当我们说事物“存在”,就是说它这样“存在”并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它完全可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存在”就是可能存在,而不是确定的存在。事物可以既“是”又“是”(这正是为巴门尼德所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这是海德格尔存在论与他之前的传统存在论的根本区别。

  在《存在与时间》一开始,海德格尔就对传统式的的存在问题提出了控诉:传统认识论中建立的关于存在的本体论的研究和认识,自始至终把存在和存在者混淆了,忽视了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存在论差异,他们用认识存在者的方式去认识和把握存在,并遗忘了存在真正是什么,以致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对真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总是围绕着传统“符合论”来审查命题的真伪。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做法不能切中真理的本质,摆脱不了形而上学的影子。世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不是个别的存在事物,而是时间性的关系性网络。他把世界的显现称为世界的世界性,它只有在与此有的联系之中,才能被理解。

  后期海德格尔的“存在之真理”是通过对诗和艺术的思考而展开的,继而又落实到对技术的本质的沉思。

  4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

  在国内,最早地关注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思想的并不是哲学界,而是建筑界。他关于建筑的哲学思考是在1951年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的演讲——“建·居·思”传达出来。

  海德格尔认为建造的本质是“定居”,是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他说,“建造不只是获得定居的手段与途径,建造本身已经是定居。谁向我们道出此点呢?究竟谁给我们一个尺度,让我们去测度定居和建造的本质呢?”他认为建造即定居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重要思想常常被人遗忘,而对建造只片面理解为制造修建。倾听语言寂静的、原初的呼唤,把被掩蔽、被遗忘的事物之“是”的本质重新唤醒,这是海德格尔运思的基本思路。定居有保护之意,“真正的保护是某种积极的事情,它发生在我们事先保留某物的本质的时候,在我们特别地把某物隐回到它的本质之中的时候。一当我们考虑到,人的存在基于定居,且是作为终有一死者逗留在大地上,……但‘在大地上’就意味着‘在天空下’。两者一道意指‘在神面前持留’,并且包含着一种‘进入人的并存的归属’。从一种原始的统一性而来,天、地、神、人‘四方’归于一体。”这一共同体一旦形成就具有天、地、神、人四要素。其中天与地说明了具体环境中的空间与时间限定,人作为此在是以其行动连接这些限定的汇集点,也是存在意义的寄居处,但因其活动性和生命的寿命限制而注定是短暂的、相对的,神象征着存在发生的刹那,将存在意义注入到人的这一富有灵性的终极现象,也象征着短暂的具体存在所升华出的永恒意义。

  对建筑的思考是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的后期,从诗歌、语言的角度去阐释的。“语言在其本质深处并不是一个有机体的吐白,也不是一个生物的表述。因此语言绝不能从字形性质方面来适合其本质地加以思维,也许连从意义性质方面都不能适合其本质地加以思维。语言是存在本身的又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海德格尔后期思想利用对词源学的考证,揭开现代词汇的表层现象,从本质上挖掘词汇暗含之意。比如他对“技术”的词源的考证——“技术”与“生产”同义,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让某物作为此物或彼物进入在场者中显现出来。也就是说,“生产”或“技术”的本质是“让显现”。海德格尔曾以“桥”来解释“物”的概念,他说,“桥梁以自己的方式使大地和天空、神圣者和短暂者聚集于它自身”、“聚集或集合,在我们语言的古代词语中称之为‘物’”作为所在,提供了场所的物,我们叫做建筑。桥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聚集,即让四重整体具有场地,构成地点、道路,并由地点开放出空间。“空间”从词源上来讲,是为定居和宿营而清理空出的地方。其本质是被设置的东西,被释放到其边界中的东西。在建筑物即作为地点的物的本质中包含着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是从地点,而不是从空无中获得其存在的。

  海德格尔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建筑,并将现象学一如建筑理论研究,推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人与建筑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建筑学的未来如何避免技术的异化,如何把建造、技术纳入人的定居之中,使人与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最后以当代著名的西德哲学家皮普纳对海德格尔的思想的评价作为文章的完结:“20世纪的哲学家中没有一人就其哲学提问的深刻性而言能同海德格尔相比,也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使哲学如此形象地展现眼前,我们也未发现有另一个人对欧洲哲学的可疑性有着如此深刻的意识,即现时代是一个思想的终结与过渡的时代,它所提出的问题远远多于它对问题的回答。”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编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

  [3]高亮华.论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4).

  [4]海德格尔.建·居·思[J].陈伯冲译.建筑师,1995(47):84.

文章标题:哲学论文范文基于海德格尔建筑哲学思想的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zhexue/1901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