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艺术论文哲学方向职称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3-04-16 09:30 热度: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本文是选自核心级文学期刊《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职称论文范文:简述儒家仁爱思想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联系。

  摘要:“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儒家,仁爱,思想道德,素质

  1仁爱的内涵

  在儒家思想中“仁爱”的涵义是复杂的,孔子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1.1仁爱的核心——“爱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仁,亲也。从仁”。可见,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爱。在《论语·颜渊》中记载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认为爱人为仁,这里的“人”,不是指特定阶级或者某个部分的人,而是指与动物相对的所有的人,孔子对所有人都抱有仁爱之心,即使是奴隶也不例外。“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养马者的地位极其低贱,但即使这样,马厩着火了,孔子首先关心的还是“伤人乎”。孔子在强调“泛爱众”的同时也提出了要爱“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的人。

  1.2仁爱的根本——“孝悌”。孔子认为爱人要有先后秩序,首先是要爱最亲的人,即所谓“孝悌”乃仁之根本——尊亲、敬长。“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属于天然情感的孝悌是仁爱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只有将这个根基树立好,才会有仁爱这颗繁茂的参天大树。但孝道本身也是复杂的,人只有在长期人生实践中,逐步地由较低层次的孝达到最高层次的孝,这才是最完满的孝道。“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子女对父母最低层次的孝。子女对于父母不只是赡养,更要“敬爱而致恭”,要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尊敬之情,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安亲”,子女在父母在世时立身行事,不处危险之所,不为不义之行,以免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

  1.3仁爱的方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成功就先使他人成功,自己的成功也就帮助了别人的成功,这就是“忠”;同时要做到“恕”,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在处理人伦关系中,儒家实质是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这样人与人的关系就转变为我与人的关系。在孔子的“仁”学中,“人”是静止被动的,促使人我关系运动起来的就是“我”,人我关系中的内在矛盾与主要矛盾就是人与我,而“我”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仁”就潜藏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我们自己下定决心去追求,去挖掘,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2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

  当代大学生处于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国内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国外思潮的影响,经受着多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坚持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不和谐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对他人缺乏“仁爱”之心。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仁爱”之心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漠不关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论是年老残疾之人,还是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缺乏必要的关心和仁爱。不仅如此,还希望自己成为中心,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要围着自己转。二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导致不分好坏的“仁爱”,即使是对作恶多端,品行不良的人也施以仁爱和包庇。

  2.2对自己缺乏“求诸己”之要求。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80后”群体,他们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崇尚自由与平等,追求自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首先寻找他人或外界因素,很少有大学生会反省自身的问题,更谈不上“求诸己”。大学生都会说出经典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但实际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三省”。

  3利用仁爱思想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途径

  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中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儒家的“仁爱”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3.1以“爱人”为核心,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爱人”是仁爱思想中的核心观点,孔子提倡爱一切人,爱品行端正和值得爱的所有人,只有将爱人放在首位,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点与我们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妥善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仁爱精神主张爱他人,这种精神也包括在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里。为人民服务,是爱人在另一种意义上的诠释和升华,要求个体将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将仁爱精神升华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从而有效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3.2以“孝悌”为根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孝悌思想是我们当今社会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中,家庭是最基本的单元,在家庭内部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是依靠孝悌的支撑表达出子女源于血缘亲情对父母的天然情感。国家就是在家庭结构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扩大了的家”,良好家庭环境的建立是创立我国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爱护幼辈,并推广到社会,形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宽广胸怀。用自己的“爱心”影响周围的人,使社会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的社会。

  3.3以“忠恕”为方法,健全完善自身的人格。“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导我们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在对大学生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外部教育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因素影响。在处人与事中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意愿强加于人。当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时,多从自身考虑原因。只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内省”与“克己”,当代大学生才有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实现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焦国.中国伦理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2]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3年

  《中国文学研究》创刊于1985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它由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国内外影响较大。本刊是研究中国文学方面的学术刊物,主要由学术争鸣、文艺理论天地、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研究生论坛、新书评介七大版块的内容构成,适合专业研究人士和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

文章标题:文史艺术论文哲学方向职称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zhexue/168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