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闽南语歌曲演唱是一种音乐、语言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态,是华夏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的歌种;在闽南语歌曲演唱中,始终贯穿着人文情节与演唱者所诠释的内在美;歌曲演唱的美学范畴有语言美;音乐美;及演唱者所体现的声腔美。
关键词:台湾闽南歌曲演唱;语言美;音乐美;声腔美;
台湾闽南语歌曲,别称乡土歌曲,此歌种源于民间歌谣,脱胎于民间歌谣,其形成发展到现在虽仅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其老祖宗—民歌却是源远流长千百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台湾的闽南语歌曲在祖国大陆的闽南地区开始流行起来,由于闽南语歌曲其通俗易懂,好听好唱,又用闽南方言演唱,因此受到老百姓的喜欢。闽南语歌曲作为民族音乐百花园中之一乐种。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的话语,琅琅上口的音调,被人们称之是老百姓自己的歌。台湾闽南语歌曲之所以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喜爱的艺术之花,除了其对歌曲始终保持自己的质朴、通俗、大众化等特点外,还在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文化因素之融合。闽南的戏曲有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芗剧(台湾歌仔戏)等。民间音乐有南音、北管以及山歌、茶歌等。在宗教方面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及相关的宗教音乐文化。闽南语歌曲正是产生在这样多元文化积淀的土壤中,具有鲜明的地域多元文化的音乐结晶。
一、歌词的语言美
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它主要通行闽南、粤东、台湾省大部分地区、海南省、广东的雷州半岛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东北一些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千余年来,闽南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海外移居,人语相随,故在如今的东南亚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语言文际工具。闽南方言的文化特性具有古老性,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方言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闽南方言保留了较多的上古汉语的特点,在语言、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许多与上古汉语相同的或相似之外,因此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语言活化石”。闽南语歌曲用的是闽南方言演唱。歌词语言更多是地道的原生态方言,歌词中的词语具以方言谐音书写之,曲中之歌词唯求能准确表达词言及其方言之读音,不把词语表面之“美”之“雅”放在第一位,力求歌词语言能在方言母语之运用达到词能达意之极致,表现其方言原生态之美之生动、之准确。台湾闽南语歌曲创造,是从他的语言的美化程度及其感染力来体现他的艺术魅力的。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无论是词的写作、曲的谱就、歌的唱成,始终贯穿着语言的因素和作用。他每一首歌曲均无华丽的词藻,更多是见境生情。每一首闽南语歌曲的语言均像一首诗、一首词,精练短小、美丽动人。且充满强烈的感情,无论是缘境生情,或是借景抒情,均以闽南人民节俭、勤劳、务实、精明的精神品质、以及台湾移民的持捡经历和历史上长期受海洋商业文化影响分不开的。操闽南语的闽南族群是中华民族中面向海洋并善于航海的一个族群。闽南语歌曲正以及浓浓的乡土音调,乡土深情,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及人文情节。
二、演唱声腔的美
腔韵是地方音乐之灵魂,主要在语言声调与族律走向,旋律进行幅度的高度统一中,以一定的音列组合方式和族律形态予以体现的。闽南语歌曲作为闽台文苑中的一个乐种,正是其歌曲音调组合元素来自闽南文化沃土中,源于闽南地区的语言,民间曲艺,民族民谣、戏曲、以及地域特色的生活、习俗等人文活动。
闽南语歌曲演唱大多以质朴、通俗、大众化等特点,深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喜爱,咱厝人唱咱厝歌,其唱腔曲调的特殊均利用人物性格,环境气氛,用音乐强弱和节奏松驰来激发相应的感情;更能强化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使听众直接获得不同程度的美感与共鸣。“声情并茂”作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民族声乐理论的一个闪光点,而且也表达了人们的审美方面的一种追求,在我国古代的唱论中,“声”与“情”一直是作为歌唱艺术的两项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白居易的诗作:《问杨琼》中“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的诗句,不仅体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而且也充分论实了在我国唐代以前,人们就把“声”与“情”作为表现歌唱美的基本内容。台湾闽南语歌曲以其活泼的乡土音调,感人肺腑地唱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亲情之歌。其乡音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演唱中具有传承戏曲“字正腔圆”,又特别讲究吐字,清晰的口语化,乐曲的旋律富于本乐种的浓郁韵味。在吐字美和行腔美中,它依据“依字行腔”的方法来歌唱。根据闽南语言的语言体系规律去歌唱。使字在行腔中变化自如,最终达到字与声,声与情的结合,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闽台闽南语歌曲演唱的声腔美就好在音质、音色、行腔的圆润之美。
三、歌曲音乐的美
台湾闽南语歌曲音乐的陈述也是很具特色的,台湾闽南语歌曲音乐美包括旋律的美、节奏的美、和声的美等等。这些音乐语言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使歌词内涵的情感强化、深化、使色彩更丰富;变化更细致,展现更意有动态,其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其感染力十分强烈,它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台湾闽南语歌所具有闽南文化多元化因素特征,有其可贵的美学价值。随着时代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形式体裁的不同等,闽南歌曲音乐的美使人产生各种不同的美感,其创作手法多以(1)以抒情性为主,并常以塑造一个环境场景空间与之配合,反映早期的闽台地方音乐发展创作过程中,80年代台湾创作歌曲《一只小雨伞》,通过一种类似舞台戏剧性的对峙、演唱、表现一对男女情人雨中行的场景,通过情感交流与对白反映整个过程与心态。在闽台民间歌曲的流行过程中,这一创作手法最为通俗,最快为民俗所接受并流传。(2)恢谐性歌曲的创作,叙事性歌曲的创作等,闽南民间歌曲是独具魅力的歌种,鲜明地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情趣,由于闽南方言具有其鲜明、独特的特征,从而产生和形成了其鲜明、独特的民歌,说唱、戏曲、歌舞等。闽南方语民歌最为单纯朴实,闽南方言的根植于民间,具有浓存的乡土气息,各种乐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该地区的音乐特色,为其音乐文化远播海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尤其是民歌说唱、戏曲。如语言的字调往往决定着音程连接的方向,语言的抑扬顿挫决定节奏的拉长缩短,语言的发言部位决定着歌唱的风格色彩,语言的情绪委婉决定着旋律的起伏幅度……当然语言和音乐并非孤立的文化事项,它们往往是某个民族或民事的地理的、历史的、心理的等等自然的文化产物,他们有其成一格的特殊框架。
闽南语歌曲演唱的美是具有许多内容的。欣赏者和演唱者应从歌唱的语言、音乐、演唱整体去把握其间相互的关系。体会其交相辉映的美感,闽台文化系中原文化与闽台当地文化相互融合,闽南语歌曲正是秉承其特点而发展成为闽台乡土之花的特殊歌种。而闽南语歌曲演唱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文化,他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加我们的知识。总之,对闽南语歌曲演唱的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歌曲中以传承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让人们在艺术的美境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审美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王萍萍.台湾闽南语歌曲的人文情绪地域文化特征[J]艺术百家、2006(1)。
[2]刘春曙、王耀华编著.福建民间音乐简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篮雪菲.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