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心理大学生对同龄人心理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大学生遇到困扰时会选择朋辈作为倾诉对象,大学生愿意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并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高校可通过建立完备的朋辈心理辅导服务网络,完善的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制度和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服务评价体系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群体,因为他们正值青春发育中后期,人生观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心理发展快但又不完全成熟,自我意识正处于形成期的矛盾中。因此,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绝大多数高校纳入为“必修课”之一了。随着心理辅导与高校教育的结合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模式层出不穷,一种改变了学生只是心理辅导的对象,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全体学生成为心理辅导工作的主体和原动力的思潮,成为一股强大的改革浪潮。在这种浪潮的推动下朋辈心理辅导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朋辈在这里指的是“朋友”和“同辈”。我们可以把朋辈心理辅导理解成是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活动,是一种“非专业心理辅导”,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员所做的主要是倾听当事人的困惑,在一定层面上给予当事人安慰和支持,很少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处理。朋辈心理辅导本身具有优势,表现为[2]:涉及范围广,发现问题及时,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利于自身成长。
纵观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和学校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的状况来看,朋辈心理辅导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开展探索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对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自编式调查问卷,针对大学生对同龄人心理的了解程度、大学生遇到困扰时对倾诉对象的选择、大学生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的原因、大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意愿、以及朋辈心理辅导实施的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绵阳某高校大学生,发出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5份,其中有效问卷560份。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朋辈心理辅导调查问卷。设计的问卷包括五个因子:大学生对同龄人心理的了解程度、大学生遇到困扰时对倾诉对象的选择、大学生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的原因、大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意愿以及朋辈心理辅导实施的效果。
(三)调查过程与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0年3月,调查方式是开放式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相结合。调查所得全部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大学生对同龄人心理的了解情况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很重要的基础是大学生对“朋辈”的心理状态要有所了解,只有了解“朋辈”的心理才有可能开展有效的帮助。通过对“大学生对同龄人心理的了解情况”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表1:大学生对同龄人心理的了解情况
调查内容 非常了解 基本了解 不了解
你对同龄人心理了解吗? 8.92% 76.70% 14.92%
你觉得你身边的同龄人了解你吗? 10.71% 83.93% 5.36%
当你的朋友心情不好的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的感受吗? 7.14% 91.07% 3.57%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觉得你的朋友们能体会到你的感受吗? 1.79% 80.36% 17.86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朋辈”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困扰时的感受有所了解。这正是“共情”的基础,共情是指[3]: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咨询者能敏锐、准确地领会和理解来访者所表达的意思和内涵的情感,并将这种领会和理解向来访者传递。它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技术,也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关键。
(二) 大学生遇到困扰时对倾诉对象的选择
“大学生在遇到困扰时会选择向谁倾诉”直接影响着在高校采用何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为有效,从何处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合适,调查结果如下:
图1大学生遇到困扰时选择倾诉对象的百分比分布
(图表中①:自我调节;②:知心朋友或同龄人;③:家人;④:老师;⑤专业心理咨询师)
由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首先选择的是靠自己解决困扰,其次是知心朋友或同龄人,这与朋辈心理辅导正好密切相关。一项以高职院校为例关于朋辈心理咨询员训练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中显示[4]:朋辈心理咨询员训练形式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发展起促进作用,使人格健全发展。朋辈心理咨询员训练形式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改善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人际沟通、情感交流及情绪自控等能力,为形成助人自助的校园氛围奠定基础。这充分说明,在高校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既可以提高那些靠自己解决困扰的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升那些为“朋辈”提供帮助的同学的专业水平。
(三) 大学生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的原因
“大学生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的原因”是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如下:
图2大学生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的原因的百分比分布
(图表中①: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可及时发现问题;②:具有互助性,效果快速明显;③:陌生感少,便于辅导)
由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的主要原因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可及时发现问题”,“具有互助性,效果快速明显”,“陌生感少,便于辅导”。任何人遇到心理困扰时会比较敏感和紧张,都希望在轻松、温暖的氛围和熟悉的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朋辈”群体正好具有这个优势。另外相同的价值观、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也让彼此能够更快地相互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
(四) 大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意愿
“大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意愿”也是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重要依据,如果大学生本身没有意愿参与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就无法选拔,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也就无法开展。
表2:大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意愿
调查内容 很愿意 基本愿意 不愿意
你愿意为身边的同龄人做类似心理咨询的事吗? 30.36% 51.79% 17.86%
你觉得你身边的同龄人愿意为自己的朋友做类似心理咨询的事吗? 16.07% 62.50% 21.43%
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愿意为你的同龄人做咨询吗? 44.64% 44.64% 10.71%
如果学校开设朋辈心理的相关课程或成立朋辈心理相关社团,你愿意参加吗? 50% 35.71% 14.29%
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愿意为同龄人提供类似朋辈心理辅导的帮助,并且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说明大学生愿意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并希望通过学习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五)朋辈心理辅导实施的效果
针对朋辈心理辅导是否可行,我们对可能的辅导效果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了解大学生本人在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过程中的效果,结果如下:
图3-1朋辈心理辅导实施效果的百分比分布
(图表中①:有不良效果;②:豪无变化;③:使自己情绪好转;④:使自己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⑤促使自己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
图3-2朋辈心理辅导实施效果的百分比分布
(图表中①:有不良效果;②:豪无变化;③:使他情绪好转;④:使他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⑤促使他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
由图3-1,3-2均可以看出,朋辈心理辅导在使当事人情绪好转这个层面上最为有效,也就是说.大多数当事人在和朋辈进行沟通后,心情有一定的改善。此外,朋辈心理辅导还可以促使当事人改变认识和观念,并帮助在当事人面对现实、采取积极行动。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全方位地影响当事人,使其在情绪、认知、态度和行为都发生变化。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对同龄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又不是完全了解,这恰好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基础。
2.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倾向于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
3.大学生向朋辈群体寻求帮助的主要原因在于:“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可及时发现问题”,“具有互助性,效果快速明显”,“陌生感少,便于辅导”。
4.大学生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意愿比较强烈,这正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十分重要的前提。
5.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良好效果,具体表现为:“促使当事人情绪好转”,“促使当事人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促使当事人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大学生对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很支持,而且很愿意参与其中。
(二)建议
1.建立完备的朋辈心理辅导服务网络。建立“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一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即学校一级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学院一级成立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在班级增设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辅导员推荐的基础上产生。纳入学院一级朋辈辅导队伍中,并给予必要的系统培训。学院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就向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反映,寻求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朋辈心理辅导的多级网络这对系统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完善的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应该在自愿的前提下,主要考虑其性格因素。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性格与咨询效果有关,有研究表明[5],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自律性与来访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相关,其中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越高,上述症状分值越高,世故性则反之。因此,在选择朋辈心理辅导员时倾向于选择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分值较高而世故性较低,其它因子分适中的同学。在开展相关培训时,可以以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有研究表明[6],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心理素质是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学会理解他人、信赖他人等都是有效的。
3.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朋辈心理辅导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需要有保障体系,也就是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的工作要进行适时的评价与监督。建立和完善效果评估与激励机制,注重对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考评与奖励。这样朋辈辅导员自身才有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才能有效推进。
朋辈心理辅导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本身又是实践性极强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于朋辈心理辅导的调查与分析是在开展具体实践操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必要准备。朋辈心理辅导在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对于求助者来说,它是一种获得帮助的有效途经,是在专业心理辅导尚未完全普及,专业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解决心理困扰的重要方式。对于助人者来说,进行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对自我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与高校来说,朋辈心理辅导既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是构建健康校园氛围的有效手段。相信朋辈心理辅导会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5-6
[2]崔彬,曲晓丽.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68
[3]王燕,白雪苹,张世平.解读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3):85-87
[4]奎亚波,李辉,王昆来,白静.独立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格特质与辅导结果实效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53-854
[5]伍翔,陈国梁.朋辈心理咨询员训练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8-91
[6]林静.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5(9):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