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切换中的苏州现代建筑演绎

所属栏目:戏剧论文 发布日期:2012-04-26 08:59 热度: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电影学中“场景”这一概念的引入来探求在建筑设计中回归地域、突出特色的构成要素,并把这些要素作为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试图找到苏州现代建筑在延续传统和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规律。
  关键词:苏州,场景切换,现代建筑
  前言
  相信每个成功的建筑都是有故事的,而故事的发生就一定有它的场景,场景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在电影学中是电影、戏剧作品中的各种场面,由人物活动和背景等构成,每个特定的情节都有其特定的场景,场景不仅仅指背景,更不等同于场地,而是集聚了布景中人物、事件以及情节的融合而得出的整体画面。本文中笔者试图将电影学中这种场景的转换与构成原理利用到苏州现代建筑的分析中去,在苏州传统和现代的场景切换和异化的过程中找到苏州现代建筑发展轨迹,以此来解读苏州现代建筑在对传统继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特质和品格,并将此作为一种对苏州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探求的积极响应。
  通过引入场景概念,分析场景中的构成元素,并把这种构成元素渗透到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去,从而通过对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把握,延续城市肌理,传承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一、场景的解读
  对于场景这一概念不同的专业背景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在建筑学领域场景简言之就是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是在系统论角度上的整体性把握,同时也是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建筑风格产生的内在原因。场景可大可小,大可至区域,小可至建筑场地,但最终都脱离不了建筑方案这个主题。如果说建筑就是影片中的主角,那么场景则是烘托主题思想的布景,是舞台。
  1.电影学之场景
  场景在电影学中被认为是环境,是故事情节的必不可少的陪衬,是烘托情节中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催化剂,场景布置是决定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3D时代,影片《阿凡达》的成功说明即便不是很优秀的剧本,通过高效的场景设置照样可以产生很好的电影作品。场景是环境,是展开动画剧情单元场次特点的空间环境,是全片总体空间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是空间,是剧本所涉及的时代、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著名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曾说:“没有我的环境,便没有我的人物”。因此说:场景——是影视创作中最重要的场次和空间的造型元素。
  同样,作为烘托情节中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催化剂的场景引入建筑设计中,能很好为建筑主题的表达提供条件。即建筑实体与“场景”形成一种总体的环境氛围,向人们发送一种强大的信息,以其形象和布局产生强烈的场所精神,从而赋予了建筑所特有的形式和意义。
  2.场景在城市空间中的异化
  通过对电影中场景的理解,我们就不难得出现代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其所处场景的重要性,而作为江南历史文化浓厚、传统艺术思想很好继承的苏州,再加上老城区历史街区和文化氛围的良好保护,其丰富的场景设置以及这种场景背后所展出的张力使得苏州建筑师们不得不把苏州现代建筑融入这种场景氛围中去,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素材和发挥空间。场景是有机融合了景观和场所概念内涵的空间意象,建筑的场景并不单单指环境,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主角,其背后的场景还包含了文化、历史、社会生活等多种要素,所以场景在城市空间中的异化过程中自然也就分离出不同于其在电影中的性质。
  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电影中的场景是用来烘托故事表达和人物形象的,而当这个概念运用到建筑学的范畴的时候,恰恰相反,它是通过建筑形象和空间表达来反映其所处场景的内容的。建筑场景的异化主要包括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空间特质渗透。
  地域性是城市场景最为重要的品质,是城市建筑形象的本质来源,苏州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极其构成元素是基于特有的地域性来表达的,如果失去了这一点那也就谈不上苏州特色了。场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其特定的背景下的空间体现,而这种空间正是通过其时代的物质及其历史元素所填充的。我们不可否认建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其超前的意识总归是建立在建筑师在其时代的知识背景和积累下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而在每个主题也都有它的建筑风格。文化使得场景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空间,又是精神生活的寄所;既是技术产物的体现,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在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是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反照。所以场景的文化性也决定了建筑的文化性。场景的异化不仅是空间的异化,更是其所囊括的所有要素在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特质上的发展,只有加入了三者的内涵,才能真正的把握建筑的生命力和创造意义。
  3.苏州场景构成要素
  场景的丰富性及与建筑的贴切融合是分析场景构成要素的主要原因,建筑设计就要基于其丰富的场景内容。若脱离了这一点,就算是再漂亮设计也都没有任何意义。
  3.1社会生活方式
  建筑设计的本质是空间设计,而空间设计的精髓又在于与生活方式的结合。建筑从产生就是根据人的生活方式开始的,建筑空间归根到底也是生活习惯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建筑。
  苏州作为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其鲜明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印映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笔者一直以为苏州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园文化印象最深。苏州历来就是中国富庶之地,文人骚客的隐退之所,力求不出城而享山水之乐,因而这种生活追求慢慢演绎为造园之事。
  场景是生活的发生地,是反应生活方式的载体,可以想象一个和谐的生活再加上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将会构成怎样的一幅美丽而又丰富的场景!
  3.2历史文化
  文化作为场景中的一种非物质构成,往往比其物质因素影响更深、更广。历史文化是苏州现在建筑的无形符号,是追求建筑形象和空间形式的本源所在。
  吴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而苏州文化则是吴文化的最为发达的分支之一,再加上苏州地处江南所具有的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苏州传统建筑形态便在这种长期的文化浸淫中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表现出了独有的建筑风格,苏州是较早的实行新区老区分开发展的城市之一,所以其传统建筑以及城市机理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作为吴越文化荟萃之地,苏州建筑风格当是其文化外在表现。人们常说: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就应该去先看它的建筑,而同样,看一个地方的建筑,应从了解它的文化开始。
  文化是一种抽象的名词,但是它却深刻的烙入苏州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场景布局的构成要素,他更是通过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形式作用着苏州的每一栋建筑,如果脱离了这一点,一栋成功的建筑也将无从谈起。
  3.3江南传统物质形象
  飞檐翘壁、白墙灰瓦一直都是作为苏州城市形象的主调,而这种精致玲珑的建筑风格也深深的映射在现代建筑设计之中。除了其特有的外在形象外,其精湛的工艺手法和精巧细腻的做工态度也是其物质形象的一种体现。在苏州现代建筑中,不乏这方面优秀的代表作,如:苏州博物馆、刺绣研究所接待楼、商行饮马桥营业部等等,都是在抽取传统形象符号以及结合现代建筑工艺的产物,不论是在延续城市传统还是在体现现代风格方面,都是一种传承和创新。
  苏州现代建筑场景的布景正是基于江南传统物质形象进行的,这种固定的深入骨髓的传统城市形象是苏州现代建筑演绎构思的源泉,也决定了现代城市建筑形象范畴。
  二、基于场景中的苏州现代建筑演进
  1.不同场景的现代建筑演绎
  苏州建筑发展过程大致应该经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苏州风的折衷主义,而每个建筑思潮的影响都是在苏州所处的场景中完成的,所以也深深烙有苏州的地域特色。苏州博物馆、苏州新火车站和李公堤水巷邻里商业项目是苏州不同地段场景下的代表性建筑,本文三种建筑类型的分析来呈现苏州现代建筑的演绎过程。
  1.1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可以说是苏州现代建筑迸发其力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特殊的设计背景、区域位置决定了其不可违背场景意向,而贝聿铭也通过其对苏州文化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理解,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苏州现代建筑新形象。特殊的城市地段、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城市文脉所构筑的场景使得新馆延续了苏州园林式的传统空间布局,以墙体和小庭院围台而成的建筑群不论是在建筑形象还是空间比例上都神似的延续到苏州传统建筑场景之中。
  1.2苏州新火车站
  苏州新火车站是在老火车站的基础上改建的,建筑方案的整体造型意在表达苏州传统的文化风貌,连续的梭形屋顶与结构浑然一体,带有江南水乡特质的粉墙穿插其中。建筑整体的色彩也以栗色,同时穿插粉色与黛色。建筑大屋盖下主要覆盖着现代化的交通、休息空间,空间之间的分隔也多以苏州园林中传统的元素为主,局部外露的结构增加了空间的地域感。
  1.3李公堤邻里水巷
  李公堤邻里水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南畔,是环金鸡湖地区八大商业景区之一。建筑体量、造型、分布以及空间尺度等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营造了极具现代感和传统认知的空间模式,形式各具特色的空间体验是一种放大版的苏州传统水巷感受。设计中引入传统空间的概念,将大小不一的单体和谐于整体环境中,认真处理新建筑与周边仿传统建筑的呼应关系。
  2.场景与建筑设计的辩证关系和存在意义
  通过以上不同案例的分析,大致可以分这样三种场景:核心历史街区的保护场景、城市旧区改造场景以及城市新区开发场景,这是一种苏州城市形象的演绎过程,更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过程,通过不同场景的布局所分化出的地段特征演绎出不同的现代建筑,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场景在建筑设计中是不可回避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场景乃建筑之母!场景的分析是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优秀的建筑之所以成为地方标志正是基于其融于其所处场景的基础上的,而一个场景的良好氛围也是基于协调美观的建筑形象上的,优秀的建筑不仅是一种成功的本体造型,更是通过本身的视觉意义传递着场景的内涵。
  因而,场景与建筑是一种耦合关系。
  同时,由于场景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建筑设计却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所以在这种耦合关系中又具有一定的偏向性,建筑是场景的充分条件,场景是建筑的必要条件,所以,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或城市设计师必须充分把握这种场景的布局方式,是其作品融入场景,突出场景、优化场景,创造良好的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小结
  本文引用电影学中的布景的场景设置过程,通过倒叙这一手法,把场景作为建筑主角的设计依据,以此来探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建筑形式和空间的表达来表现其场景内的故事,确切的说是如何能使建筑更能符合地方文化、自然、社会等显性和隐形的因素。以苏州为例,通过场景的构成元素的分析,来更进一步形象化这一感念。
  场景是一个宽泛而又抽象的概念,作为从电影学中得到的舶来词,可能在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中还不是完全对接,特别是对于场景的范围及其构成要素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范围,然而由于当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对方案的场景理解中还存在主题性不够明确的缺陷,而场景这一概念的引入,不论是对于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设计,不论是从宏观到微观还是从物质形象到文化追求都可以通过场景的界定与内部构成要素的分析来把握设计出发点与落脚点,从而创造出富有地域性、文化性的新式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童明.布景化城市.时代建筑.2003:46—49
  [2]王建国.场地、场所和场景——新千年安藤忠雄设计趋向述评.世界建筑.2003:22-26
  [3]徐菁.当代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的表现及分析.江苏建筑.2006:5-7
  [4]董春方、肖靖.从场景中学习空间—表演艺术对建筑的影响.建筑学报.2006:48-50

文章标题:场景切换中的苏州现代建筑演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xiju/118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