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亦舒小说主要以都市职业女性为书写对象,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都市情境。通过对都市女性生存现状的描绘,亦舒写出了当代女性寂寞与矛盾的内心世界。她对现实条件下两性关系与女性出路问题的探讨,对女性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并重的思考,对于中国女性的现实人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都市女性;寂寞;矛盾;女性探索;独立意识
亦舒的小说大多以女性视角叙述都市女性的生存状况,探讨女性人生的现实处境和女性出路问题,表达对女性人生的关怀,具有较为自觉的女性意识。与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相比,亦舒的小说具有独立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
一、女性生存背景的单一化
亦舒是一个本土意识十分强烈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都市化”特征。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是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和高级知识分子,她们都有着相同的时代色彩和生活环境。
(一)同样的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至今,香港经济快速起飞并保持着高增长的发展趋势,市民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在发生变化。同时,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存竞争的日益加剧,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也带给人们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城市生活体验。亦舒的小说跳动着香港都市的时代脉搏,描画了时代女性们的社会生活。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或为女大学生,有些还出国留学过,如乔(《假人淡如菊》)、姜喜宝(《喜宝》)等;或为报社记者,又以娱乐报记者为主,如《她比烟花寂寞》中的徐佐子,《绝对是个梦》中的程真;此外,更有许多公司白领、自由撰稿人、大学教授等等。这些女主人公无一不是在时代与社会的激流中挣扎奋进。她们大多有能力、有才华、自立自足。她们美丽豁达,淡定自若,但在感情生活中却缺少温暖,常常在爱情中受伤,找不到真正的知己,处于孤独寂寞之中。这正是当今都市社会很多女性面临的现实问题,亦舒作品就充满着这种时代气息。
(二)类似的社会环境
“都市,都市女性,都市女性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亦舒小说的基本要素”。亦舒的小说虽然情节曲折,内容形式各不相同,既具梦幻性又具有现实精神,但每一部作品都离不开一个背景,那便是香港大都会。她的小说都以繁华的城市作舞台,各色女子纷纷上场表演。她们生活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写字楼、商品房、娱乐场所间,或觉醒,或堕落,或成功,或失败,梦与泪,哭与笑,极尽绚烂与悲伧,具有浓郁的都市情结。这就是浮华的都市社会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
选择这种单一的都市环境作为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或许与作者自小生活于香港都市社会有关,她对香港的商业社会有着极深的感触,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小说就是香港社会女性生活的一面镜子,但是又不局限于一面镜子那么简单,她的作品客观、冷静、深刻、犀利,内蕴深厚。在她笔下很少有花前月下的爱情故事,也很少有皆大欢喜的结尾,多的是在名利场中无奈无言的爱情悲剧,淡淡的笔调,却透露出悠远的悲哀。亦舒通过对都市女性生活的一系列构思与描写,用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构勒了一部现代都市职业女性的生活简史,不仅投射出光怪陆离的都市社会景象,也展示了各色女子的生活道路和她们的生存现状,并对这种生存现状进行了反思。
二、女性精神世界的双重化
综观亦舒的的小说可以发现,她笔下的女子精神世界大多具有双重性:一是内心的寂寞孤独,一是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挣扎。这些女性不管生活如何多姿多彩,不管事业如何辉煌有成,寂寞始终挥之不去;同时她们又是矛盾的,无论她们做得何等决绝,行动如何果断,她们的内心却始终矛盾重重。
(一)无限寂寞的精神世界
亦舒的小说现实而清醒,敏锐而深刻。她不用浓重的笔墨,不用太多的渲染,仅是轻描淡写的倾诉,已透析出浮华都市丽人们寂寞的内心。她将爱情作为线索,扯出了一连串寂寞、孤独的都市女子。她们因寂寞而想在爱情或事业中得到物质满足与精神解脱,但往往因为找不到真正的爱情,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陷入更深的寂寞。这也透露出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情感的脆弱与内心的矛盾。亦舒小说直接用寂寞命名的,就有《她比烟花寂寞》、《寂寞的心俱乐部》、《寂寞鸽子》等,而内心充满寂寞感的人物更比比皆是。现代社会纷繁复杂,但女子世界却寂寞不堪,她们的爱情是寂寞的,事业是寂寞的,生活是寂寞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寂寞。
一是爱情的寂寞。在亦舒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姚晶(《她比烟花寂寞》)是最为寂寞的。一个高贵、优雅而有内涵的女子,却孤独寂寞到死后连遗产给谁都成了问题。她的美,她的演艺事业,她的婚姻她的爱恋,都掩盖不了繁华之下的悲剧色彩,掩盖不了她比烟花更为寂寞的事实。玫瑰也寂寞。《玫瑰的故事》始终只是寂寞的恋歌。玫瑰的物质生活自始至终都很优沃,然而她任性、执着、绚烂了近一生,却孤独了大半辈子,这个女子,似乎是为爱而生的,也为爱寂寞着。
二是人生的寂寞。《我的前半生》中活了半辈子却突遇生活巨变的子君,因丈夫要把她扫地出门而感到绝望,但同时也让她看清了事实,从而独自去追求希望,这中间她忍受着寂寞和社会人情带给她的冷漠。可是回过头去看,子君的前半生也是寂寞的,她原来的生活看似安逸,却也不过是为了排解寂寞而已。最后子君又结婚了,可是我们不能确定,在这之后她还会不会寂寞。喜宝(《喜宝》)是没有办法不寂寞的,她曾经上进,可是她穷,所以只能依赖别人。出卖自己的人怎能不寂寞?被金钱奴役的人,怎能不寂寞?特别是勖存姿去世后,喜宝虽成为最富有的女人,但是她明白,她虽然得到了金钱,却失去青春、爱情乃至生命的热情,能陪伴她的,始终只是寂寞而已。纵然腰缠万贯,还是得寂寞着终了一生。
总之,无论是爱情还是人生,寂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弥漫在空气中,充斥着亦舒笔下女性的每一寸生活空间:“回到家,就开始觉得寂寞,无边无涯无目的的寂寞”,开车的时候:“我把头侧侧地靠着,手放在驾驶盘。街上很静,天早黑了。我觉得寂寞,无比地寂寞”,连天气与景物都可以是寂寞的:“天上的雪飘下来,白的,细小的,寂寞的”,虽然生活丰富多彩,然而入骨的寂寞却无刻不在:“我的确是寂寞,即使我把空余的时候挤得满满的,我还是寂寞”。
(二)矛盾重重的内心挣扎
亦舒的小说大多表现都市女性在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种种矛盾与纠葛,反映职业女性的生存压力与生活困境,所以她笔下的女性内心多充满着矛盾与挣扎。
1.梦幻与现实的矛盾
亦舒的作品充满着梦幻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她清醒地揭露现实,分析现实;另一方面,她又经常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与期待中。
梦是人生的缩影,亦舒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爱做梦。在梦中可以得偿所愿,可以心想事成,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梦终究是梦,很容易醒,也很容易碎,尤其是亦舒笔下的梦,总也不会太长。梦,有美梦也有噩梦,亦舒作品中的美梦,往往醒来都成了噩梦,而噩梦醒来,却总是接连着噩运,好在梦醒后的女人们变得坚强而理性。《我的前半生》中,当丈夫变心、婚姻变故之时,子君身边所有的人都很清醒,甚至包括她13岁的女儿,唯有自己仍沉浸于迷梦,以为一切依旧,以为生活美好如故。直到丈夫明确提出离婚,直到没有了家庭,亲临社会的复杂,面对工作的繁琐,她才醒悟。当然一切未晚,清醒的子君多了些理性。作为城市工作者,她变得自立而自强,但同时作为女性,她的心里始终有失落、有迷惘、有追忆、有惆怅。我们无法说清子君原先的生活是噩梦,醒来后成就了她的自力更生,还是原来的生活是美梦,梦破了,必须直面喧嚣的城市、复杂的社会……,一切显得那么矛盾。
当然,亦舒作品中也有梦而不醒的,那便是她的奇幻小说,写的多是都市女子与外星男子的恋爱。或许在作者看来,完美的爱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要面临太多的复杂。在一切世俗面前,爱情显得如此无力。或许只有不存在的才能称得上完美,这也多少表明了女作家的消极无奈,借奇幻来表达自己残存的爱情信念与希望。所以说亦舒自己也是矛盾的,她的小说亦是在现实与梦幻之间苦苦挣扎的矛盾体。
2.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繁华都市,商业社会,投资场所,这一切都与金钱无法分开。没有钱就没有立足之地,这似乎成了现代都市社会的真理。亦舒笔下,为金钱而堕落的女子不在少数,最典型的要数姜喜宝(《喜宝》)。喜宝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却因为付不起高昂的学费而沦为六十多岁老头的情妇,不思上进,安于现状。在金钱与灵魂之间,她出卖了灵魂。最后她虽然得到了很多遗产,但内心却寂寞、空虚,失去了爱情,失去了青春,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亦舒对喜宝这种金钱观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可是我们不难看出,她的批判中带有同情。喜宝是个何其坚强的女子,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她也堕落了。作者似乎想借喜宝的故事表达:在当今社会,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缺少物质基础。同时她又告诉我们,幸福的真谛并不是金钱,只有钱而失去精神的人生,才是真正可怕的人生。在另一部作品里作者将这一点揭示得更加淋漓尽致。香雪海(《香雪海》)的钱虽然不是靠出卖自己得来,而是父亲名正言顺的遗产所得,可她也不快乐,因为她孤独,她的世界里没有人敢靠近。所有的钱,所有的物质财富,换来的不过是一场虚空。到最后她得了绝症,任钱再多也治愈不了。亦舒意图通过香雪海的不幸遭遇告诉我们:有时候,有钱也是一种悲哀。
香雪海与姜喜宝的人生形成一对矛盾,有钱与无钱,都是悲哀。精神的空虚,终是无药可救。在亦舒的作品里,处处充满了这种矛盾。没钱的人想成为有钱人,有了钱之后,却并不感到快乐,因为金钱容易让人迷失,因为钱并不是幸福的真谛。
三、女性现实出路探索的多元化
亦舒的小说探讨的是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出路问题,虽以言情为线索,但语言充满智慧,嘻笑怒骂中,观点分明,尽显哲理,表达了作者对女性人生的深切关怀。亦舒创作几十年,对于女性出路的探讨从未间断过,而且这种探索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一)新型两性关系的思考
亦舒对爱情、婚姻等两性问题的探讨一反传统。她的爱情书写不似琼瑶般缠绵悱恻,亦不似席娟般轻快美好。由于她写的大多是三十岁左右的职业女性,所以她笔下的爱情少了些微妙与矜持,也少了些纯真与柔软,不再是少男少女的梦幻,更多的是现实的、清醒的、成熟的两性关系。
1.理智的爱情
在人生诸要素中,亦舒总是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她曾借小说《喜宝》中人物之口说道:“我需要爱,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给我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我还有健康。”不过,亦舒虽然推崇爱情至上,但却是个爱情现实主义者,而绝非理想主义者。对于爱情,亦舒是清醒的,她明白在世俗社会中苦苦挣扎的男女不可能拥有完美的爱情,因为爱情容易产生却不容易维持。亦舒说我们都容易犯这个毛病,越爱一个人,对他要求越高,害他窒息。对于爱情,我们的期望越高,得到的反而越少,男人和女人为了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压力。没有人会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还有精力谈情说爱,特别是每天不知疲倦地关心对方的一切,于是男的嫌女的不够体贴,女的嫌男的不够温柔。再好的爱情,遇到生活,都无法完美,于是有人痛苦有人失落,有人对爱情失去信心。此种见解与鲁迅的“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有着相类似的思考。的确,爱情固然美丽,固然让人向往,但失去了生活的保护,再浪漫的爱情也会变味。
2.现实的婚姻
亦舒写婚姻,写得比爱情更为冷静。女人,即便是外表强硬、处事干练的女强人,也渴望爱与被爱,渴望有人可以依靠,渴望有一个安全的人生归宿。对于婚姻,亦舒的观点是鲜明而没有犹疑的。
首先,亦舒是认同婚姻的。她认为无论对强者或弱者来说,结婚都是好的,可能生活中仍然要面对许多困难,但结了婚至少能多个并肩作战的伴侣:“人总得有个归宿,天长地久,好歹是一家人逐日捱过。”当然,人生路上若是能找到一个相爱相惜的伴侣是再理想不过,但事实往往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或者说在一起的人不一定都相爱。在现代社会,真正能“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人并不多,因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白头到老也不只是两个人的事,社会与家庭,家庭与事业,一样也不能分离。
亦舒的作品里没有好的婚姻,或者说亦舒笔下以物质为重的香港繁华大都市里,婚姻比我们想象的要苍白得多。她故事中的婚姻多少有点差强人意:互相爱慕的人举行了婚礼,但终会因为种种琐事,种种烦恼,种种生活的不如意而分道扬镳;即使偶有彼此对家庭负责的,到头来也能相安无事地过日子,但感情却很淡漠。亦舒曾说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在她的观念里,婚姻更多的是以责任为主,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而不是以炽热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她认为一个人以没有感情为借口将应尽的义务推得一干二净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亦舒笔下的婚姻与爱情一样,都是极其脆弱的,婚变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对于离婚,亦舒抱以极大的理解,她的婚变故事大多是在平和与理智的情况下展开。亦舒说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时,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做什么都是错,唯有选择离开。缘起缘灭,本不必强求,一切只是顺其自然而已,所以她笔下的女子离婚时都很洒脱,尽管这种洒脱很多时候是用“血和泪”换取的。
(二)女性独立意识的探索
女性的命运与出路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亦舒更是不懈地进行着探索,但是她不呐喊,她只是通过文字冷静地传达自己的思考。她对香港都市女性出路问题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女性独立意识的构建上,具体表现在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两个方面。
1.女性的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时代赋予现代女性的要求。女人在经济上若不能自立,在生活上必依赖于人,就很难得到尊重。亦舒借麦承欢(《承欢记》)的口说过:“在生活上依赖人,又希望得到别人尊重,那是没有可能的事”。小说中一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因男方家庭比较富裕,事事要求按他们的方式行事,而女方又不愿意,于是发生了矛盾。亦舒认为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不用事事受制于别人。“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这是亦舒对所有女性的期待。在都市社会,没有职业的女性无法独立,生活也不会充实,因为家庭已不可能作为女人一辈子的事业。
虽然亦舒建议所有的女人都要有自己的职业,但她并不认为女人的一切都得服从于事业,她对女性事业的看法是:一份职业而已,应当尽力做好工作,但也不用做得鬼上身,它并不是全部的生活。女人们全部的生活是什么,是家庭、事业等等的统一,偏废一方都不算完满。然而女人的事业与家庭却总是成反比,这就是做女人的悲哀。再有成就的女人,她最在乎的,其实还是爱情和家庭。而在亦舒的作品中,家庭与事业的矛盾是不可解的,她能做的,只是给女人们较好的建议:“我总觉得,身为女性,要处世立身,唯有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而最有效的自我保护,便是养成独立性格和获取谋生能力,要千方百计、不顾一切地寻求经济的自立,只有经济上独立了,才有望得到人的尊重和精神独立”。
2.女性的精神独立
有了经济独立,但是精神上处处依赖男人的女人,也还是不会快乐的。亦舒说事业、经济与精神皆不能独立,根本不算是一个完全的人,处处倚赖他人,生活毫无意思。她认为女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要有承受生活中任何突发事件的勇气;女人固然要追求爱情婚姻,可是一旦这些都没有了,也并不影响我们存在的价值,毕竟人更多的是为自己而活。生活的包袱要自己背,精神的包袱更是如此。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才会有出路。其实现代社会已经为女性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做不了贤妻良母,可以自食其力做一番事业,只要能够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女性一定可以生活得更好。对自己有信心,温暖的家庭与相知的伴侣终会到来,这是亦舒的希望,也是所有女人不断的追求,只要希望还在,就会有实现的那天。
亦舒是一位女性意识高度自觉的作家,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是清醒而现实的,对于女性出路的探索是积极向上的。亦舒的作品客观地揭示了现代女性在都市社会的彷徨、迷惘与奋起、执着,她以清醒的姿态告诉女人: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她的作品虽然取材于现实的都市生活,时代特色浓郁,但是她所塑造的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及她们面对现实的勇气,却足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亦舒小说的清醒与现实,早已超越了言情小说本身,这也是她几十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她的作品给了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一些相对可行的出路思考,对于都市女性包括乡村女性,或许恰是一剂颇能见效的良药,所以不愧为与时代共进的“女性励志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