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新形式下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地注入活力,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创设了教学互动模式,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有效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切记不能搞一刀切,有些为了追求效率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结合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更是势在必行。语文教育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础,它在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弊端越来越被重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多视角、多维度地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不断孕育生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它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望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
现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易于控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全方位的立体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境,充分发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语文教学成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多维动态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信息技术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二、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
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会使语文学科的魅力大增。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幅清新、多姿、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时,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春天美景录像,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相应地让学生说说看画面的感受,再想想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和诗词,此时学生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调动了积极性,活跃了思维。为下一步教学中的美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与感染,惊叹于大自然的无雕琢的美,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其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其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教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再辅助一些与课程有关的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用单纯讲授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比如《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是美国黑人政治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美国的华盛顿广场发表的一篇演讲词,这篇演讲词表达了美国黑人要求自由、民主、平等的愿望。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仅凭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很难从本质上体会文章的核心思想。在执教本文时,教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制作了一个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网页。其中涵盖有马丁.路德.金本人的情况及画像、文章的写作背景、美国黑人当时的地位及所受的不平等待遇等大量资料。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打开“我有一个梦想”这个网页,每人定一个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搜索相关的资料,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展示自己搜索的信息,共同探讨、分析、归纳,感受马丁.路德.金当时的愤慨和对建立一个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此环节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不仅仅停留于文本,利用网络信息量大这一优势,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略读和浏览,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在教学《海洋与生命》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教师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海洋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海洋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海洋的面积和深度、海洋动物、原始海洋的诞生等相关知识。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明辨本文的说明对象,在搜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海洋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这样的学习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
三、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不是万能的,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下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如果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搞一刀切,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注重教学实际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全,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但在结合的过程中,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讲究实际效果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此,一定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足取的。此外,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学科中,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
2、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知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可见,只有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真正的融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但并不是说语文课堂可以完全由多媒体所掌控,它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片面地夸大其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盲目地加以运用,只会适得其反,并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融合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优化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4月
[4]乌申斯基.《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报》.2003年12月5日第四版
[6]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