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投稿对丁玲《在医院中时》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26 14:49 热度:

  摘 要:《在医院中时》是丁玲一篇比较特殊的小说,多种角度剖析这篇小说,通过这篇小说的研究可以了解丁玲的创作风格和价值取向,以及作家在特殊时期对时代的观照。

  关键词:论文发表核心期刊,陆萍,《在医院中时》,丁玲,女性

  丁玲处于延安时期所写的小说《在医院中时》,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女知识分子到医院工作与环境产生了矛盾。其略显阴暗的心理描写,不见延安时期文学特有的火热干劲,给研究者留下了很多谜题和猜想。

  一

  故事发生在冬天,“12月的末尾”,一个“有意的做出一副高兴的神气”的年轻女子,迎面而来满眼的抱怨情绪,小说的开篇实在令人意外。

  女主人公陆萍“拿出这么一副讨好的声音,可是倒并不显得卑屈,只见其轻松的。”外表乍看起来似乎适应了医院艰苦生活的陆萍,心里其实是不平衡的,有着不安于医院的抱负,不愿意在医院做着生产婆的工作,想着自己似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判断个人更大的作用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上战场,打上几场胜仗,是不是陶醉于人前宣讲,然后一呼百应响应者如潮水般的光荣场面才是陆萍想要的?这种理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幻想和干劲,然而现实中不能轻轻松松、顺顺利利地如愿,于是矛盾便产生了。

  结局,就是一种理想的寄托,所有问题解决,陆萍达成了愿望,在春暖花开之际,在一年之内,她可以再去进行她想要的学习,于是,之前的苦处便不重要了,她也可以将艰苦视为成长的必要条件。

  假如结局陆萍仍然困在医院中,不得不将精力耗在与环境琐事之间,她会怎样呢?人是有韧性的,而且革命环境不论变好或者变坏都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也会最终影响到陆萍的命运。显然在这里,丁玲对于领导者是寄予希望的,所以不考虑环境改变也不等待更多革命进程的影响,直接给出人物比较幸福的结局,是一种美好的期盼。在当时的环境,也可能有一半的真实性。如果不能够见到自己的错误,没有人能够成长,结局便带有这样的期盼。

  只是所有正面力量,与黑暗相比,力量似乎略显薄弱,也显示出主人公乃至作者的游移不定。

  二

  文中的陆萍,不一定是多么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然而确实上过几年学念过几年书,视野开阔了,女子的敏感加上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与劳动人民之间出现距离。她对于朋友是极端挑剔的,对同是知识分子的人也不愿接受,“文人相轻”。与劳动人民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拉近,她以俯视怜悯的眼光看待农民,硬抬高自己到拯救者的高度,无形中将农民看成是低一等的人,这种定位使得她永远也不能进入到农民的角度,真正明白革命的艰辛。

  陆萍是丁玲投射的影子。陆萍不会是全部的丁玲,但一定是丁玲的一个方面,丁玲也不是全部的陆萍,但是一定是陆萍的某一个方面,她借着陆萍抒发她的思想感情,有时厌恶有时坦率,有时令人喜爱有时令人反感。“陆萍”,从名字中就能看出作者的许多寄托,首先是“萍”,漂泊无根,孤独无依;陆上之萍,不至于如江中之萍随波逐流,但是也显示无水之源的格格不入来。浮萍在陆地上能扎下根来吗?这是作者想知道的一个答案。而“陆萍”音同“路平”,不能不说也寄托着作者的一点美好期许,希望陆萍的道路不要那么曲折,能够较为顺利地达成愿望。

  三

  第六号病房,一个没有脚的病人。这个人是整篇文章作者模糊心情的真正体现。这里出现的人物,有着细致的身体容貌描写,但是这个对于主人公有着重要影响的病人,却连名字都没有,更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一个到苏联去过的学生,一个对本身的荣枯没有什么感觉似的。这个对作者丁玲也有重要意义的转折性人物,她却连一个名字也不能赋予他,因为没有一个名字可以适合他,不论他叫做什么名字,都会显示出作者的倾向,而作者其实在这里是没有倾向的,最后只好为他流着泪,却不能说出他的名字。

  作者的动摇在这个人的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相信在革命队伍中有那么一个人,他可以像第六号病房的病人,给她鼓舞和力量,只是这个人无对她而言还是模糊的,可能只存在于传说中。

  四

  一篇经典的作品,其意义并不一定在于技巧和技法。反观这篇几十年前的小说,其写作手法之类的都不足称道。但是经典的作品对与今天仍有意义,在于它确实写到了人性的共性,那些跨越百年甚至千年仍对人类本性描写入木三分的地方,在今天读到令人惊叹,就是丁玲对于人性的把握。

  通过心理描写展示女性的细致与敏感,是丁玲写作的长处。对女性知识分子的心理准确把握,是这篇小说的亮点所在。时代在变迁,但是丁玲对知识女性的共性把握,是深刻而到位的,即使在今天那些细节描写依然是对女性心理最准确地把握。一个女性,即使处于延安,处于革命,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她注意到的,她在乎的,她的心理都与今天的女性没有差别。作者抓住了女性的共性,使得人物在今天依旧栩栩如生。

  五

  丁玲曾以作家娴熟的笔触写出过生动的故事,例如《一个红军的故事》,力度十足,催人泪下。但是暴露出作家本人真实心情的,应该还是最初的作品,如《梦珂》、《莎菲女士日记》,以及《在医院中时》和《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作者以她惯有的,也可以说最贴近她本身真实的心情来写作,毫不拘束地说出真心话。这是一篇难得的小说,因为它是真实的,以一个他人不会写的角度贴近到了知识女性在延安时期的真实性情和体会。就今天看来,它在文史上的意义,以其真实性远胜于其他歌功颂德及虚伪之作。在当时的历史时期,由于不符合主流宣传话语受到了批评,但是作家存在的意义一部分在于对真实历史的反映,提炼出高于生活的生活本质,这是作家的历史使命,所以《在医院中时》的诞生,应该说是作者对于个人历史责任觉悟的产物,在今天看来对于我们理解真实的延安生活,理解人性在战争中的反应,见证战争的另一面,都是有着重要史料价值的。

文章标题: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投稿对丁玲《在医院中时》的几点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454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