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发表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21 15:01 热度:

  现当代散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但时下教材部分内容的编排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脱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一些主观因素造成了散文教学存在的些许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作一浅析。

  关键词:教育类论文发表,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下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浅谈如下:

  一、部分内容的编排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脱轨,不能与时俱进

  初中阶段安排的散文多为现当代名家的经典名篇,这些经典名篇的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对于提升国民的文学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部分作品的编排已经跟当下的初中生生活脱轨,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异常丰裕的时代,根本体会不到物质生活匮乏、人的思想禁锢、社会生产力低下时期的国人的社会生活场景,他们无法全面理解那个时代的国人的思想和举动,因而就不会从根本上理解文本。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学生对三味书屋的那种枯燥陈腐的生活和对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的批判就很难理解;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尽管是“至情之文”,但由于写于20世纪20年代,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

  笔者认为语文教材的编排必须与时俱进,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初中教材精选现代经典之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起以点带面的作用即可,把当代的名家之作编入教材更易于学生接受,可精选一些学生喜欢的作家如余秋雨、余光中、贾平凹等的作品,除此之外,尽量多安排一些跟时代接拍的切合学生生活和思想的作品。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更容易理解,会起到更好的人文教育作用。

  二、文本的学习多重视课内,轻视课外相关内容的衔接和延伸

  尽管新课标颁布了,但散文教学新鞋旧脚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落后的教学观念,多重视课内文本的学习,轻视课外知识的衔接。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我们教师多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探究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完成了这三点即完成了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如果通过课前让学生查阅鲁迅的生平经历和本文的相关背景的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课上重点通过解决以上设计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对文本的学习,课后通过阅读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有关作品来加深对该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单纯注重知识的讲授,轻视文章文质兼美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教学务必注意整体之美。而部分教师讲授散文时却成了肢解优美作品的刽子手。经典之作在个别教师手中成为单纯对字、词、句、段、篇的零散的解析,了解作家、掌握字词、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掌握主旨等几乎就是散文教学的程序。教师为了考试技巧而讲解,为了提高成绩而准备,久而久之看似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提高了,考试成绩也不错,但语文素养却难有提升。如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通过描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和济南冬天的水色这三幅美景来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从而渗透出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教师多通过重点分析这三四段的写景顺序、修辞手法、重点词语辨析来应对考试、提高成绩,相对于课文本身的人文性教育作用退到次要的位置了。

  笔者认为如果教师首先安排学生深入地阅读,精心地查阅资料,预习好课文,让学生谈自己最欣赏文章的地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集体研讨探究,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产生火花,教师再顺势引导到文章的整体意蕴上来,让学生体会到老舍先生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赞美已渗透到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笔者认为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单纯的知识讲授对散文的学习来说只是游兵散勇,无法聚合,永远也达不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四、学生诵读少,教师引领不到位,不能真正理解文本

  语文学习尤其是散文的教学必须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现在不少的学生不愿意诵读,导致了对文本学习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语文教师的自身诵读功底不足,诵读引领不够。

  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是诵读的专家,学生能从教师的诵读中听出情感,听出人物的悲欢离合,听出景物的鸟语花香……语文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诵读能力征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诵读声中喜欢上文本,学生才能带着热情读懂、走进文本,从而体悟作者的情感倾向。

  学生对诵读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问题设计肤浅,教师引领不到位。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包括字词的识记、层次的划分、语句的赏析、主题的把握等环节的肤浅的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诵读不到位,整堂课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几个肤浅的问题中走了一下,根本就不会走进文本。

  笔者认为在学习《安塞腰鼓》时按照诵读――体悟――入情――品味等环节来设计,让学生有感情、多途径地诵读,通过诵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的赞美,再通过诵读体悟作者对陕北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革命激情的赞美,最后在诵读中体会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表现这种赞美之情的写法。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凭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文本的透彻理解始终掌控住局面,顺势引导解惑,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文章标题:教育类论文发表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324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