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战争都是人类实现自我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战争却具有暴力性、残酷性、破坏性等特征,因而由于对战争的恐惧感促使人们往往把和平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与美好愿望。也就是说,“和平与战争一样也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不过和平是非暴力的解决方法。”
摘要: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就这一战略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途径选择及其对中国乃至国际政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行阐述,深化对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认识。
关键词:如何发表论文,中国,和平崛起
新中国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主张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原则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现在中国确立“和平崛起”的国家新战略,就是要向世界承诺中国选择的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而且也符合亚洲各国和全世界的最大利益;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安全阀。
和平崛起的概念理解
与国外不同,在较长时期里,国内多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说法概括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增强及国际影响的扩大趋向。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政界人物与学术精英开始频频使用" 崛起"一词来描述和阐析中国的发展趋向及国际地位的增强。2003年先后出访国外的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从而以最高领导人的名义向世界昭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崛起?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和平崛起"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将"和平崛起"定义为目的,即"崛起"与"和平"都是目的,两者要同时实现,强调认为中国追求的是一种与以往历史上其他国家不同的崛起。二是将"和平"说成是手段,将"崛起"理解为目的,认为中国争取"和平"不过是为了实现"崛起"的目的。三是将"和平"理解为目的,将"崛起"视为手段,认为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事实上,所谓的"和平崛起"就是在当代"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立足于自身,通过改革开放和全面创新逐步增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综合国力,改变和重塑中国在国际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促进和推动世界和平的发展。
当然,"和平崛起"中的"和平"并非指不使用武力和"没有军事暴力行为的安全状态",而是指没有斗争。绝大多数非战非和状态以及用小规模军事行动维护利益或解决冲突的过程仍然属于和平的限度之内,否则就不可能"和平崛起"。
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和平崛起只有在有利的国际战略环境和时代环境下才能够实现。
首先,就国际战略环境而言,冷战的结束消除了爆发世界大战的诱发因素,虽然局部战争仍然存在并不可避免,但是发生全球性体系战争的可能性大大下降,"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诸多挑战,特别是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艾滋病、毒品特别是恐怖主义等非传统领域内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日趋增多,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近代史上曾饱受列强蹂躏,和平是民心所向,融入世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国家利益所在。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既包括安全,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安全;又包括发展、即保障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中国新领导人更趋广阔、更加灵活、更加务实的外交思路,正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平台。
其次,就时代环境而言,中国的崛起是与全球化紧密相联的。全球化的起点是500年前的地理大发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到现在的全球化与19世纪的全球化大为不同,到了一个新阶段,这表现在:(1)国际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在上升,从而对国家之间的狭隘利益形成重大的战略牵制。(2)国家利益高度交叉和融合,国际政治出现了对抗和合作两重性。(3)国际矛盾更加复杂多变。全球范围内各国相互依存度加深,促进了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合作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机遇,如果能及时地调整步骤与政策,就能赶上全球化的快车,趋利避害。中国正是在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略,努力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并受惠于此。
同时要看到,自二战以来,国际机制、国际制度和国际法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相当成熟,这种不断完善的国际机制和制度对大国行为的约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崛起过程必将受到这些国际机制和制度的制约和规范,这也是以前任何一个大国在崛起时所未曾遇见过的。当然在受到制约的同时,中国也在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建设者。
中国和平崛起的途径
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中国和平崛起的实力基础。首先,要通过"五个统筹"来解决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必须通过经济社会、政治经济、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解决贫困、不平等、能源、社会安定等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奠定基础。其次,要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以上两点是和平崛起的内政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内政基础,是中国崛起的根本。
广泛参与各种区域性的组织,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至少要参与并主导多个亚洲或周边的区域性多边安全体制及多边经济合作体制。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平崛起的首要舞台在亚洲。在这些地区逐步构建多边体制是缓解甚或逐渐消除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问题与麻烦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增进中国经济、政治和战略影响的机会所必需的。在这两方面,必须更进一步地拓展眼界、解放思想和多有作为,尽最大努力,维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责任、塑造大国形象,是中国崛起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的大前提和重要保障。中国要在数量愈益增多、功能愈益重要的各类国际组织中发挥尽可能大的影响和作用。全球化创造了大国在经济上融合和在安全上合作的条件。战后以来,新兴大国的发展不是靠扩大殖民地或势力范围,而是靠世界市场。日本成功的经验表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资源,包括市场、技术、资本和人才资源。而参与现有的安全体系,维护大国关系的稳定,是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的前提条件。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建设性的观念,并注意自己的"形象设计",以一个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形象崛起,这才是符合时代趋势的崛起之路。负责任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逐渐在周边和世界上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安全、和平的积极提供者。中国要多参与联合国的维和等方面活动,承担全球责任,通过负责任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要尽力与其他国家建立信任,使他们确信中国愿意与他们共享利益。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也是能否崛起的关键。要在绝不牺牲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建设、维持和发展中美两国间较为稳定的战略、外交和经济协调关系,来消除中国崛起的过大阻力或过大风险,同时要努力拓展中国安全和发展的多方面空间。
经济外交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交往中能造成双赢局面的最重要手段。由于日益成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购买国债、经济援助、经济技术合作、购买军备、对外投资等方式施展在外交方面的影响力。事实也让我们看到,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经济要软着陆,让经济刚刚复苏的日本感到担忧;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让美国同中国保持战略稳定关系超越了狭隘的安全利益;中国利用经济外交,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制约"台独",在国际社会的发展空间方面也一直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若干代中国人的锲而不舍、努力奋斗。因此,我们要继续高举不称霸的旗帜,不妨碍任何人,不威胁任何人,不牺牲任何人,用发展的事实排除外界的疑虑和干扰,坚定地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新的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阐述了“和平崛起”的理论要义,这一重要思想是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立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格局基本态势的认真分析与判断,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新概括,对新世纪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新规定,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也必将成为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指针。■
参考文献
[1]李强,《中国崛起的新时代背景》
[2]新周刊,《中国缺乏软实力:五千年文明为何不敌好莱坞》
[3]吴健,《论中国的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