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更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努力推进文化创新,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推进民族文化复兴大业,进一步弘扬中华精神。
关键词:文化建设,民族精神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文化和社会是统一的,文化就是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极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书面上,到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他这个人真有文化","经济文化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
同样是"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其涵义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他这个人真有文化",是指某个人因为丰富的学识所透射出来的某种卓然不群的文化品味。"经济文化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则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商品活动的整体。可见,"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当不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而与之相对的"狭义的文化"则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除以上各种解释外,尚有符号说、限定说等各种说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飞速前进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容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就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要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我国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用自己的灵感创造中国文化新的辉煌。
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文化不仅是精神力量和智力财富,而且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需求。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它有两种不能相互代替的基本生活,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而没有精神生活,正如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精神生活而没有物质生活一样。人,既是物质人,更是精神人;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既是经济人,更是道德人。可以说,正是这一点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精神生活,对于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是对真、善、美的创造、追求和享受,没有文化生活的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而增长的:物质生活的范围扩大,文化生活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物质生活质量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结构性缺口。尤其是广大农村差距更大。不少农村文化的供给数量少,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健康文化缺位,如今在农村一些地方,赌博盛行、迷信成风、低俗色情表演不断,破坏了淳朴的乡风,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艰巨。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
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正是由于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首先,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曾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从胡锦涛的重要讲话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四个方面的建设都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正如人们所说的,物质贫乏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空虚、文化贫乏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