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现代电影同传统电影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后现代电影以刺激和享受,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可以说,后现代电影的产生,是后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产物,其反文化、反理性的特征,是传统电影的嬗变,同传统电影相比较而言,炫幻的镜头、刺激的场面带动着观众的感官,冲击着观众的内心。本文对后现代电影的美学嬗变与美学再审视进行了讨论,发现后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不同之处,挖掘后现代电影的美学价值所在。
[关键词] 国家级期刊投稿,后现代电影,美学,嬗变,审视
后现代电影源自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意义上的后现代社会,是指20世纪后半叶之后的,人类社会的传统工业与城市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社会的终结,新的信息膨胀与人性危机的社会出现。“后现代”,意味着反传统的文化诞生,对科学、宗教、艺术等都存在着混乱的思维理解,在电影方面,则是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与传统叙事相悖的、宣扬个体价值的电影面世。后现代电影从艺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思潮,甚至成为具有自我哲学观的存在,然而后现代电影的成长,离不开消费文化语境这块沃土。
一、后现代电影的美学嬗变
(一)内涵价值的嬗变
同传统电影的宏观价值取向相比,后现代电影更偏向于个体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心理,对于感性的快感彰显更加明显,对于理性则基本舍去。后现代电影坚持着自我的“反文化、反理性”守则,宣泄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扩大感性生命的思想理念。这些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是相近的,正是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西方社会,人们的道德观、生活观等都受到了冲击,对电影领域也产生了影响。后现代电影不再强调电影的内涵价值,并不对电影作品做任何的解释,这同传统电影对内在的强调和对受众的深入影响是不同的,后现代电影对于价值的深度和内涵的意义不再看重,似乎指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打破了传统电影中对意义的探究思维,从内涵价值上产生了嬗变。后现代电影将人的冲动和快乐作为生活的主题,大量的暴力、色情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冲击着人们正常的社会价值观,这是反文化、反理性价值的体现。后现代电影,将后现代工业的技术美感发挥到了极限,利用镜头的变化、拍摄视角的转化,将电影直接的感情与观众相连,让观众感受到刺激,并维持这种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后现代电影带来的是观众的被动满足,毫无传统电影中的突出其意义价值所在的觉悟感。
(二)叙事方式的嬗变
在后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文化语境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商品符号更加敏感,这就导致社会文化的消费娱乐文化占据主体,而主流意识被削弱边缘化,于是大量的感性、直观等视觉类快餐文化代替了理性、深度的概念思考。于是在电影领域,为了迎合这种消费变化需求,电影的叙事方式发生了嬗变,不再是理想的阐述,而是以视觉冲击为主,只有推出更多的刺激观众视觉,让观众感受得到满足的电影作品,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在传统电影中,为凸显影片的主题和价值观,往往会在电影中通过对白、叙事,将一个完美的故事展现出来,对影片整体的戏剧性把握较好,镜头的转换只是为了影片的话语叙事而服务的,那个时期的好莱坞大片是以《乱世佳人》《廊桥遗梦》这类爱情故事为主的,以感动观众内心、震撼观众灵魂为出发点的。这些电影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构建等,而后现代电影则在叙事上与之不同,在反理性下大肆追求视听的快感,对于叙事是否完整不再过多关注,在影片的镜头处理上,以富有冲击感的视觉和听觉为主,而非有理性的叙事。例如张艺谋在2002年拍摄的电影《英雄》中,就有着大量这样的特点:虽是历史上的故事,但却充满了炫美的打斗、唯美的交手、恢宏的场面以及离奇的故事情节,这样的场景在银幕上,对观众而言是一种窒息的美,这样的镜头让观众都为之动容。而抛却那些打斗场面外,中国历史上这位秦始皇似乎太“传奇”了一些,英雄尽皆死于此人,这样的叙事方式未免又太过单薄。由李安导演执导的《卧虎藏龙》、徐克导演执导的《龙门飞甲》、吴宇森导演执导的《碟中谍Ⅱ》等,在武侠打斗、剑锋流弹上下足了工夫,通过如舞蹈般的交手、高科技特技的加入、剪辑的技术等,观众感受到的全部都是刺激和快感。又如张艺谋导演在《英雄》后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等,都将视觉冲击作为了电影的主要变现形式,对话语等叙事方式弱化更加严重。后现代电影在观赏性上无与伦比,但在叙事内涵上缺乏了价值,与传统电影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图像技术的运用
后现代电影将人的思维从现实世界拉向了幻想的深处,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图像技术,一个仿真的、虚幻的模拟世界便呈现在了观众眼前,而这种刺激是超乎想象的。“好莱坞大片”中很多电影都有着深度的图像技术运用,从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开始,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将一个“真实”的恐龙世界搬到了演员身边,而其后的《玩具总动员》更是完全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除此之外,好莱坞的卖座大片中,没有与图像技术无关的,《泰坦尼克号》中宏大的灾难场景、《指环王》中那个神奇的世界、《阿凡达》中的外星球、《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大黄蜂、《超凡蜘蛛侠》和《机械战警》中挽救人类的英雄等,而那些叫好的动画电影更是完全借助了图像处理技术,《狮子王》《冰河世纪》《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强大之处将电影的利润最大化,观众在观赏虚拟世界中的景象时,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图像处理技术,是后现代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是对现实理性的冲击,是电影美学的一大嬗变,特定的形象无法承载后现代电影的意识形态,而虚拟世界的天马行空,则为后现代电影实现了从现实到梦幻中的可能,它已经超越了艺术上的想象范畴,而是开始创作另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依托现实,而是对观众内心向往的展现。图像处理技术模糊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后现代电影中将此称为“自我复制”,利用图像处理创造出仿像,一个比真实还要真实的存在,观众会迷失在里面,这是一种更刺激的感官享受,这是传统电影不能想象的。
二、后现代电影的美学再审视 后现代电影,在嬗变下,仍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学意识所在,以现在的角度,回视那些老去的后现代电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美学价值。再度去审视后现代电影,不仅要从当时的角度去看待后现代电影,还要从当下的角度审视。
(一)意识形态的蕴蓄表达
重新审视后现代电影,在那与传统电影格格不入的外表下,隐藏着蕴蓄的意识形态。电影作品的产生,都寄托着某种意识形态,就算没有内涵价值凸点的后现代电影,也在无形中讽刺着那个时代的落魄、宣泄着影片中蕴蓄的不满,这种意识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存在的,是对社会、对政治的叹息。例如,美国电影《邦妮和克莱德》,是根据20世纪30年代美国德州的真实事件改编,在电影中,两个主角以抢劫来发泄自己对当时政府和社会的不满,而当时正是美国的60年代,影片借助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再现了当时的经济低迷情况,而借助60年代的嬉皮士风格,将“反文化”“性解放”等社会思潮进行了集中体现,这些都是当时青年对社会愤懑的表现。在影片中,穿着奇怪的人、反主流的音乐等,给当时的观众一种感官上的混乱和刺激。而1997年上映的《阿甘正传》,一度被誉为当时的励志影片,从现在角度审视,其不失一部意味浓郁的后现代电影。(被称为傻子的阿甘,智商只有75,但影片中他的那富有传奇性的人生,寄托着真诚与善良,成为了美国当时的主流文化。但影片的播放,其实是对美国60 年代前后的真实再现,越南战争、水门事件、马丁・路德・金被害、黑人种族歧视等,《阿甘正传》在意识上更是对政治谋杀的集中展现。
(二)对女性意识的认同
后现代电影对于女性意识认同感较强,在传统电影中,叙事方式决定了影片以女性演员的身形来取悦男性观众,银幕上被动展示的女性角色,通过近于色情的渲染手法,满足着男性的窥视欲望。而后现代电影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叙事方式,反理性与叛逆的银幕展现,将女性的独立、个体性进行了放大,男权社会不再是惟一的电影语言,在反叛男权、争取女权民族自由上,后现代电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一些后现代电影中出现了女强人、受男人崇拜的女性等的形象,借此对以男性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思想进行抨击。例如 1999年西班牙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便是一部对女性的赞美之作,埃斯特班的母亲玛努埃拉不仅承受着被丈夫抛弃的痛苦,还要忍受着丧子的悲伤,但她仍旧那么的独立坚强,而电影的讽刺之处是埃斯特班的父亲最终还是成为一个变性人,整部电影对于男性角色的讨论很少,是一部典型的女权宣扬作品。1996年英国的《枕边书》中,日本姑娘和子的身子一直被当作写字的纸张,被男性用毛笔书写着,直到她长大,和子也拿起了毛笔,在男性的身体上写下了自己的《枕边书》,和子这个角色是对男权的一种挑战,也是其女性意识苏醒的表现。
(三)增添了审美形态和观念
后现代电影的贡献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流行趋势,虽然每个后现代电影的流行趋势并不长久,但仍旧增添了新的审美形态和观念。以中国电影为例,同国外后现代电影将性欲暴力放在明面上不同,国内的后现代电影则是将丑、性和暴力杂糅进了电影中,例如1997年的《春光乍泄》、1999年的《男男女女》等作品,引入了“同性恋”这个语言文化;又如在《疯狂的石头》中,一句“顶你个肺”曾在国内流行一时。这种耳目一新的文化,让电影审美形态更加多样化。同传统的高度意识、深度精神相比,后现代电影在观念上更平面化,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让观众观念深受感染,后现代电影对历史的消解、对权威的颠覆,在一定范围内解构了传统电影的价值观,这就在电影观念上进一步扩大了后现代电影的影响,丰富了电影审美观念思维。
三、结 语
后现代电影的产生,是后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产物,其反文化、反理性的特征,是传统电影的嬗变,同传统电影相比较而言,炫幻的镜头、刺激的场面带动着观众的感官,冲击着观众的内心,但毫无深刻内涵价值所在。然而在对以往后现代电影的再审视中,结合那个时代,立足当下,又不难发现其中对于政治、女权等思想的蕴蓄表达。后现代电影的扩张,同人们消费文化语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一些“好莱坞大片”的叫座,以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的奇观影视,开始蔓延,这种趋势到当下仍未停止,后现代电影仍旧拥有市场,但在火爆的场景下,一丝难以察觉的美学价值蕴涵其中。
[参考文献]
[1] 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桂青山.“后现代”与当代电影[J].电影艺术,2003(04).
[3] 潘秀通,潘源.后现代电影的当代语境及当代性表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