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投稿语文课,呼唤范读回归课堂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8-04 16:36 热度:

  《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次自我内心解剖,为自己能活下去寻找的理由。文章第一部分写作者残废之初的悲痛欲绝,前途无望的渺茫暗淡,一次又一次在死亡边缘的徘徊彷徨;第二部分写作者由对母亲的不理解到理解,直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

  摘要:范读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基本功。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手段已逐渐兴起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那么,今天的语文课堂上究竟还要不要范读,何时范读最为合适,范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关键词:文学期刊,范读,语文

  其实,教师课堂上的现场范读有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百转的愁肠通过普通的字眼流淌出来,令人不忍卒读。文章所呈现的情感的分量甚至超出了语言文字本身。如果这篇文章按照一般方式讲解,不但不能很好地体悟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反而会将一篇完整的文章拆卸的支离破碎。于是,在讲课之初,我首先给学生范读了文章,当读到母亲在园子里找我而不得的焦急时,我听到班里有学生轻轻抽泣,如此长篇幅的文章读完后,班里静悄悄的,学生们还沉浸在感动之中,还在文字里寻找感动的理由。可以想见,这篇文章再通过学生的品读足以将情感自然升华。

  二、抑扬顿挫皆生情

  如果说阅读之前的教师范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那么,阅读中的范读,就是展现对文章的个性化的感悟,阅读后的范读,则是对课文的赏析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升华。无论何种阶段的教师范读,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成为首要的任务和作用的。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文中字里行间跳跃的情愫,与文章的作者激情碰撞。尤其对于朗读技巧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讲,教师的范读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提供直接的示范和指导,从而将其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和感受通过恰当的形式得以体现。

  三、突显个性展激情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很脆弱的东西,但却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教师应该是摆脱了“集体言说”的人,而用“个体言说”实践着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教师的要务之一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也能挣脱集体言说的牢笼,说自己的话。有时候,课堂上的教师范读正是充当了引发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导火索”。

  在《死水》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聆听了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并且请学生自己谈了感想,其他学生也发表了看法。之后,我用极夸张的语气重读诗中描写死水的艳丽的词语。 这一意外的语气引发了学生对两种语气背后的含义的深入思考,对《死水》这首诗歌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了。

  四、思想升华抒真情

  没有感情投入的阅读是得不到回报的。随着教师精彩的范读,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都会像清泉流淌于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更加直接的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充满感情的范读无疑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用情用心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如《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层山后退了一些。……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在教师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仿佛“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学生轻声诵读,细细体味,感觉美极了!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将学生的情,带到了这清新自然的空中楼阁。

  鉴于此,我觉得语文教师不仅应该范读,更应让范读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把握时机,该范读时才范读

  教师范读除了具有以上优势之外,也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此,教师应明辨范读出现的最佳时机,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初读课文时,如果学生感觉比较困难,如生字很多,句子较长,文章意思深奥难懂等。此时教师的范读不但可有激趣之效,还有引领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之功。

  对课文感悟欠火候时,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既可以让学生情感提升,又促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学完全文后的范读,可以将文章的思想感情再次深化,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如能配以学生同教师的比赛,将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热情,从而达到训练语感、渗透情感、提高朗读能力之目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课文教师都要进行多次范读,也不是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必须范读。应该因文因人而异。

  2.把握要求,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

  范读除了展示教学的示范性,必须尊重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不应把教师的范读作为所有学生朗读的模板,而是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像教师一样阐述自己朗读的独特体验,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恰当充分地表达,努力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相信学生,了解学生,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我们的学生是在母语的条件下学习的,他们在上学前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本民族的相当多的词汇和语法规范,练习和听到了很多的语言材料。因此说,不必要的“范读”是一种对学生不信任、不放心的潜意识的流露。所以,不该范读时,我们坚决不读!

  在教师范读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影响下,与文本积极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在对话中,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让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慧的启迪,知识的迁移,情感的陶冶,这才是范读的真正意义

文章标题:文学期刊投稿语文课,呼唤范读回归课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2212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