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建筑艺术风格因地域和民族等而异,但在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处理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明显区别于西方并享誉全球。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这种朴素的建筑思想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有明显的反应,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塑造,这是我国古典建筑被人门奉为经典并世代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着重对古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建筑的造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现代建筑设计
要积极吸取传统建筑的精华,并加以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传统建筑;空间处理;造型;天人合一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我国古典建筑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现在已经超出现实存在的实际建筑的范围,它记录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拥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一个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
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性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传统系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说到中国古典建筑,不得不提到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山水有灵,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精华,它强调人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我国古典建筑的空间处理以及造型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另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凝结成三个显著特点:
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
其二,人文主义品格鲜明,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
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
虽然古典建筑艺术风格由于地域和民族等会有所差异,但在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处理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建筑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 往往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
② 单体建筑造型具有一定的规格程式。
③ 木结构屋顶体量巨大,坡顶、正脊以及翘起的飞檐曲线柔美,这是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④ 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空间大小不一、富有变化,并且注重塑造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
⑤ 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性极强,标示着等级与功能的差异。
二、 中国古典建筑的空间结构研究
老子日:“埏埴以为器,当其无,仃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的“无”就是李间,“有”是指墙擘门窗。真有用的还是“无”。正是老子“无形之形”的理论,打开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空间探索之路。
一)传统建筑的空间
庭院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群体组合中心,是建筑实体与室外空间共生的基本单元。古代的能工巧匠往往围绕着庭院组织建筑中心,执着于营造一种曲径幽深、连绵无尽的效果,往往会采取向纵向、横向扩展或纵横向都扩展的方式,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各种建筑组群。这样的建筑群体给人塑造一种连曲径探幽、柳暗花明的人间幻境,在满足古典文人审美追求的同时,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长期团结、同意、稳定的愿望,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大特色。
另外,古典建筑设计注重虚实相应,有无相成。在传统诗词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深宫内院”、“禅院钟声”以及民居建筑的“庭院深深”都体现着建筑与空间相辅相成、虚实互生。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例,它以建筑围成一个庭院,极佳地组织了建筑和庭院的关系。从室内空间到建筑实体、从檐下过渡空间到庭院中的半开敞空间都是虚实相生的极佳应用。
建筑与情景的紧密关联也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一大特色,古代建筑的不同功能性往往表述着不同的气氛以及不同的情景。例如,中国古代讲究尊卑长幼,等级制度森严,因而在厅堂、居室的设计上也一定要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不同;而且在花园的空间布局上则力求“自然”,追求轻松自在之感。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性是古代人世界观、自然观的真切反映,这种深层的民族意识通过建筑空间的特性完美的反映出来。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传统建筑才能经过历史的变迁经久不衰,为人们所赞叹。
二)传统建筑的结构
木材、砖瓦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木构架结构也就成为了古典建筑主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由横梁、立柱、顺檩等主要构件组合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的框架结构富有弹性。总的来说,抬梁、穿斗、井干是我国古建筑木构架三种主要的结构方式:
所谓“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这种结构方式一般是在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所采用。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并且用枋、檩等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通常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所围成的空间似井因而得名。这种结构方式比较原始简单,现在很少使用。
三、 传统建筑的造型
建筑的外观造型是建筑各要素的整体综合体现,它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尺度有着密切关系。建筑造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细部设计,必须要把诸多因素完美结合起来,才烘托出外观造型的艺术美。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和斗拱造型非常具有艺术特色,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录皿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屋顶主要形式。古代建筑的屋顶大多是(主要是庑殿顶、歇山顶)大屋顶,稳重协调。屋顶中的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更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中国古代建筑的大屋顶,厚重且具有层次,体积大力度强给人以崇高美感。有的屋顶装饰辉煌夺目,富丽豪华,有的生动神奇,富于趣味,有的静中导动、生气勃发。
另外,建筑彩绘和雕饰等装饰对建筑的造型影响较大。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而且油漆颜料中所含的铜,防潮、防风化剥蚀、防虫蚁。古代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例如,朱、黄明清时期就被规定为至尊至贵之色。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彩画较多,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古代建筑的建筑雕饰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人物形象、动植物花纹、历史传说故事和戏剧场面等较多。另外,陵墓前的石人、兽、寺庙内的佛像等雕刻也颇为经典。
四、 基于中国古典建筑精华的思考
与古代传统建筑相比,现代建筑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西方设计理念的传入,更加磨灭了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艺术特色,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深思。我国古典建筑在世界建筑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苏州园林、故宫等古建筑被世人赞叹不绝。
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牢牢抓住古典建筑的设计精华,并加以吸收和创新。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所有的艺术形式,而是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建筑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建筑有着浓重的民族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积淀,是世界建筑领域的奇葩。在建筑设计普遍西化的今天,我们要珍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要充分汲取古代建筑精华的营养,并且要加以利用和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又兼顾历史性的建筑,在世界建筑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解运利;论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借鉴;《才智》2011年09期
[2]裘丽伟,陈丽;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价值工程》2011年09期
[3]李溪暄,谢兴保;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特点浅析;《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8月
[4]阎明浩;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布局的初探;《中华民居》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