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装修产业化发展方向之社会学论文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2-04 10:26 热度:

  摘要:住宅装修施工必然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集成装配式的概念可以引入住宅装修施工领域。
  关键词:集成论文,装配式论文,产业化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住宅装修从完全手工操作很快地走向了大量使用小型电动工具,完成了历史性地一跃。今天,又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正在悄悄来临——住宅装修产业化发展方向。
  产业化的基本原则是:加工机械化、生产批量化、出厂标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
  目前住宅装修的状态是:
  (1)作业手段的原始性。虽然使用了一些小型电动工具,仍然是手工作业性质。
  (2)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构配件加工和安装无法分开,所有尺寸必须现场实测实量,自原材料开始制作直至安装最终完成均由同一作业班组完成;就现场操作空间而言,构件加工与安装过程混杂在“混合车间——装饰施工现场”。
  (3)产品形成的非标性。大多数仍然采用一张桌凳、几件小型工具,按照现场已有条件,以“量身裁衣”作坊模式加工和安装产品。由于现场手工作业缺少系列标准和协调能力,很难通过调节设计数据、调动原材料供应商等手段,使具有个性的装饰产品达到技术规范化、构建标准化、生产批量化的产业化观念。
  住宅装修需要产业化。应该让计算机控制的专用机器设备来完成大量的、重复的、高精度的构件和部品的加工,实现由人来设计、指挥生产及安装。
  汽车、电脑这些高度产业化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供借鉴——集成总装。把集成装修概念应用在住宅装修上就形成了所谓集成装配式住宅装修施工方式,它是指:装饰工程将构配件和部品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划分开来,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集成或若干个集成,施工现场只把集成安装在墙、地、顶面上。而且,加工体系不仅仅局限在木装修等几个装修内容上,而是遍及、覆盖橱柜、卫浴、隔墙、吊顶等所有装修施工内容。
  集成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已不再是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特定组合的方案编制管理过程,不再是按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现场监控的技术管理;集成装配式装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深化设计。技术人员从事更多的工作内容是现场3D精密测量、相关机电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的分项集成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现场施工程序编制。因此,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例如石材饰面论文。从技术上看,矩形板材预制已经不成问题,一般认为弧形板材要实现预制装配比较困难。随着CAD制图排版精确率的提高,电脑控制水刀切割技术的成熟和趋于普及,以及预先胶粘、统一研磨技术的应用,弧形石材预制装配式施工已经成功。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不仅解决了弧形石材的预制装配式施工难题,而且,解决了金属嵌条与弧形石材镶拼的预制装配施工难题,使复杂的弧形镶嵌金属条石材施工,通过预制装配集成施工达到更高精度的施工质量。因此,石材饰面彻底预制装配施工的难度已经不在技术上,而在水刀切割价格的下调,在加工厂与项目部施工管理配合方面(包括运送等管理方面)。
  再如地面饰面部分:复合地板、抗静电地板、地毯由于材料特性,本身采用成品装配,只要加强事先现场测量和排版,是完全能够做到彻底预制装配集成施工。
  集成装配式施工还与预制装配式施工有所区别,预制装配只是具体的一个方法,是一个构件的行为,实现预制装配只要局部的突破。集成装配式施工是一个覆盖装饰工程系统的新概念,它属于装饰施工模式范畴,是把相关构件经深化设计后组合而成的新成品,因而实现集成装配施工需要系统的配套措施。
  配套之一,企业必须确立集成装配式施工产业化发展目标,成立专业的深化设计小组并坚定不移地步步推进。
  目标和实践制约着集成化所需要的其他一切技术条件。有了目标就有导向,技术人员的引进也好、转型也好都会围绕这一目标实现,技术人员的能力也会随着导向朝此方向发展。
  配套之二,现场技术人员基本技能转变论文。
  传统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熟悉现有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监督为主。集成装配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不仅熟悉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更要针对现场不同的具体情况,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知识,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对集成预留、机电洞口预留、安装偏差调节等设计,将构配件加工尺寸相对统一,便于各种集成批量加工和现场安装得以实现。
  配套之三,项目管理重心转变。
  项目技术管理将由现在重点管操作工人转向重点管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在集成化施工方式中,施工深化设计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施工方法、加工方法、安装方法的简易程度,决定着施工成本的高低。
  配套之四,加强技术规划、开拓力量。
  在发展集成化施工过程中,公司层面总的技术规划相当重要。主要体现在:
  1.宏观规划,确定各个针对性课题,组织攻关,逐个解决。
  2.专人大力开发、收集、消化能直接或间接用于集成施工之中的材料、技术和方法。集成化施工方式需要大量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信息作为技术支撑,缺少信息往往阻碍某些问题的解决。技术信息量和消化能力是推进总装式发展极其重要的环节。
  3.施工深化集成模块的定型和普及推广。装饰集成化发展进程中,各个项目部会创造许多新的施工设计节点和方法,不断为预制集成装配施工提供新的元素。及时汇总各类有效设计节点,进行汇编,形成比较规范、成熟的标准模块和做法,及时普及推广开来,是加速推进预制集成装配式施工的有效方法。
  通过技术部门的宏观规划、信息收集与消化、设计标准模块加以普及与推广,按照计划、有步骤加速推进集成式发展进程,有助于集成式更早实现。
  配套之五,设备配置转化。
  由于集成装配施工方式强调零部件工厂集成生产,因此,必然导致设备配置上的大转变。大量采用的小型电动机械将退出现场,设备配套重点是工厂内大型数控加工机械的质量和数量,而现场重点发展设备为新型、简便、快速、精确的3D空间测量仪器、简便的设计计算软件、笔记本电脑以及网络通信设备。通过提高技术人员设计配套能力和控制厂方的加工设备,提高集成装配化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可见,实现集成装配施工方式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化的协作和改革。尽管住宅装修的产业化过程可能有重重困难,然而,我们相信它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因为效率和质量是企业永葆青春的营养剂,而效率和质量只能来自于产业化。
  在日本,没有装修只有装配。他们的经验是借助互联网项目协作平台,对装饰项目进行设计、施工、信息化的管理。日本一家叫浅田建设企业就能在10内同事完成120连锁店的建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第一个关键点是有一个协同作业的平台;第二,浅田建设本身做了一个设计样板;第三就是有一批诚信的分包商;第四是有一个指定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就是一个控制室,也就是说浅田建设和业主、监理,在同一个时间可以处理120个点,控制分包的整个工程当中发生的设计、质量、材料、进度的变化。
  我认为,实现集成装配施工方式,推动住宅装修走向产业化,至少有下列优点:
  1.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加工质量水平,生产高精度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装饰要求。
  2.大幅度提高住宅装修效率,告别手工作业,减少现场作业,减少因施工占用,建筑物无法投入使用影响。
  3.大幅度减少住宅装修现场的环境污染,提高对噪音、废气、废液的控制和回收,以及边角料回收利用。
  4.大幅度减少住宅装修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5、节约能源,避免了传统装修现场拆、改、砸造成的资源浪费。

文章标题:住宅装修产业化发展方向之社会学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1115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