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四川民居建筑特色的剖析,提炼出四川民居的精神内涵,并对当今传统民居保护与改造的目的和意义提出质疑,探索继承与发扬巴蜀文脉的方法,以适应当今社会。
关键字:巴蜀民居,兼容并蓄,发展
四川民居是中国南方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形态,因而也早就了此地民居的独特。四川的老房子,风格迥异,大如阆中,小如上里,兼之平乐云云,既透着北方四合院的形,又隐约见着江南园林的神,三言两语道不尽,自有一种兼容并蓄的美,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1、大融合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川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除了盆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材料,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四川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川的移民文化积淀深厚:自青藏高原“昆仑文化”分别沿黄河长江的流移传播,先人一直沿岷山岷江流域向四川盆地迁徙驻足繁衍,;秦灭巴蜀又一次大移民,使巴蜀文化映现着中原文化的高大身影;明清的客家移民和“湖广填四川”更让岭南文化渗入到这片巴山蜀水中。
四川文化因兼容并蓄而显得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典型的四川园林乡居古镇建筑,即似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水乡园林,而又自成体系,是不可替代又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
自明清以来,四川所形成的古镇有4100余座。由于四川没有村庄,汉区农家皆是散户零星居住,古镇集聚街市、场镇、聚落、商埠、水陆码头、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为一体,人文内涵极其丰厚。这样一种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才导致了四川民居的独特性格。
2、南北交融的建筑特色
2.1、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
四川民居有明显的中轴线而又不受中轴线的束缚。在四川多处民居中,既可见北方封闭型的四合院,又可见南方住宅中的敞厅、敞廊。
四川的四合院,即“天井”,尺度与北方大为不同,通常很窄小,也不完全遵循北方四合院严格规整的形制,因而与周边房屋的关系更为密切。除了采光、通风、承接和排除屋面雨水外,它还是建筑空间的有效补充。厅堂面向天井的一面或两面开设透风的木格门,或根本不设门,形成敞厅的样式。空间内外渗透,将建筑空间结合环境自由延伸,相映增辉,仿佛一座江南园林缩小版。而且在封闭的院落中,天井、敞厅与入口檐廊、过厅和后院结合,组织穿堂风,也适应了四川盆地闷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并且四川民居在空间处理上,特别讲究灵活,变化有序。单体民居常根据自然地形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平面布局手法。当合院民居由于用地的局限或朝向的要求而必须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时,则利用前低后高的地形组织院落,形成重台天井,或台院式布局。分台、错层等处理手法,构成重叠栉比,参差错落的效果,充满自然情趣。
2.2内容与形式统一
四川民居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在功能方面无论是廊院式建筑还是场镇的竹筒式民居,从平面布局到空间处理都首先着眼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无意”地营造出自由、适用的空间布局。
以商铺为例:中国南方传统商店的贸易形式,顾客习惯站在店门口可以挑拣所需物品。鉴于四川地区潮湿、炎热、多雨,为了能留住顾客停步,故在门前社交宽的檐廊以至椅楼,供顾客遮阳避雨。堂屋一般退到后面,这就是典型的前店后宅式民居。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沿街住宅的进深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又发展成了一种前面为商店,后面为库房和杂物用房,楼上为居住空间的下店上宅式民居。犍为罗城古镇主街就因为延廊长宽,居民可不受烈日或雨雪之苦走遍全镇,因而被人喻为“全天候商场”。
2.3结合传统、保留各地特色
四川民居极其注意与环境的融合,大多依山临水,后高前低,层层拔高,与四邻环境协调,并用古林修竹、挖池堆石加以点化,使之具有特殊的韵味。除此之外,各地方的古镇又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和人文传统。
上里古镇的韩家大院的阙门石坊高大庄严;安仁古镇,公馆宅院青砖垒筑,独领风骚;怀远古镇,青杠墩史前祭台,气派非凡;街子古镇,家家户户前门后院都通水,媲美周庄;洛带古镇,客家会馆、宗祠等构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表征;连少数民族的村寨也都风格迥异,桃坪羌寨高碉矗立,院落四面有门,家家通水,全寨生存体系与防御系统完美结合。
四川民居,不论是其高低错落有致的体量组合、开阔变化无穷的内部空间,还是出檐深远接檐宽敞的穿斗及干栏结构,都是那么千姿百态而又和谐统一,诉说着四川民居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展示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建筑意境之美。
3、兼容并蓄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民居是特定时期地方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了一个地域范围内,从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适用的建筑材料到建造技术长期以来一个发展过程和历史积累,民居建筑完整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然而,国传统民居包括巴蜀民居都经历过一个断层时期,曾受到来自西方国际主义建筑的巨大冲击,再加之中国近百年社会结构等产生的变化,传统建筑的发展被截断了。直到今天我们才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建筑的重要性,不少建筑师在建造新项目或者是改建、修复项目中都有意地在进行探索,怎样来填补中国传统建筑那段缺失的发展史,从而找到今天准确的定位。但在其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许多民居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以巴蜀民居中一些比较著名的改造方案为例:成都的宽窄巷子,曾经是市井人民聚集的一片居住区,经改建后成为会所聚集的旅游胜地。并且这些餐饮会所无一不是大有来头,西餐连锁、国际室内设计大师、顶级川菜大师等,让普通的老百姓望而却步。虽然建筑的形制是复原了,然而生活的场景不见了,老街的精神消失了。这样带有些许商业性质的探索脱离了民居真正的背景,并没有为中国当代民居建筑在“怎样传承文化和精神”方面的研究提供太多指导意义。
又如一些古镇的改造方案,出于一些商业目的,建筑师为当地居民恢复了他们本已破败的老屋和街巷,却忽视了居民真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使他们的生活和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房子和街道,譬如低矮的空间,不方便的卫生间等并不再适合他们,他们渴望变化。单纯的复古其实并不是在发扬传统,反而是截断了传统,因为一层不变的传统已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和大的背景,不适应必然会被淘汰。正如路易斯.巴拉干所说:“继承传统不是简单的复古和恢复传统。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创作取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人们主动去选择,乐于去建造的传统,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不断地更新发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