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07 09:14 热度:

  [摘要]自从人类文明起房子(洞穴)就已人的出发点存在,而人们开始使用工具学会利用水火等自然力时艺术也悄然被人类所认知。是房子启发了艺术还是艺术创造了房子我们不得而知,可两者却以不可分割的形式一直联系到了今天。且越来越紧密和矛盾以至于直接影响的人类社会的情感.观念和潮流以及各种文化行为。即与艺术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艺术创作建筑设计联系
  一、艺术的由来及创作
  1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显示出这种说法的巨大影响力。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而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4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5艺术起源于“劳动”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二、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Design)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2建筑设计的发展史
  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一定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
  在近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分离开来,各自成为专门学科。这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在中国则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3建筑设计的艺术范畴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三、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1起源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庞培城的斗兽场到中国的古长城,从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敞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到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人类从事建筑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居住。人类经历了由穴居野处到构木为巢到建造房屋的过程。最初的所谓房屋是用树木搭成的,仅仅是为了遮雨蔽风、防寒祛暑。这个时期只能说是建筑的雏形,还不能说具有了审美意义。我国西安半坡村遗址就说明母系氏族后期,氏族聚居的房屋已初具规模,布局也已经注意了合理,还有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仓库、公共墓地等。到公元前4000年的乌贝德文化期,就有了堡垒式的套间住宅。遗址没有屋顶,可能是由木架上铺盖树枝草稭之类做成。新石器时代中期,克里特岛上已经有石材建造的房屋,丹麦和瑞士也发现了属于此时的木构造湖上村落遗址,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塞浦路斯岛上的原始村落是由道路相通的圆形堡垒组成的,屋顶多半是木结构的,其内部情况与我国半坡遗址中的住宅相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发展到现代,已与手工业方式决裂,而与大生产相联系,受现代意识形态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已经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显示出崭新的风貌。它重视功能要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主张空间和体形灵活自由地组合,简化建筑装饰,注意抽象形式的应用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不再是宫殿、神庙、陵墓之类,而是企业、学校、旅馆、办公楼、文化中心等等。建筑艺术的类别复杂而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从使用的角度来分类,有住宅建筑、生产建筑、文化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从使用的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木结构建筑、砖石建筑、钢筋水泥建筑、钢木建筑等等;从民族风格上来分类,有中国式、日本式、伊斯兰式、意大利式、英吉利式、俄罗斯式等等;从时代风格上来分类,可以分为古希腊式、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等。从流派上来分类,就更多了,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就有历史主义、野性主义、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有机建筑、高度技术等等不胜枚举的流派。
  2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1)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用起来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2)建筑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它要占据一定长、宽、高的位置。那么,我们在一定的视点上,不可能一下子看到全体,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面。比如,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三个面。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即是说,人们在任何一点上欣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在各个位置,从远而近,从外而内,从上到下,从前而后,围绕建筑走遍,才能获得完整的感觉。如果是一个建筑群体,那就更复杂,更需我们不断地变换观赏位置。人们就是在这种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3)建筑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在空间里塑造的永远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漫画式的形象。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一种物质实体,是通过空间组合、色彩、质感、体形、尺度、比例等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一种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绘画、雕塑那样细腻地描摹,再现现实;更不能像小说、戏剧、电影那样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反映广阔的生活图景。正因如此,建筑艺术常用象征、隐喻、模拟等艺术手法塑造形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和艺术相互依托的,在每一个历史进程里都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和联系。从而衍生出了许多形式风格。随着地域文化的不同,人们生活习惯和情感的变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无论是艺术注入建筑还是建筑启发了艺术,这种现象是必然存在的,也是永远纠结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杨志明,章建刚著.艺术的起源.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编.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热尔曼・巴赞著.艺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唐大为
  沈阳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43
  [摘要]自从人类文明起房子(洞穴)就已人的出发点存在,而人们开始使用工具学会利用水火等自然力时艺术也悄然被人类所认知。是房子启发了艺术还是艺术创造了房子我们不得而知,可两者却以不可分割的形式一直联系到了今天。且越来越紧密和矛盾以至于直接影响的人类社会的情感.观念和潮流以及各种文化行为。即与艺术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艺术创作建筑设计联系
  一、艺术的由来及创作
  1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显示出这种说法的巨大影响力。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而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4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5艺术起源于“劳动”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二、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Design)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2建筑设计的发展史
  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一定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
  在近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分离开来,各自成为专门学科。这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在中国则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3建筑设计的艺术范畴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三、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1起源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庞培城的斗兽场到中国的古长城,从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敞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到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人类从事建筑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居住。人类经历了由穴居野处到构木为巢到建造房屋的过程。最初的所谓房屋是用树木搭成的,仅仅是为了遮雨蔽风、防寒祛暑。这个时期只能说是建筑的雏形,还不能说具有了审美意义。我国西安半坡村遗址就说明母系氏族后期,氏族聚居的房屋已初具规模,布局也已经注意了合理,还有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仓库、公共墓地等。到公元前4000年的乌贝德文化期,就有了堡垒式的套间住宅。遗址没有屋顶,可能是由木架上铺盖树枝草稭之类做成。新石器时代中期,克里特岛上已经有石材建造的房屋,丹麦和瑞士也发现了属于此时的木构造湖上村落遗址,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塞浦路斯岛上的原始村落是由道路相通的圆形堡垒组成的,屋顶多半是木结构的,其内部情况与我国半坡遗址中的住宅相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发展到现代,已与手工业方式决裂,而与大生产相联系,受现代意识形态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已经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显示出崭新的风貌。它重视功能要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主张空间和体形灵活自由地组合,简化建筑装饰,注意抽象形式的应用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不再是宫殿、神庙、陵墓之类,而是企业、学校、旅馆、办公楼、文化中心等等。建筑艺术的类别复杂而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从使用的角度来分类,有住宅建筑、生产建筑、文化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从使用的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木结构建筑、砖石建筑、钢筋水泥建筑、钢木建筑等等;从民族风格上来分类,有中国式、日本式、伊斯兰式、意大利式、英吉利式、俄罗斯式等等;从时代风格上来分类,可以分为古希腊式、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等。从流派上来分类,就更多了,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就有历史主义、野性主义、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有机建筑、高度技术等等不胜枚举的流派。
  2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1)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用起来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2)建筑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它要占据一定长、宽、高的位置。那么,我们在一定的视点上,不可能一下子看到全体,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面。比如,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三个面。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即是说,人们在任何一点上欣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在各个位置,从远而近,从外而内,从上到下,从前而后,围绕建筑走遍,才能获得完整的感觉。如果是一个建筑群体,那就更复杂,更需我们不断地变换观赏位置。人们就是在这种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3)建筑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在空间里塑造的永远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漫画式的形象。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一种物质实体,是通过空间组合、色彩、质感、体形、尺度、比例等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一种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绘画、雕塑那样细腻地描摹,再现现实;更不能像小说、戏剧、电影那样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反映广阔的生活图景。正因如此,建筑艺术常用象征、隐喻、模拟等艺术手法塑造形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和艺术相互依托的,在每一个历史进程里都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和联系。从而衍生出了许多形式风格。随着地域文化的不同,人们生活习惯和情感的变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无论是艺术注入建筑还是建筑启发了艺术,这种现象是必然存在的,也是永远纠结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杨志明,章建刚著.艺术的起源.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编.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热尔曼・巴赞著.艺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文章标题: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750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