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如果其中一个方面忽视或者取消了,那将造成一个人的素质发展不平衡;其结果是暴露出某些方面的弱点,甚至使人的身心成畸型发展。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下,从学校到时家长、学生都过分强调智育的发展,形成了素质培养极不平衡的严重局面。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第一,有的学生只懂数、理、化,但要他唱一首歌连音符都唱不准,也不知道聂耳、冼星海、贝多芬是谁,更谈不上怎样去审美,使人感到呆板,缺少情趣。第二,有的学生学习文化课成绩很好,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没有远大理想。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精神脆弱,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父母,更不知道关心他人。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便心灰意冷,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第三,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许多学生不会做家务,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不知道与人打交道。第四,由于整天紧张的文化课学习,许多学生已形成被动、机械的思维方式。只知道死记硬背,而缺乏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善于联想和想象,更谈不上创新。
上述现象说明在我国素质教育正面临着危机。因此,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规,更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规的重要途径之一。把艺术教育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重大举措。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为此感到高兴和振奋。在艺术教育中,特别是音乐教育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最易于向德育、智育、体育渗透,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教育作用。深切理解音乐教育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熏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中小学美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音乐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审美功能
1.净化心灵的作用。音乐艺术用音响的魔力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音乐家李斯特在《论析辽兹与舒曼》中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与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好的音乐不仅有美好的音乐表象,而且充满生机,可以振奋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但是,那些充满低级趣味的“靡靡之音”的不良作用也不容忽视。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柯达伊认为“低级趣味其迅速地传播出来,在艺术上,这就不像服装那样无所损害。穿着低级趣味的人并不危害自己的健康,但艺术上的低级趣味却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它将人的心灵禁锢起来。”多年来,流行的音乐中优劣混杂菁芜参半,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音乐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使青少年的心灵播下纯洁美好的种子。
2.乐中受育。《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夫乐者乐也,人情所不免也”。就是认为音乐使人“快乐”,是情感需要所不能缺少的。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种教育与影响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也不是强迫他们接受,而是采取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和音乐交上朋友,他们的精神总是乐观的、愉快的、积极向上的。这种影响与教育是长期感染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们受教育于不知不觉中。
3.怡情健身的作用。音乐使人得到积极休息。“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工作学习久了免不了疲劳而要休息,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做有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科学家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是在弹了半个多小时钢琴之后突然想起来的。积极休息之后新的思潮涌来,打开了心灵之扉,可能把平时较为疑难的问题轻松地解决。这种张驰交替的休息是大脑再创造的开始。
二、道德教化功能
音乐教育有利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它是向学生实行思想素质教育的生动、有效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思想素质教育融入审美教育之中使音乐课与思想品德课协同进行。例如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结合歌曲的感情和音乐形象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讲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保家为国的斗争历史,使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发地产生对祖国的责任感;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发奋学习。这实际上就是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与单纯的理论说教想比要生动的多。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处在音乐情感的体验表现之中。
三、认识功能
1.音乐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积极作用。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音乐以高低、长短、强弱、单色不同的音响有机地、艺术地组合在一起,音乐之间的协同与对抗、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顿、飞跃与消逝等无穷的变化方式,构成具有自由流畅的旋律、明快复杂的节奏、繁简浓淡的合声和转调等协美的音乐世界。通过多样化训练听觉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听觉能力,有效地启发锻炼人的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音乐对记忆力的保持、转移和深化也是十分有力的;左、右脑并用可以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产生创造思维,使人脑聪明起来并且有所作为。
音乐活动有得于培养人的整体意识和协作关系。歌咏活动、合奏都是以集体的面貌出现,使大家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依说过:“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个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够毁掉一切”。这种集体活动有利于实现共同的纪律约束,培养有共同意识和凝聚力的群体。每个参加音乐活动的人,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训练节奏的统一、声音的和谐、音高的准确、情绪速度的一致。都要自觉的维护合唱、合奏中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有利于形成统一意志和具有共同情感的群体。
2.对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有很大的作用。音乐的知识面很广,从古代音乐、外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近代音乐我们要欣赏和学习很多音乐作品。要学习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要接触各个时期、各文化圈及许多地区和许多民族的特点和民俗,要了解各种题材、体裁、风格形式,要学习演唱、演奏常识及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知识技巧外,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风土人情等。所有这一切对于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是巨大的。
音乐是音响艺术,它又和物理学、建设学、电声学、电脑等存在着必然联系。音乐是多层次完成的艺术,艺术的完成是和哲学、美学、心理学休戚相关的。在完成音乐艺术的全过和中处处充满着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它必然和思维科学紧密联系。音乐又是表演艺术,完成艺术需要人的器官的运动,它又和生理学不可分割。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及建设文明社会有重要作用,艺术教育在美国被列入核心学科;成为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外语同等重要的学科,其标准正式通过立法程序。
由此可见,“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树立宏观的音乐教育观念,搞实验、搞改革,要用现代教育观念去研究探讨,要把音乐教育看成是创建“体系”的系统工程,要防止和克服内部相互隔绝和试验比例失调以及门户之见等弊病,发扬学术民主,紧紧抓住机遇,深入学习宣传音乐教育的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