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秩序—苏州科技城行政中心二期规划方案设计之美学论文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4-20 15:22 热度:

  摘要:论文以苏州科技城行政中心二期方案为例,探索新型行政中心建筑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行政中心,开放,秩序
  自本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的行政中心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由于决策者长期受落后执政理念及官本位思想的束缚,使得行政建筑产生诸如规模尺度失控,规划布局封闭,外部造型呆板等问题。伴随着时代进步政府也开始由“经济建设领导型”向“公共社会服务型”转变,苏州也提出加快建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新的发展趋势激发了苏州科技城行政中心二期项目突破传统的创新设计思路。
  1、背景分析:
  苏州科技城是融“科技、山水、人文、创新”于一体的科技山水生态城,是全国首家部、省、市共建的大型科技创新基地。苏州科技城背靠绵延数十里绿树覆盖的阳山,面朝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淼的太湖。基地北侧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诺贝尔湖核心景观区,南侧为由青山,五龙山,景峰山等山体组成的城市公园,山水资源极其丰富。
  建筑基地位于科技城的东南角,被城市道路分为东西两个地块。地块一位于锦峰路以东,规划面积约为9.38公顷。地块二位于锦峰路以西,规划面积约为1.348公顷,西侧为正在建设的科技城行政中心一期。两期建筑面积共约185000平方米。
  地块北侧为科技城东西向城市快速道路----太湖大道。大道两侧为商务金融类高层,是整个园区最为重要的交通和景观大道;锦峰路为科技城南北向主干道,是整个园区环形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串起园区各个不同功能区域。
  2、规划布局
  传统行政中心追求气势磅礴,中轴对称的规划布局,但由于尺度过于巨大,单体分散,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在科技城行政中心二期的设计中,我们将同种行政性质的建筑进行归类,并贴退让红线集中布置:北区为国税大楼,地税大楼与工商大楼,三者沿太湖大道方向依次排列;南区为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沿南侧规划路一字排开;中心空出的梯形空间作为共享绿化景观区。相对集中的布局使得各部门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体现了便捷于民的服务思路;同时“守四边,空中心”的规划布局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共享了绿化资源。
  北区:三个点式玻璃高层从草坡中拔地而起,形成富有韵律感的体块节奏,充满动感的形体在太湖大道中获得了独特的识别性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坡形的裙房屋面有效的削弱了建筑体量,覆土绿化成为北侧城市绿化的有机延续。同时高层弧形走势与城市北侧的诺贝尔湖景区产生了视觉对话关系,三个体量之间的空隙所形成的视觉通廊,又巧妙地将太湖大道与青山湿地公园之间产生相互渗透。
  南区:与北区点式布局形成对比的是南区的线形布局。为避免公检法三个办公楼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设计中将三者整合到一起由东向西呈线形布局,从而南向形成展开达200米长的严整立面,舒展而大气。建筑群轮廊为长方形,外廓严整,透露出庄严的气势。而在后部场地的附属建筑处理上则采用较为自由活泼的手法,化整为零,与绿化水景有机渗透融合。
  中心景观区:位于整个基地的中心区域,不仅是面向城市的主要开放空间,也是表达民主开放主题,满足公众参与要求的主要媒介。
  布局以中心景观绿化区作为整体规划的核心,显山露水,轻松自然,消除了传统行政建筑对称的轴线关系及厚重严肃的政治气氛;中心景观绿化区直接面向城市打开,突破以往政府大院自我封闭的模式,体现了开放共享的亲民思路;南北两区点线对比,各自具有自身的秩序和逻辑,于对比和动态之中保持相互的制约和平衡,打破了传统行政建筑呆板保守的外部形象。开放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促使新秩序的建立,而新的秩序才能成为开放民主的观念的坚实基础。
  3、交通组织
  经过对基地城市道路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太湖大道为联系新老城区的快速主干道,不应开机动车出入口。建筑群的主要出入口应设在面向园区中心方向的景峰路,对应来自老城区和新区的人流。
  区域内的道路分三级设置:主干道,环形次干道和地块间支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主干道设置于南北地块之间,有效的提高了北侧办公区建筑的可到达性。南侧建筑则面向城市道路排列,市民可直接利用南侧出入口进入广场。南北两区礼仪出入口都设置在南侧,由不同的道路进入,流线清晰互不干扰。
  环形次干道设于基地外围,串起5个建筑物之间的出入口。地块间支路则起到消防通道和分割地块的作用。
  为减少对地面交通和景观的干扰,除留有部分地面临时停车外,还结合人防工程设置了两组大型地下停车库。内部办公的车库位于地下室北侧;外来办事的设于南侧,停完车后可通过疏散楼梯直接到达地面的办事大厅区域。
  4、空间形态
  我国行政中心建筑更多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所以在空间形态的塑造上被赋予了过多的象征含义:权利的威严,政治的氛围,政府的姿态;加上决策者个人审美的局限性,这就造成了全国上下行政建筑的千篇一律。行政建筑作为城市中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还应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在全球化的今天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
  苏州地处富饶的苏南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在中心绿化景观区的设计中,利用姑苏城特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对经典园林的要素进行抽象,重构,通过对山、水、建筑之间穿插交融渗透的处理,营造出现代山水城市的独特面貌。
  在空间形态的处理上,我们也通过不同的建筑手法力求体出苏州科技新城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北区十层点式高层其竖向挺拔的体量,与南区八层水平延伸的体量形成对比,在视觉上却又取得一种微妙的中心平衡感,创造出富有活力和动感的天际轮廓线。
  设计中还注重通过不同的材料语言塑造建筑形象:北区以中空镀膜玻璃加节能遮阳构造的组合幕墙为主,整体效果通透轻盈,细腻生动。南区的行政执法办公楼以深灰色石材幕墙为主,并采用整齐划一的竖向分割,辅以金属条、丝网印刷玻璃等材料,浑朴厚重,气势恢弘。
  为避免六组建筑给人造成呆板单调的视觉疲劳,设计中还根据不同性质有意拉开之间的差距:工商税务大楼为服务行政类型,采用方中带弧的建筑造型,塑造出亲民开放的服务型行政建筑形象;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为执法行政类型,采用方整严谨的建筑形态,突出执法建筑的严肃性。
  论文后记
  行政中心建筑的发展与特定时期的社会观念,政治体制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的执政理念逐步转变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而这些观念的改变将对日后行政中心建筑的规划布局,功能流线,外部造型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师也将任重道远。
  

文章标题:开放与秩序—苏州科技城行政中心二期规划方案设计之美学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1178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