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立交桥绿化特性,从立交绿化设计思路着手分析,阐述不同的绿化形式以及特殊地段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特性论文,设计思路论文,绿化形式,特殊地段处理
立交区是道路干道的重要节点,这一区域的景观既是道路景观印象的延续,又是整个带状空间的升华,必然能给在城市中穿梭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更是向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是人们最直接观察城市形象的快速视觉通道。
互通式立交的整体形式是由环境、交叉道路、匝道和构造物等要素构成的。要创作出景观优美的互通式立交区景观,形态各异的多种要素不可或缺,同时还要把多种要素有机的统一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创造。
1 立交区绿化特性论文
(1)动态性
立交区景观成动态序列性。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乘客以高速运动方式在公路线性空间内行进,因此公路景观有别于以步行等低速运动或静态方式欣赏为主的景观形式。受高速运动时人的视觉接纳能力限制(研究资料显示,0.4km以内的近景变得模糊;0.4-0.5km的中景视觉清晰,为感知的主题层次;5km以上的远景成为背景层次),乘客只能走马观花对立交区景观留下整体宏观印象,而忽略较多细节。同时,车辆在立交区中的行驶方向使立交区景观具有典型的序列性,通常在车辆上下坡道时,景观欣赏视线较好。
(2)多元性
立交区景观由自然的和人文的、有形的和无性的多种元素构成。它既需要满足运输功能,同时又要被赋予一定的历史、文化、地域等内涵。行驶在立交区中的乘客的感受也是全方位的。虽然以视觉感受为主,但听觉和嗅觉也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流水声、混杂着淡淡青草味的新鲜空气都同样能给驾驶人和乘客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
2 立交区景观设计思路论文
立交区的景观设计不是孤立的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更不仅仅是简单的沿匝道两侧栽植行道树,或者按照造园规则建造园林,而是要根据互通式立交的区域性空间特征,综合考虑立交功能、安全要求、立交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因素,通过互通式立交造型、桥梁造型和土方工程,形成连续、自然的视觉空间。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考虑适地适树,建立以乔、灌、草结合,形、色、意兼容的多结构、多景观、多功能的绿化模式,处理好多角度、多种速度观察时绿化景观的差异性,将立交桥绿化设计景观与城市设计相融合。营造出与天然环境相融合的自然景观,提高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效能。
景观设计中要着重注意下列要素的考虑:
(1)交通安全性
立交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更为快捷的交通方式,绿化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交通安全问题。快速路立交区绿化应首先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沿线立交桥车流量大,线路复杂,除了立体交叉的快车道外,底层还有平面交叉的慢车道。立交区绿化应考虑道路交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为宗旨,以“功能、实用”为原则。
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重点关注的内容。立交范围内的绿化,应乔灌结合、草木结合。按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等,可将植物分区种植。区域主要分为诱导区、转弯区和主景区四个区域进行合理布置论文。
a诱导区中的植物要起到视觉诱导的作用,一般指立交转弯匝道外侧环境。通过栽植手法,对转弯等远处路况给行车人以提示,使行车人在心里上加以注意、警觉,并减慢车速,提高道路安全性。
立交桥路侧及中央分隔带行道树的栽植可有效引导司机视线转弯行驶,从上坡方向驶向桥顶时司机常因看不到下坡方向公路线型而有不安全感,高大的行道树则有预示线型变化的功能,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
b转弯区一般指转弯匝道的内侧环境。此处区域内应有足够的安全视距,能直接观察到前方道路和车辆情况,使司机视线畅通。每一个环形匝道围合区域靠近道路转弯处是影响底层道路司机视线的重要部位。因此转弯处30m内不栽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采用建植草坪,形成开阔的景观。
c主景区指立交区中面积较大,视线较好的区域,一般主景区位于立交区环形匝道围合的中心区域。通过立交区绿化设计手法的结合,体现出立交区绿化的设计理念。
(2)结合现状条件
充分结合当地现状,营造绿化景观。注意基础设施对立交绿化的影响。如:立交区现有河流、高压线等。
(3)植物选择
桥区植被要以乔灌木为主,占整个桥区的70%,确保植被的覆盖率。非林下草坪和地被占桥区的30%,种植方式以自然混交林为主。注重植物层次变化和色彩变化,使立交桥置身于森林之中。在植物品种诜择上,遵循“适地适树”绿化建设基本原则,加强树木花草生态学特性的考察和研究,大量使用乡土树种,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确保植物的成活率,不仅减少了绿化资金的投入,还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同时在乔木和花灌木林下栽植多年生宿根花卉,代替管理精细化的草坪,减少了水耗,节约了成本。
植物群落中树种的选择要避免病虫害发生,避免种植对其他树种有影响的植物。
(4)节约资源论文
突出节约用水、节约用土和节约资金投入。在排灌处理上,就近利用现状河道、过境河、坑塘等形成相对独立的绿地水系,既丰富了绿地景观,又解决了公路和绿地排水;在地形营造上,不盲目抬高地势,根据树木栽培要求和景观需要,因地制宜地结合道路高程设计,公路、绿地排水设计,合理营造地形,并在满足植物种植条件的前提下,大量利用场地内杂填土土方,减少外购种植土土方量。
(5)粗放管理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减少养护管理立交区线路复杂、车流量大、车速快,对立交区绿化养护的人员常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他们在横跨公路进行绿化养护时,轻则造成交通减慢,重则损失生命财产。因此在立交区绿化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抗性强,便于养护管理的植物和栽植方式,如在立交区桥面下采用耐荫、耐旱、耐修剪,而且生长较缓慢,是优良的桥下植物,可以大量的减少养护管理的次数。
(6)增加立体绿化
为了减少立交桥高大的桥体和粗壮的立柱对底层行人的心理压力,可采用爬山虎和五叶地锦进行垂直绿化,并架设尼龙网架,以帮助其向上攀援,从而使桥体立柱与环境协调。
3立交区绿化形式论文
立交绿化包含立交桥区和立交外侧绿化带,规模较大,宜成为道路交通节点的绿色扩充,加宽了路边的绿化用地,合理营造地形进行绿化设计,使道路成为城市中的绿色生态廊道,通过绿色廊道的作用使城市中生物物种基因得以顺利的交流交换,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按照地理位置不同,可以将立交绿化分为城市立交区绿化和公路立交区绿化两大类。按照设计手法的不同,可以将立交绿化分为组团式种植,模纹式种植和纯林式种植。
根据立交区地理位置的不同,绿化形式会显现出很大的差异。城市立交区绿化立地条件较好,绿化效果上表现得更为细腻、精致;公路立交区绿化要充分与现状情况结合,营造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各具特色的生态景观。
目前北方立交区中绿化以组团式种植为主。在进行立交区绿化设计时充分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营造乔、灌、草多层混交群落,以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突出植物造景与生物多样性的统一,在强调立交区主景的同时,协调好立交中其他设计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物种的生态效益,促进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纯林式立交绿化模式主要运用在南方城市中,由于气候、水土等多方面自然因素影响,能够通过植物配置形成自然混交林的植物群落。
4立交区绿化中特殊地段的处理
根据环境特点,立交绿化设计应多结合周边环境,在立交的四周有居住小区的,绿化内应提供空间,这样的空间正好创造了这样的能为人们提供与自然植被亲密接触的机会,更是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漫步、游憩的园林空间。如立交桥区内有河流等自然因素,绿化形式应与自然环境结合处理,独特绿化风格,营造景观的异质性。
5立交桥区桥下空间的处理
高架桥下方的空间,因为一般是很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的灰暗场所,所以尽可能做成开敞、明亮的空间。根据周边的土地利用等地区特性,把路线细分为几个地区段,并从设计上把每个区域的特性彰显出来。
(1)如果道路周边用地性质为商业区、交通集散点、市民中心等人们来往集中的地区,则需要设计中软化桥梁生硬的线条感以及墩柱林立的形式,可以与周边建筑形式相互借鉴、统一。并在高架桥下设置景观照明系统,确保空间明亮感。
(2)在住宅旁设高架道路时,可以在高架桥下开辟小型公园,在与周边城市街区景观相和谐的同时,给附近居民创造出休闲娱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