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特点,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建设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高职景观设计教学,以提炼专业特色、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与之相关的行业逐渐成熟起来,景观设计行业对更加专业化的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当前的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由于有限的学制和日益增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加剧,有必要对现有专业进行重新整合,在继承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方向内的深入教学。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已成为一个热门专业。与此同时,竞争也逐渐加剧。
1.加强品牌意识——建设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相当于学校的品牌,其质量效应犹如一块磁铁,可以吸引着生源滚滚而来,用人单位蜂拥而至,从而使得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到有利位置,获得较好的发展。因而,能否培育出特色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作为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应突出职教特色,面向市场培育特色专业,创建品牌。当前景观设计专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本科院校,中等职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量已经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可以想见,今后的景观设计人才就业市场竞争将会是空前的。在这种形势下,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景观设计行业高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环境建设的需要,精心设计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不断调整专业面向,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明确办学定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变“计划导向”为“市场导向”、“就业导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位置,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特色上下工夫,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建立一定的地位。
2.1.景观设计专业的服务面向定位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的环境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型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城镇环境建设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转变、改变,加深了人们对景观设计绿化的认识,对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景观设计行业服务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形势变化,改革与构建新的专业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2.2.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有两种现象需要纠正:一是“压缩饼干型”,课程体系基本参照本科教学模式,仅将教学时间缩短;二是“发面馒头型”,许多由原来中专校升格的职业院校都有这种倾向,教学课程、手段还基本处于中专教学的延伸阶段。事实上,高职高专是一种有别于本科、中专的办学层次,与本科相比,具有强烈的实践教学特征;与中专相比,具有更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实践手段和技能更为先进、雄厚。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以上观点,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四个“一”,即“一张图”:能够进行一定规模的景观设计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形成系列图纸——景观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能力;“一双手”:能够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景观设计苗木生产、管理以及景观设计施工能力;“一张嘴”: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交往技能;“一颗心”: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
3.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专业是社会与学校结合与联系的桥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市场和消费市场有两个转变,一是就业市场已经实现了由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转变,二是教育消费市场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我们应该把握这一变化趋势,紧密结合城乡环境建设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相结合,宽口径与多方向相结合,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积极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从国内景观设计教育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把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提升为专业的倾向,教学分割,结果造成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知识面狭窄、学生的从业能力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国城乡环境建设需要,根据“大专业,小方向”的原则,把景观设计专业区分为以下几个专业方向:
1.景观设计方向。以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绿化施工为主;
2.景观绿化方向。以景观植物生产、管理、种植、养护为主;
3.景观工程监理方向。以监控景观绿化工程进度、质量为主;
4.景观建筑方向。以景观建筑小品设计、施工为主。
根据“共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将景观设计专业各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划分成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其中,数学、应用文写作、外语等课程划入文化基础模块;风景写生、景观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植物识别、景观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划入专业基础模块;各专业方向所需的特有内容划入专业方向模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方向技能的前提下,有一个较为扎实、宽广的景观设计专业基础,节省了教学资源,便于教学管理。
4.坚持就业导向——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只有不断地培养出社会欢迎的高质量学生,学校的发展才有生命力。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的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应从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把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手段方式改革,确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行业、认知职业、择机创业,专业教育与就业培训相结合,及时提供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1.围绕就业岗位技能制订专业教学计划
根据宽口径、多方向的要求,确立共基础、小方向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和方案。
经过调研,根据社会需要和工种考核要求,围绕就业岗位,确定景观设计专业的技能训练项目,并将之分为基本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方向技能三大模块,其中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技能为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技能,专业方向技能则根据各专业方向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相应的专业方向技能,这样基本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方向技能就构成了某一个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实践技能体系。
4.2.围绕精品课程搞好专业教学基地建设
课程改革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而课程改革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中心,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4.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教学,在于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生产第一线实用技术人才。为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牢固树立动手实践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点,坚持“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全面开展技能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在保证必需理论的前提下适量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并把理论教学有机地穿插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如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现场教学型:即把现场作为课堂;
2.实践训练型:以技能训练为主,将理论部分有机地参插其中;
3.师生互动型:设计类课程均可采用这种模式。在进行基本训练以后,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设计作业,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讲评,拓展学生设计思路、更新设计理念。
5.科研作为纽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
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是科研,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成果转化是联系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它可以帮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帮助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尤其是实践理论水平,帮助学校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没有科技的支撑,产学研结合将是一句空话。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高校相比,科研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这是一条短腿。从某种含义上说,高职院校今后的生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科研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应把科研发展规划、开展赋予重要的地位。
6.结论与建议
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基层第一线的。通过调查研究与座谈分析,明确各类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人才规格即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派生出的重要个性特征。
通过对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工程实践分析,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本文作如下建议,以有利于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针对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素养的积累与培养,推荐学生选读相关书目,让学生明白专业的相关内容以及本专业需要的相关背景知识。
2.积极跟踪国内外较有影响的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积极推进教学工具多媒体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过程实地化。
4.积极开展景观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专家,教授以及活跃在设计前沿的设计师来校交流教学,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对当今社会景观设计专业发展变化趋势有很好的把握,从而明白自己的奋斗方向。
5.真正实行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
6.紧密依托企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来茂德主编:《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滨谊.论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J].建筑学报,1996,Vol.333(6):19~22.
[3]朱小平.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4]邹晓东、斯荣喜:《独立学院的管理创新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lO期。
[5]赵精兵,同勤学,王景红.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6]丁晓昌.加快发展高职教育.群众,2005(2)
[7]黄尧.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8]陈玉玲,李玉贵.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J].职教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