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美术教育研究》创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美术教育研究》。本刊为月刊,现任主编 滋芜。国内统一刊号:cn34-1313/J,国际刊号:1674-9286。她是一本集美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月刊。该刊以文化交流、美术教 育、学术研究为主旨,倡导科学、自然、人文相结合。本刊的创办为美术、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摘要:色彩是西洋绘画的灵魂,在整部美术史的推进中,色彩的使用方式也不停地变化,在众多的风格里不断的得以进化发展。众多艺术家从没有停止对色彩奥妙的探索,努力发现新的可能。
关键词:科学,平面色块,装饰性,精神性
一、前言
在西方的绘画史中,中世纪的画家们,并不在乎物体的真正色彩,轮廓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至于色彩的使用则非常的单纯,他们喜欢将物体涂上最纯正与最闪烁的色彩。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大师都急于展现在素描与透视上学习到的崭新技法,至于色彩则往往被忽略,但并不是说佛罗伦萨画家的作品里,没有美丽的色彩,而是指当时很少有人把色彩当成绘画的主要方法。直到威尼斯画派的出现,色彩的重要性才相对提高,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确实是经由他们的双手,显现出色彩在一张作品里的重要性,不亚于明暗,甚至是超越的。而提香更是将此派的风格发扬光大,在提香之前,从没有人把圣母的位置移至画面中央以外,他却做到了,而且利用色彩与光线的相呼应关系,让画面看起来不呆板却又活跃的保持了平衡。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里,对色彩与光线的强调,对简单构图的忽视,对复杂平衡的偏爱,这些观念,让色彩对于画面而言越趋重要,十七世纪的画家们视发现色彩与光线和谐为必要任务,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敬慕之情也远胜其它流派。十九世纪算是画家们在色彩上有重大成就的一个世纪。
由于从牛顿时代开启了科学观念,印象派的画家们依此为理论,在观察之中发展出了至今仍影响画坛的诸多画法,例如物体的暗部可用互补色描绘、影子可添加蓝紫色、物体依照光线的颜色变化,印象派的画家根本是为了光线与颜色在创作。等到后期印象派的高更和梵高,用色的方法更是随心所欲,开始展现出主观的个人色彩,之后的野兽派更经过后印象派的洗礼,而继承了这个观念,画面的平面化与装饰性风格,让文艺复兴以来的明暗素描概念,在画面上的地位,从此让给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二、对色彩影响较大的有如下观点
(一)勃纳尔的用色
勃纳尔早期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影响,1905年后,更实践印象派丰富色彩的自由画法,有些学者把他当作印象派最后的画家。勃纳尔画的主题虽是日常生活景象,却借着优美的形体和充满变化的色彩、光线,画出亲切的气氛和热爱哲学、诗歌的绘画特点。
勃纳尔的技法,为了使画面平衡,常以冷暖的色调来替代对比色阶,以神秘而愉悦的中间色调,来替代古典的明暗色调,色调非常丰富且具有连续的层次,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中间色调,例如:绿色逐渐过渡成紫色或橘色,一片的颜色上必须连续画上好几回,直到出现奇异的,意想不到的色彩,画面上很少有一片是平的颜色,一旦出现平的颜料,就会和周围那些细腻的层次形成对比。勃纳尔的技巧是多变的,他作画时先快速铺开,透出空气,最后再理智的加工。他认为色彩和形体一样是具有严格的逻辑,他有时用小笔触,有时用手指搓揉,或是小点如珍珠般的并置,集点成面,若隐若现,有时是大片涂抹,有时是用薄色组成,或是用显著的笔触和厚涂法表现出来,画面如彩石般的闪烁。
(二)马蒂斯的平面色块
马蒂斯是野兽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关心色彩,他们认为色彩是画者表现思想及感情的最佳媒介,他们放弃了阴影、景深与边缘,以新的技法、亮丽色彩、强烈对比色调来处理光线。马蒂斯可能是第一位以大的画布尺寸表现简单内容的西洋画家,极简的内容,极简的形体,不拘传统画布空间和光影的限制,强迫观者忽略了形体所代表的意义,转而接受色彩本身表现的力量。同时他也透过绝对大的面积,换取色彩在画布上的绝对自主,这就是马蒂斯的目的。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这种色彩比之前的任何画法更为强烈。马蒂斯和他的朋友们一直试验着这种画法,野兽派画家最终实现了色彩的解放,在这之前的高更、梵高、修拉和纳比派,也都曾以不同的方法试过,但直到野兽派画家用了类似的手法,才真正有了大胆的突破。他们原意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强烈的色彩,而不想刻画自然中的对象,这不仅是想引起视网膜的振动和要强调浪漫或神秘的主题,而更重要的是想树立与此截然不同的新的绘画准则。
在马蒂斯个人风格的探索中,日本浮世绘版画无疑给他很多灵感,尤其是装饰风格在其绘画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东方传统艺术重传神,重情趣,单纯而简洁的形态观念,在光和色的理解上,从来都是重主观而轻客观,而且对物象的色彩观念,偏重其固有色,忽略光以及物象的明暗层次和色彩的变化,强调色面的单纯性。受东方平面绘画形式影响的马蒂斯,透过其设计的色、线、面组织,表现出空间,他认为空间是虚的,很有表现性。
马蒂斯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但油画却大大提升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力量和审美意义,既用色彩独立表现人类情感。马蒂斯主要通过吸收和创造,有异于西方传统绘画的用色方法,改以自由的、主观的色彩运用,去实践情感的传达。这种自由而主观的色彩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平面纯色和底色的运用
画面中出现平面的纯色,这对于追求体积感、空间感的西方传统绘画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反叛,平面的纯色对于逼真再现对象来说,也许一无是处,但是对于真切地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平涂能产生一种轻松爽快的感觉,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自由的精神倾向。在用色上不停地寻找忠实摹写以外的可能性,他用纯粹性的色彩构造画面,色彩越简单,对于感情的抒发就越强而有力。
2、具有装饰性的画面
西方传统绘画中,色彩在大多作品中属于描述性的色彩,东方绘画色彩则有很强的装饰性,用色的大胆、主观、随意和富有趣味性,使得色彩在画面中形成秩序,造成装饰效果。色彩的装饰性运用中,同一色彩往往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在画面中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富有趣味性的装饰性色彩结构。
3、摒弃透视法和明暗法
以极具有东方色彩的平面化、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这些特点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突出表现。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室内的场景,他以一块高彩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房间内的空间,全都描绘在这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画中色彩的透视被取消了,桌面、墙壁、地面被统一在一个色彩的平面,画面中桌面与墙面的花纹,也没有的远近大小的透视感。马蒂斯的绘画,推动了西方从写实主义迈向写意化的转变。这种艺术的明快性一改过去充满理性的概念,升华了艺术的清新愉悦感。
(三)罗斯科的精神性色彩
罗斯科的主要风格是明度、彩度或相近的色彩,呈现平坦宽阔并且绵延不断的空间,将线条从画面上完全排除,并将色彩的地位与表现力提高到极致。以色彩取代线条,罗斯科用了以前画家没有用过的颜色和形状,但那不是他的目的,虽然他用颜色表达思想,但并不反对线条,而他认为形式是根据我们要说的东西而发展出来的,当你对世界有了新的观点,你就必须找出新的方法来。
在罗斯科的作品中,倍受注目的色彩,仅仅是为了表达新观念的媒介而已。色彩的变化中包含着色相、明度、彩度可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因此罗斯科选择色彩,表达他要传达的内涵。
罗斯科的色彩,都是在极长时间的思考后再快速涂上的,他选择的色彩与配色虽没有法则,但仍有一些基本原则。在一幅画中,罗斯科经常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要色系,并且经常将二个强烈的色彩并置以提升他们的强度,在他的作品中,类似色的运用是他的特色,他大多使用黄与橘、红与橘、蓝与绿等类似色,来达到色彩的稳定,由于强度相同的类似色并置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倦,因此必须做一些调整,因而会改变大小不同的面积比例。
使用类似色为主要色系时,由于色相较为相近,所以罗斯科必须适当地改变其明度和彩度,在画面中单独加入黑色或白色,或让各层的色彩相互透映,有些作品则将色块边缘刻意柔和化,以此降低类似色引起的视觉呆板。在技法方面,他运用了薄涂与快速上色技巧,使底层的光泽穿透到上层,造成观者眼中一片颜色的气氛,创造出作品内在的光辉,内在的光,对作品精神气息的营造,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法。
罗斯科不用框,而将色彩涂到整个画布侧边,这种方法使画面更加开展,不再是一个和周围环境分隔的,被限制在画框里的有限平面,那么画作就可以和整个空间融合,成为观赏者经验的一部分。另外层层的薄涂,使底层显露;而矩形像浮在表面上的一层薄雾,不确定的表面,模糊的边界,色块之间相互融合。薄层色彩的效果,使画面彷佛朝向观者前进,很难在空间中有定位,这使得观赏者会有想进入画面一窥究竟的欲望。至于暖色前进,冷色后退,互补色造成的动感也强化不确定的情绪,显示了罗斯科以绘画表现人生处境的意图。
以上几位绘画大师对现代西方的色彩认知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