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预留及控制膨胀性黄土隧道的初支变形量

所属栏目:逻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1-04 08:26 热度:

  摘要:兰渝铁路隆家门隧道为膨胀性围岩隧道,初支变形起伏较大,经过现场施工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办法,合理加强初期支护强度提高施工质量,稳定初支变形,同时根据围岩监测结果、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减少二衬混凝土超方量。
  关键词:膨胀性围岩,隧道,初支变形,控制,监控量测,预留变形量
  1工程概况
  隆家门隧道全长2565m(DK133+635~DK136+200),隧道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砂质黄土、块石土,洪积细砂,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白垩系下统泥岩夹砂岩;隧道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和裂隙中;其中砂岩夹砾岩具弱膨胀性,泥岩夹砂岩具强膨胀性。
  2施工状态
  由于围岩膨胀性,DK133+750~780段围岩变形较为严重,初期支护表面出现大量环向裂缝,局部钢架扭曲变形,拱脚及边墙处变形较为明显,且有混凝土掉块现象。围岩监测结果统计表1。
  表1围岩监测结果统计表
  表1.jpg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际变形量远远大于设计图纸预留变形量,且水平收敛值大于拱顶下沉值。
  如何控制及合理预留初期支护变形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3原因分析
  3.1围岩变形
  对围岩泥岩进行膨胀性试验,试验结果:膨胀力为13.7kPa,自由膨胀率为41%,由此造成在完成初期支护后,局部初支变形严重。
  3.2初期支护不能有效抑制围岩变形
  3.2.1钢架强度及刚度不足
  隆家门隧道Ⅳ级围岩设计采用格栅钢架,间距1.2m,实际施工中发现部分有水地段格栅纵向扭曲、外侧钢筋外鼓变形严重,从而导致初期支护变形不稳定。
  3.2.2锁脚锚杆抗拉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隆家门隧道设计采用两根Φ22水泥砂浆锚杆与钢架连接,单根长度3.5m,单根抗拉力不小于150KN。
  现场检查中发现在锚杆长度、锚固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大部分锚杆抗拉力仍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有效抑制水平收敛。
  3.3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不合理
  现场统计发现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均在设计基础上加大了15cm,未根据围岩情况及监控量测结果进行调整,导致二衬混凝土超方严重。
  4处理方法
  针对该种围岩施工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种改进措施:
  4.1改变钢架类型,增强初支强度
  通过经济比选及受力变形计算,采用工18型钢钢架代替格栅钢架,主要理由如下:
  4.1.1经济比选
  型钢钢架较格栅钢架每榀增加费用128.68元(具体计算如下);但是如果能够抑制初期支护有效变形,合理预留初期支护变形量,每延米减少二衬混凝土超方1m3,就可以节省450元,综合计算后,施工成本不升反降。
  4.1.1.1一榀格栅钢架费用
  Ф22:0.415吨*3820元/吨=1585.3元;Ф12:0.189吨*4046元/吨=764.69元;角钢:0.065吨*4150元/吨=269.75元;钢板:0.015吨*4100元/吨=61.5元,材料费共:2681.24元 ;加工费:0.684吨*570元=389.88元;一榀格栅钢架共计3071.12元。
  4.1.1.2一榀型钢钢架费用
  I18:0.664吨*4130元/吨=2742.32元;钢板:0.062吨*4100元/吨=254.2元;材料费共:2996.52元;加工费:0.726吨*280元=203.28元;一榀型钢钢架共计3199.8元。
  两种钢架对比后相差128.68元。
  同时钢架受力与加工质量有密切联系,格栅钢架加工质量不易保证,整体受力效果不稳定,相比之下型钢钢架加工简单,加工质量较易保证,受力效果稳定。
  4.1.2受力变形计算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护模型分析,按照拱架实际受载情况,取上拱120度范围内受力较大部分进行三维模拟仿真分析。然后分别提起格栅拱架和型钢拱架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4.1.2.1建模如下:工字钢采用45单元,钢架采用link8单元。
  表2.jpg                        表3.jpg
  图118工字钢拱架分网模型                                                                                           图2格栅拱架分网模型
  
  建模分网立完成后,对模型施加载荷,在隧道开挖中,由于地质情况、轮廓平顺度及其它方面的的影响,现对施加集中力和压力这两种形式的载荷,(如图3、图4所示)然后进行对比。
  表4.jpg                 表1.jpg
  图3集中力载荷模型                                                                                         图4压力载荷模型
  施加载荷大小相等,位置相同,集中力载荷分别为:20000N,5000N,40000N;压力载荷分别为
  524525,1049050,5245257pa。结果图形如下:
  表2.jpg           表2.jpg
  图5型钢分析结果模型图                                                                         图6拱架分析结果模型图
  经过计算,分别提起最大变形量数据见表2。
  表2格栅与型钢受力情况对比表
  表1.jpg  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预留变形量重新进行钢架尺寸设计,确保钢架与开挖断面相匹配,钢架设计图见图1:
  改用工18型钢钢架进行支护,效果明显,钢架未出现明显变形,监测结果显示,改用型钢钢架后初期支护变形量小于采用格栅钢架时的变形量。具体数据见表2。
表2.jpg

  4.2改变锁脚锚杆类型,增强初支水平抵抗力
  采用两根Φ42钢花管注浆锚杆代替Φ22水泥砂浆锚杆,单根长度4.5m,透浆孔直径6mm,孔间距15cm。
  钢花管与水平成15~30°布设,焊接注浆嘴,压力注浆,注浆完毕后采用Φ22螺纹钢筋将钢花管安装完毕后与钢架可靠连接,具体布设见图2,使用检查,钢花管注浆锚杆抗拉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监控量测统计数据显示:拱脚及墙脚位置收敛值明显好与前段施工,效果明显,较好的控制了收敛变形,达到预期效果。初期支护变形具体数据见表1。
  表2初期支护变形统计表
  表3.jpg  4.3加强监控量测及分析处理
  监测项目包括:洞内观察、净空收敛、拱顶下沉,监控量测程序见下图
  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其内容如下:
  开挖工作面观察在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围岩级别判定卡,与勘察资料进行对比。对已施工地段进行观察,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的的变形状况。
  及时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预留变形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确保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减少二衬混凝土超方量。
  4.4合理预留初期支护变形量
  由于地质复杂,围岩遇水膨胀等因素影响,变形量起伏较大,规律性较差,预留变形量较难合理预留。经过综合分析,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1、加大测量频次,对有水地段、无水地段、不同类别围岩地段初期支护变形量分类统计;
  2、根据分类统计结果,初步确定预留变形量;
  3、对预留变形量及初期支护变形量进行再分析,校正预留变形量;
  4、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对预留变形量进行再调整。
  经过不断试验和调整,归纳和总结出针对膨胀性黄土隧道的预留沉降值,拱顶预留18cm,拱脚及边墙预留26cm。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的控制了膨胀性围岩地段初期支护的变形,同时总结出不同部位预留变形量,减少了二衬混凝土超方量。
  5、结语
  膨胀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此作为指导,对施工方案参数、支护形式相关参数、衬砌形式相关参数进行修正。对于设计支护形式比较薄弱地段,及时采用加强措施,保证初支变形稳定,确保后续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在遇到膨胀性围岩时,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
  2、及时的施作支护、仰拱、二衬。
  及时支护能够有效的限制开挖部位的围岩的松脱变形,从而确保该部位的暂时稳定;
  及时封闭仰拱,可以使初支整体稳定受力,有效抑制初支变形。
  初期支护只能保证围岩暂时稳定,及时施作二衬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安全,二衬跟的越紧,就越安全。
  3、膨胀土在遇水的情况下才会膨胀,所以加强施工现场排水工作是关键。
  4、人是施工的主体,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TZ204-200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杨晓东.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岩土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岩土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陈龙飞,金其坤.工程测量.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6]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上海:测绘出版社,1988
  [7]孙钧,杜世开.隧道围岩稳定的时间效应及其设计判据.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北京:知识出版社,1989
  [8]铁道专业设计院.TB10108,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9]程良奎,段振西.GB5008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0]林宗元.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文章标题:科学合理预留及控制膨胀性黄土隧道的初支变形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luoji/50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