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山西地理特征介绍了山西银圆山庄及其村落的特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山地式山西传统民居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银圆山庄同其他晋商大院显著不同的地域性特色,借以引起人们的有效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山西,银圆山庄,村落,民居,地域性
山西是中国地上文物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光许多唐宋时期中国仅存的地上建筑留传在世,而且还孕育了明清时期晋商文化建筑的崛起,最终成为了中国建筑史和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晋商大院大都分布在山西中南部,由于山西的山区分布多的典型地理特征形成了以平原式山西传统四合院民居为主、山地式窑洞传统民居为辅的现象。银圆山庄及其村落是带有晋东山区特色的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群,看似土气、肃穆、隐秘,实则它的规划构思和营造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功能性。
1银圆山庄及其村落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概况
银圆山庄及其村落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平坦镇桃河北岸的支流官沟河旁。从古至今,这里便是晋冀咽喉之地。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中部,属于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地区。本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的气候特征是: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较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雨丰,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官沟村所处位置符合理想生产生活的条件。
银圆山庄始建于清代中康熙三十九年(1700)前后,原名张家大院。明末清初晋商阳泉赛鱼(当时属平定州)张氏张文秀家族迁徙此处,张姓逐渐聚居发展,成为典型的带有血缘特征的村落。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随着张氏家族经营商铺范围的不断扩大,官沟村建设也达到鼎盛期,至抗战初年,张氏家族进入衰败期。后来由于战乱频繁和文革浩劫,张家宅院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近年来宅院获得了部分的维修和保护,但其历史跨度之长(比祁县乔家大院始建早)(图1),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有着另类的审美价值。
2历史文化及风水理论对银圆山庄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例如战国时期的《管子》中就提到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的“就势论”思想[1]。银圆山庄处于太行山脉地区,左依逶迤缠绵的馒头山、磨天垴,右傍九曲蜿蜒的官沟河,采取了在菜山下离河谷低地30米高,75度斜坡的石崖上卧山而筑的形式[2],既方便充分利用清洁的水源、又能够防止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整个山庄院落空间随形就势,从最上层到最下层落差50米,10层建筑整齐化一[2]、立面朴素规整,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阶梯式建筑群(图2),反映了张家大院“辈辈向上”的文化意识。
中国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从道儒释相争到阴阳家及天人感应理论等玄学兴盛,最终形成了三教归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借鉴、互相交融、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我国古人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风水堪舆学说。整个山庄坐西朝东,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冬天可以聚集吸纳温暖的阳光、规避寒风凛冽的西北风,夏天可以迎接南来含有凉爽湿汽的东南风、还可防止炎热的西晒,进入山庄的两条缓坡能够避免涝淹之患,这一切都使山庄拥有了藏纳山水灵气的特色。但是在山庄的所有院落中,却并没有遵守中国固有的风水理学观念。在传统四合院当中,北方为吉方,北方布置的房屋为正房,亦称北房、上房,因此北房理所当然的成为院落中最重要的建筑物[3]。但是山庄里的四合院或三合院的正房皆在西方,院落中的西房所建台基均高于其他房屋及附属物的基座,而且西房体量也要大于院落其他建筑,并且只有西房本身才能建二层,这些保障了西房作为正房的特殊地位。
3地域性特色的院落空间
银圆山庄大部分院落空间采取了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四合院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及封建礼教。受地形所限,银圆山庄从底到高分上下巷两级通道。上巷有三级四合院,下巷为六级式四合院,共有窑洞125眼,房屋185间,地下建筑8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2]。山庄内门内有门,院中套院,各成一家又相互贯通。每一座分院的建筑都是接近东西中轴线对称排列,前厅后舍,左右配房。下巷六级四合院为张家大院的典型宅院(图3),几层院落由北向南全由门屏相连,每个庭院内都形成自己独立的工字形交流空间,北面两院为商务会谈、接待来宾的功能;中间两院为张家主人及家属的宅院,按照封建礼仪传统分配正房、偏房、倒座等,尤其是主人正房前还附有雕饰精美的门罩以显示自身的特殊地位;南面两院为佣人、长工等杂役住房,还设厨房、磨房、牲畜棚、厕所等辅助性房屋;院落正房上起二层建小高房,通过明道(图4)与下级外院相连,既有巡更、警卫用房,还有宾朋住所、签订契约用房。总之,山庄院落功能完备,分区明确,隔而不断。
4“城堡”型晋商大院的特色
银圆山庄整个建筑犹如挂在陡坡山壁上,被人誉为“山西小布达拉宫”。它不仅在外形上具备了山寨城堡的特色,而且许多功能设置上充分深化了“城堡”的内涵。
1)山庄总的打更房独立设置在外,自成院落;山庄的真正出入口设置隐秘,不加装饰,掩人耳目;打更房院落入口和山庄入口保持适当的紧密距离(图5)。
2)从山庄主入口进入山庄必须经过一段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砖砌两跑直角楼梯(无扶手),四周墙壁为石块所砌,屋顶为整块石板所搭,同时也形成了上一级房屋的基座。楼梯出口门洞净高仅有一米六,拱券叠砌,洞口宽比梯段稍窄,山庄如发生危险,大院里的人们就会用厚木板封堵洞口,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
3)张家大院主要有上下两级院落,通过建筑技术手段在每级院落上都修建了大小高房。这些高房都具有俯瞰全院、监视全局、登临眺望的功能。高房的明巷出口均设置门屏,既防止外界干扰,又使院落有更多的逃生通道(图3)。
4)银圆山庄通过靠山碹窑,下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台基或巷道或室外瞭望平台的手段,形成眀窑(一般砖券)、暗窑(大部分为石券,上夯近一米厚土层防水)、暗室(外层为岩石山洞、内层为砖砌拱券)的“串糖葫芦”形式,但它们之间的结合面有所区别。眀窑内部空间高大,暗窑受岩石山体条件所限适当缩下,过渡自然。暗室同暗窑形体相当、深度较浅,接口洞穴仅有一米高、一人宽,内设直通山庄坡道外的通气孔(图6、7);暗窑布置衣柜等大型家具遮住暗室入口,使人藏而不露、难以发现。